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折弯成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44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2:24
一种新型折弯成型机构,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其横梁和顶座均架设于基座,横梁位于基座和顶座之间,基座、横梁和顶座三者之间间隔设置。第一成型臂贯穿横梁且可滑动地配合于横梁,第一成型臂的靠近基座的一端具有第一滚轮,第一压模设于第一成型臂的另一端。第二压模设于顶座。第一压杆可滑动地设于基座由有第一驱动器驱动,第一压杆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依次相连并用于同滚轮相抵的第一抵接壁、第二抵接壁和第三抵接壁。第一抵接壁和第三抵接壁均水平设置,且第一抵接壁的高度低于第三抵接壁的高度,第二抵接壁的高度由其靠近第一抵接壁的一端朝其靠近第三抵接壁的方向递增。其结构简单,可控性强,稳定性好,大大降低了损坏率。

A new bend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折弯成型机构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折弯成型机构。
技术介绍
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折弯成型技术,但是现有的设备在对小微产品进行折弯时,或者用于对产品进行微量折弯时,经常出现过度折弯甚至损坏产品的情况。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折弯成型机构,其结构简单,适用于对小微产品进行精准折弯,也适用于对普通产品进行精准微量折弯,其可控性强,稳定性好,大大降低了损坏率。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折弯成型机构,其包括:基座、横梁、顶座、第一成型臂、第一压模、第二压模和第一压杆。横梁和顶座均架设于基座,横梁位于基座和顶座之间,基座、横梁和顶座三者之间间隔设置。第一成型臂贯穿横梁且可滑动地配合于横梁,第一成型臂的靠近基座的一端具有第一滚轮,第一压模设于第一成型臂的另一端。第二压模设于顶座。第一压杆可滑动地设于基座由有第一驱动器驱动,第一压杆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依次相连并用于同滚轮相抵的第一抵接壁、第二抵接壁和第三抵接壁。第一抵接壁和第三抵接壁均水平设置,且第一抵接壁的高度低于第三抵接壁的高度,第二抵接壁的高度由其靠近第一抵接壁的一端朝其靠近第三抵接壁的方向递增。第一驱动器能够推动第一压杆滑动,以使第一滚轮在第一抵接壁、第二抵接壁和第三抵接壁之间做往复式运动,从而驱动第一压模同第二压模压合与分离。进一步地,第二抵接壁为圆弧壁,其所对应的圆弧的圆心位于其远离基座的一侧。进一步地,新型折弯成型机构还包括第二成型臂和第二压杆。第二成型臂贯穿顶座且可滑动地配合于顶座,第二压模设于第二成型臂的靠近横梁的一端,第二成型臂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滚轮。第二压杆可滑动地设于顶座由有第二驱动器驱动,第二压杆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依次相连并用于同滚轮相抵的第四抵接壁、第五抵接壁和第六抵接壁。第四抵接壁和第六抵接壁均水平设置,且第四抵接壁的凸起高度低于第六抵接壁的凸起高度,第五抵接壁的凸起高度由其靠近第四抵接壁的一端朝其靠近第六抵接壁的方向递增。第二驱动器能够推动第二压杆滑动,以使第二滚轮在第四抵接壁、第五抵接壁和第六抵接壁之间做往复式运动,从而驱动第二压模同第一压模压合与分离。进一步地,第四抵接壁为圆弧壁,其所对应的圆弧的圆心位于其靠近基座的一侧。进一步地,横梁和顶座均平行于基座设置,第二成型臂垂直于顶座设置,第一成型臂垂直于横梁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压杆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可拆卸地配合有第一填充块。第一抵接壁、第二抵接壁和第三抵接壁均设于第一填充块。进一步地,第一凹陷部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第一填充块的底部具有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安装柱。进一步地,第一填充块的底壁和第一凹陷部的底壁均为水平设置的平面壁,第一填充块还具有第一配合凹槽,第一配合凹槽由第一填充块的底壁凹陷形成,且第一配合凹槽贯穿第一填充块的第三抵接壁所在一端的端壁。第一配合凹槽的底壁呈圆弧状,且其所对应的圆弧的圆心位于其靠近基座的一侧。第一填充块的另一端端壁为垂直于其底壁的第一配合抵接壁。第一凹陷部的底壁具有用于同第一配合凹槽相贴合的第一配合凸起和用于同第一配合抵接壁贴合的第二配合抵接壁。进一步地,第二压杆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可拆卸地配合有第二填充块。第四抵接壁、第五抵接壁和第六抵接壁均设于第二填充块。进一步地,第二凹陷部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第二填充块的底部具有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定位孔的第二安装柱。第二填充块的底壁和第二凹陷部的底壁均为水平设置的平面壁,第二填充块还具有第二配合凹槽,第二配合凹槽由第二填充块的底壁凹陷形成,且第二配合凹槽贯穿第二填充块的第六抵接壁所在一端的端壁。第二配合凹槽的底壁呈圆弧状,且其所对应的圆弧的圆心位于其远离基座的一侧。第二填充块的另一端端壁为垂直于其底壁的第三配合抵接壁。第二凹陷部的底壁具有用于同第二配合凹槽相贴合的第二配合凸起和用于同第三配合抵接壁贴合的第四配合抵接壁。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折弯成型机构在用于折弯成型的过程中,先将待成型的物件放置于第一压模上,然后利用第一驱动器推动第一压杆滑动,此时第一滚轮会相对第一压杆发生滚动。控制使滚轮从第一抵接壁朝第三抵接壁滚动,第一成型臂会被第一压杆抬起并推动第一压模朝第二压模运动,最终使第一压模同第二压模压合,从而完成对物件的成型。在成型的过程中,利用第一抵接壁、第二抵接壁和第三抵接壁来控制第一成型臂的运动,实现了移动转换。这样可以根据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在压合时需要移动的距离来计算第一抵接壁和第三抵接壁的高度差,从而确保当滚轮运动至第三抵接壁之后第一压模和第二压模刚好压合。