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分变距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897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分变距机构,属于自动化机械领域,包括:一底板,底板两侧从上至下依次对称布置有第一基座、滑块和第二基座,底板上还布置有上楔形块序列、下楔形块序列和传动组件,所述上楔形块序列中的上楔形块依次串接,所述下楔形块序列中的下楔形块依次串接,所述传动组件与两滑块中任一连接;两第一基座之间布置有所述上楔形块序列,两滑块之间布置有所述下楔形块序列,所述上楔形块序列中的上楔形块为n个并依次串接,所述下楔形块序列中的下楔形块为n‑1个并依次串接,n≥4且为常数,所述传动组件与两滑块中任一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在生产过程中,对自动化设备进行人工变距导致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分变距机构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等分变距机构。
技术介绍
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尤其在小型元器件搬运、贴装和输送过程中的,由于上工位的托盘或送料机构与下工位的元器件排布、放置距离不同,需要进行变距动作,通常都是人工进行重新摆放,生产效率低,且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分变距机构,解决在生产过程中,对自动化设备进行人工变距导致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等分变距机构,包括:一底板,底板两侧从上至下依次对称布置有第一基座、滑块和第二基座,底板上还布置有上楔形块序列、下楔形块序列和传动组件,所述上楔形块序列中的上楔形块为n个并依次串接,所述下楔形块序列中的下楔形块为n-1个并依次串接,n≥4且为常数,所述传动组件与两滑块中任一连接;两第一基座之间布置有所述上楔形块序列,两滑块之间布置有所述下楔形块序列,所述上楔形块序列中的上楔形块与所述下楔形块序列中的下楔形块为上下交错排列,且上楔形块斜面端与下楔形块斜面端相接触。优选地,所述底板上同侧布置的所述第一基座、滑块和第二基座之间通过竖直导向轴连接,所述两第一基座之间和所述两滑块之间均安装有水平导向轴,所述上楔形块序列中的上楔形块依次串接在所述两第一基座之间的水平导向轴上,所述下楔形块序列中的下楔形块依次串接在所述两滑块之间的水平导向轴上。优选地,所述两第一基座之间和所述两滑块之间至少安装有两根水平导向轴。优选地,所述上楔形块序列中相邻两上楔形块之间和所述下楔形块序列中相邻两下楔形块之间安装有弹性件。优选地,所述滑块、上楔形块和下楔形块上均安装有直线轴承;所述滑块通过直线轴承与所述竖直导向轴连接,所述上楔形块和下楔形块通过直线轴承与所述水平导向轴连接。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电机、联轴器和滚珠丝杆;电机、联轴器和滚珠丝杆依次连接;滚珠丝杆与所述两滑块中任一连接。优选地,所述上楔形块和下楔形块的斜面端均为等腰三角斜面。优选地,所述上楔形块上设置有支架,支架上安装有吸嘴。优选地,所述支架为L型结构。优选地,所述支架一端设置有带有内螺纹的安装孔,所述吸嘴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吸嘴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电机转动时,滚珠丝杆旋转使滑块和下楔形块序列的组合体可以沿导向轴竖直滑动,由于上楔形块与下楔形块为上下交错排列,且上楔形块斜面端与下楔形块斜面端相接触,当下楔形块上下滑动时,上楔形块沿导向轴水平滑动,并且每个上楔形块滑动的距离相同,从而实现了等分变距的效果;通过上楔形块和下楔形块的斜面端的顶角角度可以计算出电机转动的圈数与变距距离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了高精度的变距。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变距机构构造示意图;图2为变距机构正面示意图。符号说明1-底板;2-第一基座;3-滑块;4-第二基座;5-传动组件;6-上楔形块;7-下楔形块;8-竖直导向轴;9-水平导向轴;10-弹性件;11-直线轴承;12-支架;13-吸嘴;51-电机;52-联轴器;53-滚珠丝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特征,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所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等分变距机构,包括:一底板1,底板1两侧从上至下依次对称布置有第一基座2、滑块3和第二基座4,底板1上还布置有上楔形块序列、下楔形块序列和传动组件5,上楔形块序列中的上楔形块6为n个并依次串接,下楔形块序列中的下楔形块7为n-1个并依次串接,n≥4且为常数,传动组件5与两滑块3中任一连接;两第一基座2之间布置有上楔形块序列,两滑块3之间布置有下楔形块序列,上楔形块序列中的上楔形块6与下楔形块序列中的下楔形块7为上下交错排列,且上楔形块6斜面端与下楔形块7斜面端相接触。具体地说,机构工作前,先设定相邻上楔形块6之间的间距,再通过传动组件控制滑块3和下楔形块序列的组合体沿竖直方向滑动,由于上楔形块6斜面端与下楔形块7为上下交错排列,且上楔形块6斜面端与下楔形块7斜面端相接触,当下楔形块7上下滑动时,上楔形块6沿水平方向滑动,并且每个上楔形块6滑动的距离相同,从而实现了等分变距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楔形块6至少采用4个,即上楔形块6之间要至少产生3个间距,才能体现本机构的等分变距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上楔形块6斜面端与下楔形块7为上下交错排列,所以下楔形块7至少需要3个才能使上楔形块6变距。