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床立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53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床立柱,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立柱本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立柱本体两侧的立柱基座,所述立柱本体的前后左右侧面上以及所述立柱基座的后侧均设置有多个沿横向与纵向等间距排列的通风口,位于所述立柱本体左右两侧的通风口相互对称,所述立柱本体与立柱基座的后侧壁连接并平行,所述立柱基座后侧的通风口与所述立柱本体后侧的通风口匹配并以蜂窝状排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通风口使得该机床立柱内形成自动风循环,起到有效的避免热量在立柱本体内堆积的作用;与此同时,呈蜂窝状排列的多个通风口在保证该机床立柱的通风效果的同时确保该机床立柱的刚性以及抗震性能,并有效防止机床的使用精度、结构强度与使用安全性下降。

A machine tool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床立柱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制造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机床立柱。
技术介绍
机床立柱是机床重要的结构件,通过连接床身与主轴、刀库,起着机床上下运动及支撑作用。公告号为CN20621626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机床立柱,该机床立柱包括立柱本体以及立柱基座,所述立柱本体的外部的一侧设有用于连接机床Z轴滑轨的滑轨底座、用于配重结构的配重底座以及设在配重底座之间凹部,所述立柱本体的内部为空腔且设置采用三角形加强筋,所述立柱基座的内部为空腔且设置采用“田”字型加强筋,所述立柱基座包括用于连接至机床底座的连接座、位于立柱本体和连接座之间的基座本体以及四边形凹槽。但是该机床立柱的结构难以形成有效的通风结构,使得机床立柱内热量堆积而导致机床立柱热变形,影响到机床的使用精度、结构强度与使用安全性,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床立柱,该机床立柱具有抗震性强以及稳定性高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床立柱,包括立柱本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立柱本体两侧的立柱基座,所述立柱本体的前后左右侧面上以及所述立柱基座的后侧均设置有多个沿横向与纵向等间距排列的通风口,位于所述立柱本体左右两侧的通风口相互对称,所述立柱本体与立柱基座的后侧壁连接并平行,所述立柱基座后侧的通风口与所述立柱本体后侧的通风口匹配并以蜂窝状排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立柱本体的前后左右侧面上以及立柱基座后侧的通风口使得该机床立柱内形成自动风循环,起到有效的避免热量在立柱本体内堆积的作用;与此同时,呈蜂窝状排列的多个通风口在保证该机床立柱的通风效果的同时确保该机床立柱的刚性以及抗震性能,有效防止该机床立柱因热变形而导致机床的使用精度、结构强度与使用安全性下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本体的底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底座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孔将进一步提升该机床立柱的通风散热效果,进而达到驱散该机床立柱内部热量的效果,避免该机床立柱因热变形而影响到机床的使用精度、结构强度与使用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位于左侧的所述立柱基座的上侧设置有用于连接机床刀库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呈三角形状且两个直角边分别与刀库和立柱基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刀库安装在立柱本体左侧的立柱基座上,使得刀库的重量直接向下传到安装该机床的机床地基上,进而使得刀库获得更好的支撑,有效避免刀库导致立柱本体变形而影响到机床的使用精度、结构强度与使用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基座内设置有多根用于支撑加固的加强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起到有效的加强立柱基座的作用,从而在避免立柱基座变形的同时提升刀库的固定稳定性与精度,从而保证设置有该机床立柱的机床使用精度、结构强度与使用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筋包括两根左右对称的竖筋,两根所述竖筋相互背离的一侧均设置有多根向下倾斜的侧筋,两根所述竖筋的底部均设置有下端向内倾斜的底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筋、侧筋以及底筋起到显著提升立柱基座结构强度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根所述竖筋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横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筋连接两根竖筋将起到进一步固定两根竖筋、与相应的竖筋连接的侧筋以及分别位于两根竖筋下端的底筋的连接结构强度的作用,使得立柱基座具有稳定的机械结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立柱基座均设置有相互对称的多个等间距排列的基座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座孔将起到进一步提升该机床立柱的通风散热效果的作用,达到驱散该机床立柱内部热量的效果,避免该机床立柱因热变形而影响到机床的使用精度、结构强度与使用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口的直径为10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径为10cm的通风口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能,且有效避免对立柱本体以及立柱基座的结构强度造成不利影响。