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92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6:34
一种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该模塑感光组件用于与至少一光学镜头组装成摄像模组。该模塑感光组件包括成像组件、模塑基座以及滤光构件。该模塑基座包括第一模塑部和第二模塑部。该第一模塑部包覆该成像组件的一部分。该第二模塑部一体地形成于该第一模塑部的第一上表面,其中该第二模塑部具有一第二上表面和一第二外侧面。该滤光构件被贴附于该第二模塑部的该第二上表面,并且该滤光构件对应于该成像组件的感光路径。其中该第二模塑部的该第二上表面高于该第一模塑部的该第一上表面,以通过该第二模塑部的该第二外侧面与该第一模塑部的该第一上表面定义形成一外空间。

Camera module and molded photosensitive modul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特别是涉及一种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电子产品、智能设备等越来越多地朝向轻薄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电子产品、智能设备这种发展趋势对作为电子产品、智能设备的标准配置之一的摄像模组的尺寸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在此要求下,模塑工艺和IOM(IRonMolding,滤光片在模塑上)工艺逐渐被应用于摄像模组的封装工艺中,首先通过模塑工艺封装成像组件以形成模塑基座,之后再将滤光片直接贴附于模塑基座上,以组装成模塑感光组件,从而大幅地减少感光组件的厚度,进而缩小摄像模组的整体尺寸。例如,如图1所示,现有的摄像模组1P通常包括一光学镜头2P和一模塑感光组件3P,其中该模塑感光组件3P包括一成像组件31P、一模塑基座32P以及一滤光片33P,其中该模塑基座32P在模塑成型后包覆该成像组件31P的一部分,并且该模塑基座32P的内部向下凹陷以形成一凹槽35P,其中该滤光片33P通过胶水被直接贴附至该模塑基座32P的该凹槽35P内,并在胶水固化后形成将该滤光片33P与该模塑基座32P粘接的胶层34P,以组装成该模塑感光组件3P。这样现有的摄像模组1P在不需要镜座的基础上,只需将该光学镜头2P直接安装至该模塑基座32P的顶表面就能够完成模组组装,以便降低摄像模组的整体尺寸。与此同时,由于该滤光片33P被贴附于该模塑基座32P的凹槽35P内,因此该滤光片33P与该成像组件31P的感光芯片311P之间的距离得以进一步减小,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摄像模组的高度。然而,如图1所示,受限于模塑工艺中的覆膜(film),该模塑基座32P中该凹槽35P的拐角处(即该模塑基座32P上贴附该滤光片33P的部位与安装该光学镜头2P的部分之间的连接处)并非直角,而是存在一定的过渡弧面351P,导致该模塑基座32P难以为该滤光片33P提供一平整的贴附面。因此,在贴附该滤光片33P时不得不避让该模塑基座32P中该凹槽35P的该过渡弧面351P,以确保该滤光片33P被贴附在平整的平面上。但这样就会导致该滤光片33P与该模塑基座32P之间的贴附面积变小,即该模塑基座32P为该滤光片33P提供的底部支撑面积变小,容易降低该滤光片33P与该模塑基座32P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影响摄像模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其能够通过垫高模塑基座上贴附滤光构件的部位,以消除所述模塑基座上的过渡弧面对所述贴附滤光构件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其能够在贴附所述滤光构件时无需避让所述模塑基座上的过渡弧面,以便增大所述滤光构件与所述模塑基座之间的贴附面积,有助于提高所述摄像模组的可靠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通过对成型模具的上模具进行设计,以在第二模塑部和第三模塑部之间形成间隙,使得所述滤光构件无需避让所述模塑基座上的过渡弧面。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塑感光组件的所述模塑基座的第二模塑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模塑基座的第一模塑部,以通过所述第二模塑部的第二上表面为所述滤光构件提供一平整贴附面,便于确保所述滤光构件的贴附平整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塑感光组件的所述模塑基座的第三模塑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第一模塑部,以包覆所述模塑感光组件的线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有助于降低所述第一模塑部的厚度,进而降低所述摄像模组的高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塑感光组件的所述模组基座的所述第二模塑部与第三模塑部间隔设置,以在所述第二模塑部和所述第三模塑部之间预留一外空间,使得所述滤光元件的边缘尽可能靠近所述第三模塑部,而不需要避让所述第三模塑部与所述第一模塑部之间的过渡弧面,有助于增大所述滤光元件的底部支撑面积,从而增强所述滤光元件的贴附可靠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塑感光组件的所述模组基座的所述第二模塑部能够确保所述滤光元件被贴附在平整的平面上,而不需要避让所述第三模塑部与所述第一模塑部之间的过渡弧面,有助于提高所述摄像模组的组装质量。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第二模塑部易于设置缺口,以在贴附所述滤光构件的过程中形成逃气孔,有效地避免所述滤光元件因所述模塑基座的内部空间中的气体受热膨胀而发生偏移或翘起。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塑感光组件的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缺口横向地贯穿所述第二模塑部,以在贴附滤光元件之后形成横向的所述逃气孔,以增加外界灰尘经由所述逃气孔进入所述模塑基座的内部空间的难度,有助于保障感光芯片不受污染。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塑感光组件的所述模塑基座在所述缺口处设有模塑加强部,其中所述模塑加强部自所述第二模塑部向外延伸,以便在贴附所述滤光元件之后在所述缺口处进行补胶,有助于加强所述滤光元件在所述缺口处的贴附强度,以增强所述摄像模组的可靠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塑感光组件的所述模组基座的所述模塑加强部能够加强所述第二模塑部与所述第一模塑部之间在所述缺口处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增强所述摄像模组的可靠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第二模塑部的所述第二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一模塑部的第一上表面,以在所述第二模塑部的周围形成外空间,允许固化前的粘接剂向外溢胶,便于保障所述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塑感光组件的模塑基座预留有外空间,有助于引导固化前的粘接剂向外溢胶,以缓解固化前的粘接剂向内溢流,进而降低粘接剂对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塑感光组件的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第三模塑部与所述第二模塑部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第三模塑部与所述第二模塑部之间的所述避让空间被实施为所述外空间,从而避免所述第三模塑部阻挡胶水外溢。