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供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944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供暖系统,包括燃气锅炉,多个燃气锅炉的各供水口分别经设有阀门的支管道一并联接入一次系统供水主管道上,一次系统供水主管道末端通过并联的一次循环泵接入板式换热器的一次入水端连通,板式换热器的一次出水端与一次系统供水主管道的始端通过一次系统回水主管道相连接通,一次系统回水主管道经并联接入其上的各支管道二连接至各燃气锅炉的各回水口,支管道二上设有阀门、锅炉循环泵;板式换热器的二次出水端通过支管道三连接至采暖用水端连通,采暖回水端通过除污器、并联的二次循环泵连接至板式换热器的二次入水端连通。本供暖系统的一次系统水流更加稳定,接入的循环泵的功率低,能耗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供暖系统
本技术涉及供热设备
,具体是一种新型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多台模块式冷凝锅炉的供暖系统设计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锅炉供热系统只采用一次系统和使用一种循环泵,一次系统是指通过循环泵将锅炉加热后的热水送入板式换热器中,经过热交换后,回到一次系统回水管道,重复进行循环加热,且一次系统管道不能在不连通锅炉的情况下独立循环,一次系统水只能通过锅炉才能实现循环,这种循环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循环水泵参数需按照所有锅炉设备总需求设置,功率高,能耗大。2、在只有少数锅炉启动时,水泵不匹配,能源浪费严重。3、在只有少数锅炉启动时,未启动的锅炉也会流通水,导致较低温度回水与高温锅炉供水混合,会降低整体供水温度,且此时锅炉会变成一个散热设备,增加系统整体能耗。4、一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通大气管道,锅炉间存在相互串水问题,降低运行锅炉的水流量,导致锅炉水温控制不精准,且通大气管道被加热,增加了管道散热损失,降低了能源利用率。第二种锅炉供热系统未采用一次系统,这种循环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水泵所提供扬程,需要克服锅炉、板式换热器及管道阀门阻力,因此水泵扬程较高,这会导致锅炉出口大气管连接处压力较高,需将膨胀水箱加高,才能防止系统水从膨胀水箱溢出,对工程现场条件要求较高。2、水泵流量匹配对应锅炉,但扬程较高,功率会增大,多台锅炉联机运行时,电能耗增加。所以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供暖系统,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供暖系统的锅炉寿命短、运行不平稳、水温控制不精准、循环水泵功率高、能耗高,锅炉启动的数量减少时水泵不匹配造成的能源浪费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供暖系统,包括燃气锅炉,多个所述燃气锅炉的各供水口分别经设有阀门的支管道一并联接入一次系统供水主管道上,所述一次系统供水主管道末端通过并联的一次循环泵接入板式换热器的一次入水端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出水端与所述一次系统供水主管道的始端通过一次系统回水主管道相连接通,所述一次系统回水主管道经并联接入其上的各支管道二连接至各所述燃气锅炉的各回水口,所述支管道二上设有阀门、锅炉循环泵;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二次出水端通过支管道三连接至采暖用水端连通,所述采暖回水端通过除污器、并联的二次循环泵连接至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二次入水端连通。所述燃气锅炉的上方设有膨胀水箱,自来水管与所述膨胀水箱的进水口相连通并设控制阀门或通过全自动软水器与该进水口连通并设控制阀门,所述膨胀水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并联连接各所述燃气锅炉的供水口连通。所述除污器的出水端通过并联的二次补水泵与软化水箱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软化水箱的出水端连通所述膨胀水箱的进水口或通过所述全自动软水器连通至所述膨胀水箱并均设控制阀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二次出水端与所述采暖用水端之间的所述支管道三上设有安全阀。所述一次循环泵、二次循环泵、二次补水泵均为两个并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锅炉不存在串水、降低流量问题,锅炉运行更稳定,可延长锅炉使用寿命。(2)膨胀水箱可有效降低高度,减少对工程现场条件的要求。(3)一次循环泵只需克服板式换热器阻力及主管道阻力,可降低水泵参数,降低功率,减少能耗。