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循环反渗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8982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循环反渗透装置,涉及污水处理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体积较大,同时采用的除污方法较为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所述污水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罩,所述第一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增压管,所述增压管的一端设置有增压阀门,所述增压阀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污水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二抽水泵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罩,所述第二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头,且连接端头有两个。

A two-way circulation reverse osmosis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循环反渗透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向循环反渗透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水资源的污染尤为的重要,众所周知世界上的淡水资源比例有限,同时淡水又是人类生存的必要物质,因此对淡水的除污以及循环利用尤为的重要,在污水除污的作业中,需要使用到多种除污设备。现有的除污设备体积较大,同时采用的除污方法较为的复杂,成本较高,为了通过简便的操作达到同等的除污效果,并且降低成本;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双向循环反渗透装置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循环反渗透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体积较大,同时采用的除污方法较为的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循环反渗透装置,包括污水箱,所述污水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罩,所述第一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增压管,所述增压管的一端设置有增压阀门,所述增压阀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收集箱,所述污水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二抽水泵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罩,所述第二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头,且连接端头有两个,所述连接端头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筒,所述第一过滤筒内侧设置有RO反渗透膜,所述RO反渗透膜包裹在第二过滤筒的外表面上,所述连接端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水管。优选的,所述RO反渗透膜和第二过滤筒均位于第一过滤筒的内部,所述RO反渗透膜位于第一过滤筒和第二过滤筒之间,所述第一过滤筒位于增压管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贯穿于增压管的外表面,且第二进水管与增压管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贯穿于增压管的外表面,且第二出水管与增压管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置于污水箱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罩和第二过滤罩分别安装在第一抽水泵和第二抽水泵的进水端,所述增压管与第一进水管通过法兰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水端位于第二抽水泵和第一抽水泵之间,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端与连接端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端与连接端头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端头相对而置,所述连接端头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第一过滤筒和第二过滤筒的两端分别置于安装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技术通过在增压管的一端设置增压阀门,通过增压阀门来控制第一出水管的流量,此举可以对增压管内的溶液压力进行控制,随着污水箱内部的溶液浓度越来越高,可以通过增强增压管内的压力来保证反渗透的稳定进行。2、该技术通过将第二出水管的出水端设置在第二抽水泵和第一抽水泵之间,因此可以使得第二过滤筒内部溶液的流动方向与第二过滤筒外部溶液流动的方向相反,此举可以有效的提升过滤的效率,同时第二出水管的出水端置于污水箱的内部,此举可以使得污水箱内部的污水在第二抽水泵的作用下循环的流动。3、该技术通过将第一过滤筒安装在增压管的内部,同时在第一过滤筒的内部设置RO反渗透膜,RO反渗透膜包裹在第二过滤筒的外表面上,当第一过滤筒外部的压力大于第二过滤筒内部溶液的压力时,高压区溶液中的水渗透入低压区,此时高压区内剩余高浓度的污染杂质,并通过第一出水管流入收集箱内,低压区内的溶液流回污水箱对污水箱内的污水进行稀释净化,同时该结构简单,成本较低。4、该技术通过在第一抽水泵和第二抽水泵的进水端分别安装第一过滤罩和第二过滤罩,此举可以保证在第一抽水泵和第二抽水泵工作时污水箱内的较大杂质不会堵塞第一抽水泵和第二抽水泵,保证了该装置稳定有效的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过滤筒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过滤筒截面示意图。