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葛烨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鼻腔压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92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鼻腔压迫器,包括气囊、充气机构;充气机构包括支管、进气嘴、进气管;气囊环绕设置在支管的端部,支管用于固定气囊,支管的顶端设有通孔,通孔与气囊连通,支管的通孔处设有进气阀;进气嘴,用于对气囊进行吹气;进气嘴的一端设置在支管内,进气嘴顶部的出气孔与支管顶端的通孔相通;进气嘴的另一端设置在进气管内,进气嘴与进气管的连接端为开口状;进气嘴与支管、进气管为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气机构与气囊之间能够拆卸,充气完毕后,能够对充气结构进行撤离,结构小巧,患者使用更方便,同时充气结构可以反复使用,制造成本低。

A new type of nasal compress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nasal cavity compressor, which comprises an air bag and an inflation mechanism; the inflat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 branch pipe, an air inlet nozzle and an air inlet pipe; the air bag is arranged around the end of the branch pipe, the branch pipe is used for fixing the air bag, the top end of the branch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which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bag, and the through hole of the branch pipe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valve; the air inlet nozzle is used for blowing the air bag; the air inlet nozzle is provided with a The end is set in the branch pipe, and the air outlet at the top of the air inlet nozz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rough hole at the top of the branch pipe; the other end of the air inlet nozzle is set in the air inlet pipe, and the connecting end of the air inlet nozzle and the air inlet pipe is open; the air inlet nozzle and the branch pipe and the air inlet pipe are detachable.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disassembled between the inflation mechanism and the air bag. After the inflation is completed, the inflation structure can be evacuated. The structure is small, and the patient can use it more conveniently.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lation structure can be used repeatedly, and the manufacturing cost is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鼻腔压迫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鼻腔压迫器。
技术介绍
鼻部为软组织结构,容易受伤,对于鼻腔的治疗,有时需要借助鼻腔压迫器进行对伤口进行处理。传统的鼻腔压迫器,在充完气后,充气的管路仍然与气囊进行连接,体积大。使用之后,需要把鼻腔压迫器全部进行丢弃,包括充气的管路部分,浪费材料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鼻腔压迫器,充气机构与气囊之间能够拆卸,充气完毕后,能够对充气结构进行撤离,结构小巧,患者使用更方便,同时充气结构可以反复使用,制造成本低。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新型鼻腔压迫器,包括气囊、充气机构;充气机构包括支管、进气嘴、进气管;气囊环绕设置在支管的端部,支管用于固定气囊,支管的顶端横向设有通孔,通孔与气囊连通,通孔内设有进气阀;进气嘴,用于对气囊进行吹气;进气嘴的一端设置在支管内,进气嘴顶部的出气孔与支管顶端的通孔相通;进气嘴的另一端设置在进气管内,进气嘴与进气管的连接端为开口状;进气嘴与支管、进气管为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支管的通孔上方对应的进气嘴外侧设有第一密封圈;支管的通孔下方对应的进气嘴外侧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设于进气嘴顶部外壁的凹槽内。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进气嘴包括进气嘴本体,进气嘴本体上设有通气管路;进气嘴上设有一对进气支路;进气支路与通气管路相互垂直,一对进气支路对称设置,进气支路与支管的通孔相通。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进气嘴本体的外侧一体成型有定位环;定位环的上端面与支管的底部贴合,定位环的下端面与进气管的顶部贴合。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进气嘴上端与支管过盈配合;进气嘴的下端与进气管过盈配合。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气囊充气后,外部为球状,用于对鼻腔压迫。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气囊与支管上端部的连接处套有密封套,密封套用于将气囊与支管的上端部进行紧箍;气囊底部外侧套有O型圈,O型圈用于对气囊与支管的下端进行紧箍。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支管底部外壁设有台阶,气囊的底部卡在支管的台阶内。