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棒压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8458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极棒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极棒压扁装置,包括安装底板、移动气缸、冲扁下治具、冲扁气缸、力臂、冲扁上治具、固定座、固定杆、第一下料气缸、第二下料气缸、下料夹持组件、第一U形架、第一轴杆、第二轴杆和第二U形架,安装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移动气缸,移动气缸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冲扁下治具,安装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冲扁气缸,冲扁气缸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U形架。该电极棒压扁装置,解决了需要人工将电极棒放入到压扁治具中,然后启动设备成型,压扁完成后,需要手工取出电极棒放入周转盘中,才能传递到下一道工序,由于上下料以及中间传递环节,均需要人工完成,导致作业效率低,作业人员多的问题。

Electrode rod flatte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棒压扁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极棒
,具体为一种电极棒压扁装置。
技术介绍
电极棒是熔接机里面的一个重要部件,放电熔接是通过电极棒来完成的,电极棒用肉眼观察类似于很尖的一根针,虽然本身金属的材质很硬而且也不会有外力磨损,但是由于需要长时间承受高温放电,所以从放电开始的先端,不可避免地会慢慢的损耗,达到一定寿命需要进行更换。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电极棒压扁工序,需要人工将电极棒放入到压扁治具中,然后启动设备成型,压扁完成后,需要手工取出电极棒放入周转盘中,才能传递到下一道工序,由于上下料以及中间传递环节,均需要人工完成,导致作业效率低,作业人员多,故而提出一种电极棒压扁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棒压扁装置,具备使用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市场上现有的电极棒压扁工序,需要人工将电极棒放入到压扁治具中,然后启动设备成型,压扁完成后,需要手工取出电极棒放入周转盘中,才能传递到下一道工序,由于上下料以及中间传递环节,均需要人工完成,导致作业效率低,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极棒压扁装置,包括安装底板(1)、移动气缸(2)、冲扁下治具(3)、冲扁气缸(4)、力臂(5)、冲扁上治具(6)、固定座(7)、固定杆(8)、第一下料气缸(9)、第二下料气缸(10)、下料夹持组件(11)、第一U形架(12)、第一轴杆(13)、第二轴杆(14)和第二U形架(15),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移动气缸(2),所述移动气缸(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冲扁下治具(3),所述安装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冲扁气缸(4),所述冲扁气缸(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U形架(12),所述第一U形架(12)的内部插接有第一轴杆(13),所述第一轴杆(13)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力臂...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极棒压扁装置,包括安装底板(1)、移动气缸(2)、冲扁下治具(3)、冲扁气缸(4)、力臂(5)、冲扁上治具(6)、固定座(7)、固定杆(8)、第一下料气缸(9)、第二下料气缸(10)、下料夹持组件(11)、第一U形架(12)、第一轴杆(13)、第二轴杆(14)和第二U形架(15),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移动气缸(2),所述移动气缸(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冲扁下治具(3),所述安装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冲扁气缸(4),所述冲扁气缸(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U形架(12),所述第一U形架(12)的内部插接有第一轴杆(13),所述第一轴杆(13)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力臂(5),所述安装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冲扁气缸(4)左侧的固定座(7),所述固定座(7)的内部插接有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贯穿力臂(5)并与力臂(5)转动连接,所述力臂(5)远离第一轴杆(13)的一端插接有第二轴杆(14)且与第二轴杆(1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杆(14)与第二U形架(15)插接,所述第二U形架(1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冲扁上治具(6),所述第一下料气缸(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勤武
申请(专利权)人:富贵电子淮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