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振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9892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振抬架,包括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底部的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支撑底座,所述第一支撑底座与第二支撑底座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支撑底座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上均装设有防振装置,所述防振装置在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内移动并固定以对发电机不同的位置进行防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振抬架的防振装置能够支撑底座上移动以对发电机不同位置进行防振。

A kind of anti vibration lifting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振抬架
本技术涉及设备固定
,具体为一种防振抬架。
技术介绍
发电机上是一种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换为电能的机械设备,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的抬架多为整体结构,而且发电机底部不是平整的使用过程中振动较大,无法准确对发电机振动进行缓冲,影响发电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振的抬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振抬架,包括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底部的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支撑底座,所述第一支撑底座与第二支撑底座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支撑底座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上均装设有防振装置,所述防振装置在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内移动并固定以对发电机不同的位置进行防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振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上的容置盒、设置于所述容置盒内的弹性件及设置于所述弹性件上的覆盖件,所述覆盖件部分伸入所述容置盒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覆盖件包括盖板以及与所述盖板连接的抵持件,所述抵持件为空心柱状结构,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装设于所述抵持件中,另一端装设于容置盒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的面积大于所述容置盒的面积,所述抵持件的长度大于所述容置盒的深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支撑底座上至少分别设有两个防振装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连接杆。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振抬架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连接。本技术的防振抬架,在所述第一支撑底座与第二支撑底座上设置滑槽,并在滑槽上设置防振装置,能够移动至发动机不同位置,具有良好的防振作用,提升发电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防振抬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防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的防振抬架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防振抬架100用于安置以及固定发电机。所述防振抬架100包括框架10以及分别与所述框架10连接的第一支撑底座30和第二支撑底座50,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底座30和第二支撑底座50平行设置。所述框架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主体11与第二主体13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主体11与第二主体13连接的连接杆15。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10为管状结构。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15向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底座30所在的水平方向弯折,便于利用所述连接杆15推动所述防振抬架100。所述框架10上还包括散热装置(图未示),所述散热装置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3远离所述连接杆15的一端连接。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装置为散热风扇。可以理解的,所述散热装置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框架10的其他位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可以为散热铜管,所述散热铜管设置在所述框架10周侧。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装置为水冷管,所述水冷管设置于所述框架10周侧,用于通入冷却水以进行散热。所述第一主体11大致为一矩形框体,所述第一主体11包括第一机架111以及第一支撑杆112,所述第一机架111大致为一U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112装设于所述第一机架111的开口位置。所述第一机架111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2相对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一滑槽1114,所述第一滑槽1114用于所述第一支撑底座30和第二支撑底座50在所述第一机架111上移动位置。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机架111与连接杆15连接处为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机架111与连接杆15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所述第一机架111上连接有固定杆1111,所述固定杆111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机架111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2相对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机架111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2固定的一侧。所述固定杆1111用于加强所述第一机架111结构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杆1111还用于在所述第一主体11上限定结构以对发电机的部分结构进行卡持,进而稳定发电机的位置。所述第一机架111上设有多个连接件1112,所述连接件1112用于装设油箱等设施以对发电机供能。所述第一机架111远离所述连接杆15的一端还设有牵引部1113,所述牵引部1113用于与所述连接杆15配合便于绑扎绳索起移动或吊发电机。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机架111还设有支架(图未示),所述支架用于放置电瓶等设施。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机架111上还设有托板(图未示),所述托板贯穿所述第一机架111设置,所述托板用于放置油箱、电瓶或其他发电机运行所需设施。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主体11与第二主体13上均设有把手(图未示),所述把手的数量至少为4个,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11与第二主体13的竖直结构上,所述把手在不使用时与所述第一主体11以及第二主体13大致平行,所述把手在使用时与所述第一主体11大致垂直设置,便于人通过所述把手将发电机以及抬架移动到所需的位置。所述第二主体13与所述第一主体11的结构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差别仅在于是否设置所述连接件1112以及是否设置所述固定杆1111。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二主体13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设置所述连接件1112以及所述固定杆1111。可以理解的,为便于所述防振抬架100移动,所述第一主体11与第二主体13的底部设有万向轮。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11与第二主体13底部分别对应设有两个万向轮。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第一支撑底座30与第二支撑底座50均为空心柱体,其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一支撑底座30与第二支撑底座50上设有多个固定孔(图未示)以通过螺栓等方式与第一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振抬架,包括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底部的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支撑底座,所述第一支撑底座与第二支撑底座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支撑底座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上均装设有防振装置,所述防振装置在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内移动并固定以对发电机不同的位置进行防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振抬架,包括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框架底部的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支撑底座,所述第一支撑底座与第二支撑底座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支撑底座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上均装设有防振装置,所述防振装置在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内移动并固定以对发电机不同的位置进行防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上的容置盒、设置于所述容置盒内的弹性件及设置于所述弹性件上的覆盖件,所述覆盖件部分伸入所述容置盒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振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件包括盖板以及与所述盖板连接的抵持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锋周涛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思隆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