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进气阀包括导向筒、弹簧、推杆、挡环;导向筒固定安装在支管的通孔内;挡环固定设置在推杆上远离进气嘴的端部,弹簧设置在导向筒内,且所述弹簧与推杆连接;弹簧,用于拉动推杆向进气嘴运行,使挡环与导向筒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鼻腔压迫器,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1、使用时,气囊在充气后,能够对鼻腔进行压迫,利用气囊的压力把压迫器留在鼻腔,充气机构能够撤离,气囊仍然可以锁住气体,结构更小巧,患者使用更方便。2、充气结构可以反复使用,制造成本更低。3、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的设置,提高了充气时的密封性。4、定位环的设置,便于对进气嘴上的进气支路与支管的通孔的定位,以保证进气支路与支管的通孔连通。5、进气嘴的两端与支管、进气管配合面间产生压紧力,能够通过拉拔进行拆卸,使用方便。6、O型圈、密封套的设置,提高了气囊与支管之间的密封性。7、支管底部外壁设有台阶,便于定位、安装气囊,同时进一步保证了气囊与支管之间的密封性。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进气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进气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本体;2-第一密封圈;3-进气阀;31-导向筒;32-弹簧;33-推杆;34-挡环;4-第二密封圈;5-进气嘴;51-通气管路;52-进气支路;53-定位环;6-进气管;7-O型圈;8-密封套。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如图1-3所示,一种新型鼻腔压迫器,包括气囊1、充气机构;充气机构包括支管、进气嘴5、进气管6;气囊1环绕设置在支管的端部,支管用于固定气囊1,支管的顶端横向设有通孔,通孔与气囊1连通,气囊1与支管的通孔连接设有进气阀3;进气嘴5,用于对气囊1进行吹气;进气嘴5的一端设置在支管内,进气嘴5顶部的出气孔与支管顶端的通孔相通;进气嘴5的另一端设置在进气管6内,进气嘴5与进气管6的连接端为开口状;进气嘴5与支管、进气管6为可拆卸连接。基于上述实施,在对气囊1进行消毒后,在气囊1的表面涂覆生理盐水或药物,也可以通过纱布辅助,在纱布上浸泡药物,然后对气囊1包裹;在使用时,气囊1在充气后,对鼻腔进行压迫,利用气囊的压力把压迫器留在鼻腔,然后把充气机构的气管6进行撤离,也可以同时将气嘴5进行撤离,气囊1仍然可以锁住气体,结构更小巧,患者使用更方便。而充气结构则可以反复使用,制造成本更低。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支管的通孔上方对应的进气嘴5外侧设有第一密封圈2;支管的通孔下方对应的进气嘴5外侧设有第二密封圈4;第一密封圈2、第二密封圈4设于进气嘴5顶部外壁的凹槽内。第一密封圈2、第二密封圈4的设置,提高了充气时的密封性。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进气嘴5包括进气嘴本体,进气嘴本体上设有通气管路51;进气嘴5上设有一对进气支路52,进气支路52与通气管路51相互垂直,一对进气支路52对称设置,进气支路52与支管的通孔相通。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进气嘴本体的外侧一体成型有定位环53;定位环53的上端面与支管的底部贴合,定位环53的下端面与进气管6的顶部贴合。定位环53上端面距进气支路52中心线的距离,与距支管的通孔的中心线的距离相等,用于对进气嘴5上的进气支路52与支管的通孔的定位,以保证进气支路52与支管的通孔连通。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进气嘴5上端与支管过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鼻腔压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1)、充气机构;/n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支管、进气嘴(5)、进气管(6);/n所述气囊(1)环绕设置在支管的端部,所述支管用于固定气囊(1),所述支管的顶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气囊(1)连通,所述通孔内设有进气阀(3);/n所述进气嘴(5)用于对气囊(1)进行吹气;所述进气嘴(5)的一端设置在支管内;所述进气嘴(5)顶部的出气孔与支管顶端的通孔相通;所述进气嘴(5)的另一端设置在进气管(6)内,所述进气嘴(5)与进气管(6)的连接端为开口状;所述进气嘴(5)与支管、进气管(6)为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鼻腔压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1)、充气机构;
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支管、进气嘴(5)、进气管(6);
所述气囊(1)环绕设置在支管的端部,所述支管用于固定气囊(1),所述支管的顶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气囊(1)连通,所述通孔内设有进气阀(3);
所述进气嘴(5)用于对气囊(1)进行吹气;所述进气嘴(5)的一端设置在支管内;所述进气嘴(5)顶部的出气孔与支管顶端的通孔相通;所述进气嘴(5)的另一端设置在进气管(6)内,所述进气嘴(5)与进气管(6)的连接端为开口状;所述进气嘴(5)与支管、进气管(6)为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鼻腔压迫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管的通孔上方对应的进气嘴(5)外侧设有第一密封圈(2);
所述支管的通孔下方对应的进气嘴(5)外侧设有第二密封圈(4);
所述第一密封圈(2)、第二密封圈(4)设于进气嘴(5)顶部外壁的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鼻腔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嘴(5)包括进气嘴本体,所述进气嘴本体上设有通气管路(51);
所述进气嘴(5)上设有一对进气支路(52);所述进气支路(52)与通气管路(51)相互垂直,一对所述进气支路(52)对称设置,所述进气支路(52)与支管的通孔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鼻腔压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嘴本体的外侧一体成型有定位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葛烨
申请(专利权)人:顾葛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