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多个通风口、底座孔以及基座孔使得该机床立柱内形成自动风循环,进而达到冷却立柱本体、立柱基座的目的,有效防止该机床立柱因热变形而导致机床的使用精度、结构强度与使用安全性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与刀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立柱本体;11、通风口;12、底座孔;13、底三角侧边;2、立柱基座;21、基座孔;22、竖筋;23、侧筋;24、横筋;25、底筋;3、连接架;4、刀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机床立柱,包括立柱本体1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立柱本体1两侧的立柱基座2。立柱基座2用于安装固定机床刀库4,见图3,在位于左侧的立柱基座2的上侧设置有用于连接机床刀库4的连接架3。连接架3呈三角形状且两个直角边分别与刀库4和立柱基座2连接,通过将刀库4安装在立柱本体1左侧的立柱基座2上,使得刀库4的重量直接向下传导至安装该机床的机床地基上,进而使得刀库4获得更好的支撑,有效避免刀库4导致立柱本体1变形而影响到机床的使用精度、结构强度与使用安全性。如图2、图3所示,立柱本体1的前后左右侧面上以及立柱基座2的后侧均设置有多个沿横向与纵向等间距排列的通风口11,且位于立柱本体1左右两侧的通风口11相互对称,使得位于立柱本体1的前后左右侧面上以及立柱基座2后侧的通风口11使得该机床立柱内形成自动风循环,起到有效的避免热量在立柱本体1内堆积的作用。需要提及的是,立柱本体1与立柱基座2的后侧壁连接并平行,且位于立柱基座2后侧的通风口11与位于立柱本体1后侧的通风口11匹配并以蜂窝状排列,使得呈蜂窝状排列的多个通风口11在保证该机床立柱的通风效果的同时确保该机床立柱的刚性以及抗震性能,有效防止该机床立柱因热变形而导致机床的使用精度、结构强度与使用安全性下降。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口11的直径设置为10cm,直径为10cm的通风口11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能,且有效避免对立柱本体1以及立柱基座2的结构强度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在立柱本体1的下侧设置有底三角侧边13,进而在立柱本体1下端形成三角结构,进一步提升该机床立柱的结构强度。如图2、图3所示,立柱本体1的底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底座孔12,进而通过底座孔12的设置将起到进一步提升该机床立柱的通风散热效果的作用,进而达到驱散该机床立柱内部热量的效果,避免该机床立柱因热变形而影响到机床的使用精度、结构强度与使用安全性。为了提升立柱基座2的结构强度,进而在立柱基座2内设置有多根用于支撑加固的加强筋。通过加强筋起到有效的加强立柱基座2的作用,从而在避免立柱基座2变形的同时提升刀库4的固定稳定性与精度,从而保证设置有该机床立柱的机床使用精度、结构强度与使用安全性。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床立柱,包括立柱本体(1)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立柱本体(1)两侧的立柱基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本体(1)的前后左右侧面上以及所述立柱基座(2)的后侧均设置有多个沿横向与纵向等间距排列的通风口(11),位于所述立柱本体(1)左右两侧的通风口(11)相互对称,所述立柱本体(1)与立柱基座(2)的后侧壁连接并平行,所述立柱基座(2)后侧的通风口(11)与所述立柱本体(1)后侧的通风口(11)匹配并以蜂窝状排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床立柱,包括立柱本体(1)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立柱本体(1)两侧的立柱基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本体(1)的前后左右侧面上以及所述立柱基座(2)的后侧均设置有多个沿横向与纵向等间距排列的通风口(11),位于所述立柱本体(1)左右两侧的通风口(11)相互对称,所述立柱本体(1)与立柱基座(2)的后侧壁连接并平行,所述立柱基座(2)后侧的通风口(11)与所述立柱本体(1)后侧的通风口(11)匹配并以蜂窝状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本体(1)的底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底座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床立柱,其特征在于:位于左侧的所述立柱基座(2)的上侧设置有用于连接机床刀库(4)的连接架(3),所述连接架(3)呈三角形状且两个直角边分别与刀库(4)和立柱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杏存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哈勒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