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902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包括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成品槽A和成品槽B,所述第一反应釜釜底产品出口通过输送管连接第二反应釜侧壁原料入口,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釜顶气体出口通过冷凝器连通成品槽B,所述第二反应釜釜底物料出口通过冷却器连接成品槽A,所述第二反应釜上部成品管通过加热器加热后与釜底物料合并通过冷却器连接成品槽A;所述输送管包括主管和调温管,所述调温管处设置温控装置。本装置该将第一反应釜塔底物料不经冷却器冷却直接泵送至第二反应釜,可提高第二反应釜进料温度,降低第二反应釜热能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A production system of modified aspha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
本技术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属于煤化工设备

技术介绍
煤焦油加工过程中一般产生约50%~60%的沥青,属于焦油加工的大宗产品,加工规模越大,沥青产量越多。改质沥青是目前沥青的主要下游产品,主要用于电解铝行业生产预焙阳极,制备电池棒或电极粘结剂。目前国内生产改质沥青大多采用釜式热缩聚工艺。该工艺以以沥青塔底出来的中温沥青为原料,在加热炉直接加热的反应釜内,依次自流、满流经过两个串联的反应釜,通过控制一定的反应停留时间及适当的反应温度,达到沥青改质的目的。目前对于改质沥青的生产方法通常是采用间歇式的改质沥青生产流程,第一反应釜塔底物料经冷却器冷却后泵送至储槽,作第二反应釜原料用,原料槽温度为250℃左右,第二反应釜为改质沥青反应釜,第二反应釜反应温度为380℃左右,生产改质沥青时,想提高第二反应釜反应温度只能加大热量输入或者减少进料量,不能实现低耗高产的生产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该装置结构简单,将第一反应釜塔底物料不经冷却器冷却直接泵送至第二反应釜,可提高第二反应釜进料温度,降低第二反应釜热能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包括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成品槽A和成品槽B,所述第一反应釜釜底产品出口通过输送管连接第二反应釜侧壁原料入口,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釜顶气体出口通过冷凝器连通成品槽B,所述第二反应釜釜底物料出口通过冷却器连接成品槽A,所述第二反应釜上部成品管通过加热器加热后与釜底物料合并通过冷却器连接成品槽A;所述输送管两端各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输送管包括主管和调温管,所述调温管与主管连接处设置有开关调节阀,所述调温管处设置温控装置,所述调温管为部分设置盘管,所述盘管盘绕于所述温控装置外。所述温控装置为电加热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还可以为循环水降温装置。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外壁均设置有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内设置循环加热管,所述循环加热管与保温装置之间的空隙内填充保温材料。所述循环加热管内设置循环导热油。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内均设置有液位测量装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针对间歇式的改质沥青生产流程,更改工艺路线为将第一反应釜釜底物料不经冷却器冷却,而是直接泵送至第二反应釜。工艺路线更改后,可直接提高第二反应釜进料温度,间接提高改质沥青处理量,同时降低生产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保温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反应釜-1、第二反应釜-2、成品槽A-3、成品槽B-4、冷凝器-5、冷却器-6、成品管-7、加热器-8,主管-9、调温管-10、开关调节阀-11,温控装置-12、保温装置-13、循环加热管-14、保温材料-15、液位测量装置-16、温度传感器-17、盘管-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技术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包括第一反应釜1、第二反应釜2、成品槽A3和成品槽B4,所述第一反应釜1釜底产品出口通过输送管连接第二反应釜2侧壁原料入口,所述第一反应釜1和第二反应釜2釜顶气体出口通过冷凝器5连通成品槽B4,所述第二反应釜2釜底物料出口通过冷却器6连接成品槽A3,所述第二反应釜2上部成品管7经过加热器8加热后与釜底物料合并通过冷却器6连接成品槽A3;所述输送管两端各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17,所述输送管包括主管9和调温管10,所述调温管10与主管9连接处设置有开关调节阀11,所述调温管10处设置温控装置12,所述调温管10部分设置为盘管18,所述盘管盘绕于所述温控装置12外。所述温控装置12为电加热温控装置。所述第一反应釜1和第二反应釜2外壁均设置有保温装置13,所述保温装置13内设置循环加热管14,所述循环加热管14与保温装置13之间的空隙内填充保温材料15。所述循环加热管内设置循环导热油。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内均设置有液位测量装置16。实施例2实施例1所述生产系统中,所述温控装置12还为循环水降温装置。本技术针对间歇式的改质沥青生产流程,更改工艺路线为将第一反应釜釜底物料不经冷却器冷却,而是直接泵送至第二反应釜。工艺路线更改后,可直接提高第二反应釜进料温度,间接提高改质沥青处理量,同时降低生产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所述第一反应釜釜底产品出口通过输送管输入第二反应釜,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釜顶产出的气体出口冷凝后送入成品槽B,第二反应釜釜底物料产品冷却后通入成品槽A,所述第二反应釜上部成品管经加热器加热后与釜底物料合并,冷却后通入成品槽A;第一反应釜与第二反应釜连接的输送管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和调温管,对进入第二反应釜的原料进行温度控制,当第二反应釜需要较高温度时,使用电加热温控装置进行加温;当第二反应釜需要的温度低于第一反应釜时,物料在输送管的调温盘管内自然降温,如果降温达不到要求,则使用循环水进一步降温。反应釜外壁设置保温装置,保证生产过程的温度,并节约能源。本技术不会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成品槽A和成品槽B,所述第一反应釜釜底产品出口通过输送管连接第二反应釜侧壁原料入口,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釜顶气体出口通过冷凝器连通成品槽B,所述第二反应釜釜底物料出口通过冷却器连接成品槽A,所述第二反应釜上部成品管通过加热器加热后与釜底物料合并通过冷却器连接成品槽A;/n所述输送管两端各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输送管包括主管和调温管,所述调温管与主管连接处设置有开关调节阀,所述调温管处设置温控装置,所述调温管部分设置为盘管,所述盘管盘绕于所述温控装置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釜、第二反应釜、成品槽A和成品槽B,所述第一反应釜釜底产品出口通过输送管连接第二反应釜侧壁原料入口,所述第一反应釜和第二反应釜釜顶气体出口通过冷凝器连通成品槽B,所述第二反应釜釜底物料出口通过冷却器连接成品槽A,所述第二反应釜上部成品管通过加热器加热后与釜底物料合并通过冷却器连接成品槽A;
所述输送管两端各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输送管包括主管和调温管,所述调温管与主管连接处设置有开关调节阀,所述调温管处设置温控装置,所述调温管部分设置为盘管,所述盘管盘绕于所述温控装置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军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豪仑科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