图中:1、污水箱;2、第一进水管;3、第一过滤罩;4、第一抽水泵;5、增压管;6、增压阀门;7、第一出水管;8、收集箱;9、第二进水管;10、第二过滤罩;11、第二抽水泵;12、第一过滤筒;13、第二出水管;14、连接端头;15、RO反渗透膜;16、第二过滤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双向循环反渗透装置,包括污水箱1,污水箱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抽水泵4,第一抽水泵4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罩3,第一抽水泵4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一进水管2,第一进水管2的一端设置有增压管5,增压管5的一端设置有增压阀门6,增压阀门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管7,第一出水管7的一端设置有收集箱8,污水箱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抽水泵11,第二抽水泵1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罩10,第二抽水泵11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二进水管9,第二进水管9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头14,且连接端头14有两个,连接端头14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筒12,第一过滤筒12内侧设置有RO反渗透膜15,RO反渗透膜15包裹在第二过滤筒16的外表面上,连接端头1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水管13。进一步,RO反渗透膜15和第二过滤筒16均位于第一过滤筒12的内部,RO反渗透膜15位于第一过滤筒12和第二过滤筒16之间,第一过滤筒12位于增压管5的内部。进一步,第二进水管9的一端贯穿于增压管5的外表面,且第二进水管9与增压管5焊接连接,第二出水管13的一端贯穿于增压管5的外表面,且第二出水管13与增压管5焊接连接,第二出水管13的另一端置于污水箱1的内部。进一步,第一过滤罩3和第二过滤罩10分别安装在第一抽水泵4和第二抽水泵11的进水端,增压管5与第一进水管2通过法兰连接。进一步,第二出水管13的出水端位于第二抽水泵11和第一抽水泵4之间,第二出水管13的一端与连接端头14螺纹连接,第二进水管9的一端与连接端头14螺纹连接。进一步,连接端头14相对而置,连接端头1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安装槽,第一过滤筒12和第二过滤筒16的两端分别置于安装槽内。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需要处理的污水倒入污水箱1的内部,然后接通电源使得第一抽水泵4和第二抽水泵11均开始工作,此时污水分别进入增压管5的内部以及从第二过滤筒16的内部流过,然后通过旋转增压阀门6使得增压管5内的溶液压力增大,第二过滤筒16外部形成高压区,第二过滤筒16的内部形成低压区,此时高压区内污水中的水透过RO反渗透膜15流入低压区,并随着第二过滤筒16内的溶液流回污水箱1的内部,此举稀释净化了污水箱内的污水,同时高压区内的溶液为高浓度的污染杂质,并通过第一出水管7流入收集箱8的内部进行收集,如此循环往复可以对污水箱1内部的污水进行除污处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循环反渗透装置,包括污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箱(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抽水泵(4),所述第一抽水泵(4)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罩(3),所述第一抽水泵(4)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一进水管(2),所述第一进水管(2)的一端设置有增压管(5),所述增压管(5)的一端设置有增压阀门(6),所述增压阀门(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管(7),所述第一出水管(7)的一端设置有收集箱(8),所述污水箱(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抽水泵(11),所述第二抽水泵(1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罩(10),所述第二抽水泵(11)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二进水管(9),所述第二进水管(9)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头(14),且连接端头(14)有两个,所述连接端头(14)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筒(12),所述第一过滤筒(12)内侧设置有RO反渗透膜(15),所述RO反渗透膜(15)包裹在第二过滤筒(16)的外表面上,所述连接端头(1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水管(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循环反渗透装置,包括污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箱(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抽水泵(4),所述第一抽水泵(4)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罩(3),所述第一抽水泵(4)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一进水管(2),所述第一进水管(2)的一端设置有增压管(5),所述增压管(5)的一端设置有增压阀门(6),所述增压阀门(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出水管(7),所述第一出水管(7)的一端设置有收集箱(8),所述污水箱(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抽水泵(11),所述第二抽水泵(1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过滤罩(10),所述第二抽水泵(11)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二进水管(9),所述第二进水管(9)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头(14),且连接端头(14)有两个,所述连接端头(14)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滤筒(12),所述第一过滤筒(12)内侧设置有RO反渗透膜(15),所述RO反渗透膜(15)包裹在第二过滤筒(16)的外表面上,所述连接端头(1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出水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循环反渗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O反渗透膜(15)和第二过滤筒(16)均位于第一过滤筒(12)的内部,所述RO反渗透膜(15)位于第一过滤筒(12)和第二过滤筒(16)之间,所述第一过滤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玲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中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