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和模塑感光组件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塑感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模塑感光组件包括:/n一成像组件;/n一模塑基座,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包括:/n一第一模塑部,其中所述第一模塑部包覆所述成像组件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模塑部具有一第一上表面;和/n一第二模塑部,其中所述第二模塑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第一模塑部的所述第一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二模塑部具有一第二上表面和一第二外侧面;以及/n一滤光构件,其中所述滤光构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模塑部的所述第二上表面;/n其中所述第二模塑部的所述第二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一模塑部的所述第一上表面,以通过所述第二模塑部的所述第二外侧面与所述第一模塑部的所述第一上表面定义形成一外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塑感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模塑感光组件包括:
一成像组件;
一模塑基座,其中所述模塑基座包括:
一第一模塑部,其中所述第一模塑部包覆所述成像组件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模塑部具有一第一上表面;和
一第二模塑部,其中所述第二模塑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第一模塑部的所述第一上表面,其中所述第二模塑部具有一第二上表面和一第二外侧面;以及
一滤光构件,其中所述滤光构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模塑部的所述第二上表面;
其中所述第二模塑部的所述第二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一模塑部的所述第一上表面,以通过所述第二模塑部的所述第二外侧面与所述第一模塑部的所述第一上表面定义形成一外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塑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模塑部的所述第二上表面为一平整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塑感光组件,其中,所述模塑基座还包括一第三模塑部,其中所述第三模塑部自所述第一模塑部的所述第一上表面一体地向上延伸,其中所述第三模塑部位于所述第二模塑部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三模塑部与所述第二模塑部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塑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三模塑部的第三内侧面与所述第二模塑部的所述第二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01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塑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模塑部的所述第二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模塑部的所述第一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在0.03毫米至0.2毫米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塑感光组件,还包括一粘接层,其中所述粘接层由粘接剂固化之后形成,其中所述粘接层位于所述滤光构件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模塑部的所述第二上表面之间,以将所述滤光构件贴附于所述第二模塑部的所述第二上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塑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模塑部的第二内侧面位于所述第一模塑部的第一内侧面的外侧,以在所述第二模塑部的内部形成一内空间。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塑感光组件,其中,所述成像组件包括一线路板、一可导通地贴附于所述线路板的感光元件以及一组可导通地连接于所述线路板的电子元器件,其中所述第三模塑部对应于所述电子元器件,并且所述第三模塑部的第三上表面高于所述电子元器件的顶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塑感光组件,其中,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第一模塑部的所述第一上表面低于所述电子元器件的所述顶表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塑感光组件,其中,所述模塑基座的所述第三模塑部的第三外侧面位于所述第一模塑部的所述第一外侧面的内侧,使得所述第一模塑部的所述第一上表面上位于所述第三模塑部之外的部分用于安装至少一光学镜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模塑感光组件,其中,所述模塑基座还包括一第四模塑部,其中所述第四模塑部自所述第一模塑部的所述第一上表面向下凹陷,以在所述第一模塑部的外周缘形成一周缘槽,其中所述第四模塑部的第四上表面用于提供安装该光学镜头的安装面。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模塑感光组件,其中,所述模塑基座还包括一第四模塑部,其中所述第四模塑部自所述第一模塑部的所述第一上表面向上延伸,以在所述第一模塑部的外周缘形成一周缘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桢栾仲禹仰宗春席逢生许晨祥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