(4)一次系统水流更加稳定,水流量不受启动锅炉台数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燃气锅炉,2-锅炉循环泵,3-一次循环泵,4-二次循环泵,5-二次补水泵,6-板式换热器,7-一次系统供水主管道,8-一次系统回水主管道,9-自来水管,10-全自动软水器,11-软化水箱,12-膨胀水箱,13-除污器,14-采暖用水端,15-采暖回水端,16-安全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所示,一种新型供暖系统,包括燃气锅炉,多个所述燃气锅炉1的各供水口分别经设有阀门的支管道一并联接入一次系统供水主管道7上,所述一次系统供水主管道7末端通过并联的一次循环泵3接入板式换热器6的一次入水端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6的一次出水端与所述一次系统供水主管道7的始端通过一次系统回水主管道8相连接通,所述一次系统回水主管道8经并联接入其上的各支管道二连接至各所述燃气锅炉1的各回水口,所述支管道二上设有阀门、锅炉循环泵2;所述板式换热器6的二次出水端通过支管道三连接至采暖用水端14连通,所述采暖回水端15通过除污器13、并联的二次循环泵4连接至所述板式换热器6的二次入水端连通,参见图1。所述燃气锅炉1的上方设有膨胀水箱12,自来水管9与所述膨胀水箱12的进水口相连通并设控制阀门或通过全自动软水器10与该进水口连通并设控制阀门,所述膨胀水箱1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并联连接各所述燃气锅炉1的供水口连通,参见图1。所述除污器13的出水端通过并联的二次补水泵5与软化水箱11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软化水箱11的出水端连通所述膨胀水箱12的进水口或通过所述全自动软水器10连通至所述膨胀水箱12并均设控制阀门,参见图1。所述板式换热器6的二次出水端与所述采暖用水端14之间的所述支管道三上设有安全阀16,参见图1。所述一次循环泵3、二次循环泵4、二次补水泵5均为两个并联对于多台模块式冷凝锅炉,在设计常压系统时,通过板式换热器将锅炉水系统和用户水系统分离,并为每台锅炉配备一台循环水泵,在一次系统主管道上增设一套循环水泵,一次系统管道可在不连通锅炉情况下独立循环,参见图1。系统流程说明:锅炉系统:锅炉启动后,通过锅炉循环泵,将主管道水抽至锅炉内,经锅炉加热后再送回主管道内,锅炉循环泵只需要克服锅炉自身阻力。一次系统:一次循环泵将锅炉加热后的热水送入板式换热器中,经过热交换后,回到一次系统回水管道,重复进行循环加热。二次系统:从用户末端回来的冷水,经过二次循环泵进入换热器,经过换热后的变成用户末端所需要的热水,供应给末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供暖系统,包括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燃气锅炉(1)的各供水口分别经设有阀门的支管道一并联接入一次系统供水主管道(7)上,所述一次系统供水主管道(7)末端通过并联的一次循环泵(3)接入板式换热器(6)的一次入水端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6)的一次出水端与所述一次系统供水主管道(7)的始端通过一次系统回水主管道(8)相连接通,所述一次系统回水主管道(8)经并联接入其上的各支管道二连接至各所述燃气锅炉(1)的各回水口,所述支管道二上设有阀门、锅炉循环泵(2);/n所述板式换热器(6)的二次出水端通过支管道三连接至采暖用水端(14)连通,采暖回水端(15)通过除污器(13)、并联的二次循环泵(4)连接至所述板式换热器(6)的二次入水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供暖系统,包括燃气锅炉,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燃气锅炉(1)的各供水口分别经设有阀门的支管道一并联接入一次系统供水主管道(7)上,所述一次系统供水主管道(7)末端通过并联的一次循环泵(3)接入板式换热器(6)的一次入水端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6)的一次出水端与所述一次系统供水主管道(7)的始端通过一次系统回水主管道(8)相连接通,所述一次系统回水主管道(8)经并联接入其上的各支管道二连接至各所述燃气锅炉(1)的各回水口,所述支管道二上设有阀门、锅炉循环泵(2);
所述板式换热器(6)的二次出水端通过支管道三连接至采暖用水端(14)连通,采暖回水端(15)通过除污器(13)、并联的二次循环泵(4)连接至所述板式换热器(6)的二次入水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锅炉(1)的上方设有膨胀水箱(12),自来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伟王振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永捷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