优选地,底板上同侧布置的第一基座2、滑块3和第二基座4之间通过竖直导向轴8连接,两第一基座2之间和两滑块3之间均安装有水平导向轴9,上楔形块序列中的上楔形块6依次串接在两第一基座2之间的水平导向轴9上,下楔形块序列中的下楔形块7依次串接在两滑块3之间的水平导向轴9上。优选地,两第一基座2之间和两滑块3之间至少安装有两根水平导向轴9,以防止上楔形块6和下楔形块7晃动。优选地,上楔形块序列中相邻两上楔形块6之间和下楔形块序列中相邻两下楔形块7之间安装有弹性件10,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0采用弹簧。具体地说,在每次变距完成生产任务后,需要将上楔形块6和下楔形块7恢复到初始位置,为下次变距做准备。通过在相邻两上楔形块6和相邻两下楔形块7之间安装弹簧,从而使上楔形块6和下楔形块7可以自动恢复到初始位置,从而不需要进行人工操作,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优选地,滑块3、上楔形块6和下楔形块7上均安装有直线轴承11;滑块3通过直线轴承11与竖直导向轴8连接,上楔形块6和下楔形块7通过直线轴承11与水平导向轴9连接。具体地说,直线轴承11可以大大减小滑块3、上楔形块6和下楔形块7在滑动时,与导向轴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滑块3、上楔形块6、下楔形块7和导向轴的损耗。优选地,传动组件5包括:电机51、联轴器52和滚珠丝杆53;电机51、联轴器52和滚珠丝杆53依次连接;滚珠丝杆53与两滑块3中任一连接。优选地,上楔形块6和下楔形块7的斜面端均为等腰三角斜面。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楔形块6和下楔形块7的斜面端的顶角角度可以计算出电机51转动的圈数与变距距离的对应关系,实现高精度的变距。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如图2所示的参数进行说明:若上楔形块6和下楔形块7的等腰三角斜面端的顶角为30°,相邻上楔形块6的间距为W,滚珠丝杆53的导程为P,则电机5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N圈后,滑块3和下楔形块序列的组合体上升或下降ΔS=NP,相邻上楔形块6的间距增加或缩小为:电机51转动后相邻上楔形块6的间距为:即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传动组件5还可包括液压缸、气缸、马达、电磁铁等,只需为滑块3提供转动动力即可,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分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板(1),底板(1)两侧从上至下依次对称布置有第一基座(2)、滑块(3)和第二基座(4),底板(1)上还布置有上楔形块序列、下楔形块序列和传动组件(5),所述上楔形块序列中的上楔形块(6)为n个并依次串接,所述下楔形块序列中的下楔形块(7)为n-1个并依次串接,n≥4且为常数,所述传动组件(5)与两滑块(3)中任一连接;/n两第一基座(2)之间布置有所述上楔形块序列,两滑块(3)之间布置有所述下楔形块序列,所述上楔形块序列中的上楔形块(6)与所述下楔形块序列中的下楔形块(7)为上下交错排列,且上楔形块(6)斜面端与下楔形块(7)斜面端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分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板(1),底板(1)两侧从上至下依次对称布置有第一基座(2)、滑块(3)和第二基座(4),底板(1)上还布置有上楔形块序列、下楔形块序列和传动组件(5),所述上楔形块序列中的上楔形块(6)为n个并依次串接,所述下楔形块序列中的下楔形块(7)为n-1个并依次串接,n≥4且为常数,所述传动组件(5)与两滑块(3)中任一连接;
两第一基座(2)之间布置有所述上楔形块序列,两滑块(3)之间布置有所述下楔形块序列,所述上楔形块序列中的上楔形块(6)与所述下楔形块序列中的下楔形块(7)为上下交错排列,且上楔形块(6)斜面端与下楔形块(7)斜面端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分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同侧布置的所述第一基座(2)、滑块(3)和第二基座(4)之间通过竖直导向轴(8)连接,所述两第一基座(2)之间和所述两滑块(3)之间均安装有水平导向轴(9),所述上楔形块序列中的上楔形块(6)依次串接在所述两第一基座(2)之间的水平导向轴(9)上,所述下楔形块序列中的下楔形块(7)依次串接在所述两滑块(3)之间的水平导向轴(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分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第一基座(2)之间和所述两滑块(3)之间至少安装有两根水平导向轴(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分变距机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锐王浩金长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埃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