一种新型医用咬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202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医用咬口,包括支撑板、压舌管、头带、固定片,所述支撑板中部开设第一通孔,所述压舌管固定连接在第一通孔后方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第一通孔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外侧开设有条形槽,两条形槽之间连接有具有弹性的头带,所述支撑板下端固定连接有下颌护板,下颌护板下端向内侧弯折形成钩状结构;所述压舌管后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压舌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下端位于支撑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片,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下颌护板护在病人的下颌处,可以固定稳定同时防止因支撑板边缘窄使病人嘴唇受压凹陷变形,影响手术操作,所述的固定片可用于将插入病人口中的内镜或者管道固定住,通过固定带固定,防止管道发生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医用咬口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属于一种新型医用咬口。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内镜下微创医疗发展,内镜下食道超声、胃内肌瘤剥离等手术的开展在各大医院越来越广泛。这类手术一般手术时间比较长,左侧卧位,需要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才能安全的进行手术,内镜通过口进入人体内,通常使用咬口咬在病人口部,用于撑开病人口腔,方便内镜的进入。目前的医用咬口结构较为简单,佩戴在病人口部时,由于咬口与口部接触面积小,对病人口部形成压迫,容易使病人嘴唇变形,影响内镜的使用,也使病人感觉不舒适,且目前的咬口没有气管导管固定的装置,气管导管在中间通道的侧孔进入,固定需要胶布,在长时间全麻下内镜治疗时,由于患者口腔分泌物或者操作者冲洗生理盐水原因,沾湿胶布致使其失去粘性,内镜进出频繁触碰导管和患者左侧卧位等原因,使得气管导管容易脱出声门,造成控制气道失败的风险发生,增加了患者返流,甚至误吸的机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医用咬口,本技术可以防止咬口对病人的压迫使嘴唇变形,且可以对经过咬口的内镜进行固定,以便于手术的进行。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医用咬口,包括支撑板、压舌管、头带、固定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为椭圆形结构,中部开设第一通孔,所述压舌管固定连接在第一通孔后方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第一通孔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外侧开设有条形槽,两条形槽之间连接有具有弹性的头带,所述支撑板下端固定连接有下颌护板,下颌护板下端向内侧弯折形成钩状结构;所述压舌管后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弧形的压舌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下端位于支撑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为弧面结构与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平滑连接,所述固定片侧边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头部和尾部设置有魔术贴,固定带绕固定片一圈通过魔术贴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压舌管上面和下面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上上面和下面分别设置有两个,与支撑板相平行,两限位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6mm。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条长度为1.5-3cm,高度为2-5mm。进一步的,所述压舌管长度为1.5-2.5cm。进一步的,所述压舌片长度为2-4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设置的压舌管用于撑开病人的牙齿,其长度为1.5-2.5cm,相对较短,便于内镜在压舌管内的操作,压舌片可以有效压住病人舌头,使口腔内操作空间较大,便于医生操作,压舌管上设置的限位条用于对病人的牙齿进行限位,防止病人意外将咬口吐出;该技术设置的下颌护板护在病人的下颌处,可以固定稳定同时防止因支撑板边缘窄使病人嘴唇受压凹陷变形,影响手术操作,所述的固定片可用于将插入病人口中的内镜或者管道固定住,通过固定带固定,防止管道发生脱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该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该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名称列表如下:1-支撑板,2-第一通孔,3-第二通孔,4-固定片,5-下颌护板,6-固定带,7-魔术贴,8-条形槽,9-头带,10-压舌管,11-限位条,12-压舌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2所示,一种新型医用咬口,包括支撑板1、压舌管10、头带9、固定片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为椭圆形结构,中部开设第一通孔2,所述压舌管10固定连接在第一通孔2后方与第一通孔2相连通,第一通孔2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3,第二通孔3外侧开设有条形槽8,两条形槽8之间连接有具有弹性的头带9,所述支撑板1下端固定连接有下颌护板5,下颌护板5下端向内侧弯折形成钩状结构;所述压舌管10后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弧形的压舌片12,所述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3的下端位于支撑板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片4,所述固定片4为弧面结构与第一通孔2或第二通孔3平滑连接,所述固定片4侧边固定连接有固定带6,所述固定带6头部和尾部设置有魔术贴7,固定带6绕固定片4一圈通过魔术贴7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压舌管10上面和下面设置有限位条11,所述限位条11上面和下面分别设置有两个,与支撑板1相平行,两限位条11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6mm。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条11长度为1.5-3cm,高度为2-5mm。进一步的,所述压舌管10长度为1.5-2.5cm。进一步的,所述压舌片12长度为2-4cm。该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为:在使用时,首先将头带9戴在头上,将该装置佩戴于病人口部,压舌片12和压舌管10含在病人口中,牙齿咬在限位条11之间,防止牙齿发生打滑,或是发生意外事故导致该装置发生脱落,压舌片12压在病人的舌头之上,所述的下颌护板5覆盖于病人的下颌处,下颌护板5下端的钩状结构钩在病人下颌处,可以增加该装置的稳定性,增大了该装置与病人口部的接触面积,可以防止病人口部张大状态下该装置对病人嘴唇产生压力使嘴唇凹陷变形,从而影响医生的操作,手术中使用的内镜以及管道经过第一通孔2以及第二通孔3进入病人口中,当内镜以及管道到达指定位置时,可以通过固定带6将内镜或管道固定在固定片4上,固定带6通过魔术贴7固定较稳定,不会发生脱落。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医用咬口,包括支撑板、压舌管、头带、固定片,其特征在于:/n所述支撑板为椭圆形结构,中部开设第一通孔,所述压舌管固定连接在第一通孔后方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第一通孔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外侧开设有条形槽,两条形槽之间连接有具有弹性的头带,所述支撑板下端固定连接有下颌护板,下颌护板下端向内侧弯折形成钩状结构;/n所述压舌管后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弧形的压舌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下端位于支撑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为弧面结构与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平滑连接,所述固定片侧边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头部和尾部设置有魔术贴,固定带绕固定片一圈通过魔术贴连接在一起;/n所述压舌管上面和下面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上面和下面分别设置有两个,与支撑板相平行,两限位条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6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医用咬口,包括支撑板、压舌管、头带、固定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为椭圆形结构,中部开设第一通孔,所述压舌管固定连接在第一通孔后方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第一通孔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外侧开设有条形槽,两条形槽之间连接有具有弹性的头带,所述支撑板下端固定连接有下颌护板,下颌护板下端向内侧弯折形成钩状结构;
所述压舌管后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弧形的压舌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下端位于支撑板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为弧面结构与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平滑连接,所述固定片侧边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兴旖陈怡涵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