这样将大大简化对第一驱动器的操作要求和精度要求,也无需担心第一驱动器超量运动造成物料损坏,大大提升了成型过程的精确度并降低了废品率。此外,利用第一抵接壁、第二抵接壁和第三抵接壁这样一个递进式的结构来推动第一成型臂,使推力更方便施加,才做起来也更加方便。总体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折弯成型机构结构简单,适用于对小微产品进行精准折弯,也适用于对普通产品进行精准微量折弯,其可控性强,稳定性好,大大降低了损坏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折弯成型机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新型折弯成型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标:新型折弯成型机构1000;基座100;横梁200;顶座300;第一成型臂400;第一滚轮410;第一压模420;第二压模430;第一压杆500;第一抵接壁510;第二抵接壁520;第三抵接壁530;第一凹陷部540;第一配合凸起550;第二配合抵接壁560;第一填充块570;第一安装柱571;第一配合凹槽572;第一配合抵接壁573;第一驱动器600;第二成型臂710;第二滚轮720;第二压杆730;第二驱动器80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折弯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横梁、顶座、第一成型臂、第一压模、第二压模和第一压杆;所述横梁和所述顶座均架设于所述基座,所述横梁位于所述基座和所述顶座之间,所述基座、所述横梁和所述顶座三者之间间隔设置;/n所述第一成型臂贯穿所述横梁且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横梁,所述第一成型臂的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具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压模设于所述第一成型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压模设于所述顶座;/n所述第一压杆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基座并由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一压杆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依次相连并用于同所述滚轮相抵的第一抵接壁、第二抵接壁和第三抵接壁;所述第一抵接壁和所述第三抵接壁均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抵接壁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三抵接壁的高度,所述第二抵接壁的高度由其靠近所述第一抵接壁的一端朝其靠近所述第三抵接壁的方向递增;/n所述第一驱动器能够推动所述第一压杆滑动,以使所述第一滚轮在所述第一抵接壁、所述第二抵接壁和所述第三抵接壁之间做往复式运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压模同所述第二压模压合与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折弯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横梁、顶座、第一成型臂、第一压模、第二压模和第一压杆;所述横梁和所述顶座均架设于所述基座,所述横梁位于所述基座和所述顶座之间,所述基座、所述横梁和所述顶座三者之间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成型臂贯穿所述横梁且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横梁,所述第一成型臂的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具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压模设于所述第一成型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压模设于所述顶座;
所述第一压杆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基座并由第一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一压杆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依次相连并用于同所述滚轮相抵的第一抵接壁、第二抵接壁和第三抵接壁;所述第一抵接壁和所述第三抵接壁均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抵接壁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三抵接壁的高度,所述第二抵接壁的高度由其靠近所述第一抵接壁的一端朝其靠近所述第三抵接壁的方向递增;
所述第一驱动器能够推动所述第一压杆滑动,以使所述第一滚轮在所述第一抵接壁、所述第二抵接壁和所述第三抵接壁之间做往复式运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一压模同所述第二压模压合与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折弯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壁为圆弧壁,其所对应的圆弧的圆心位于其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折弯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折弯成型机构还包括第二成型臂和第二压杆;所述第二成型臂贯穿所述顶座且可滑动地配合于所述顶座,所述第二压模设于所述第二成型臂的靠近所述横梁的一端,所述第二成型臂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滚轮;
所述第二压杆可滑动地设于所述顶座并由第二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二压杆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依次相连并用于同所述滚轮相抵的第四抵接壁、第五抵接壁和第六抵接壁;所述第四抵接壁和所述第六抵接壁均水平设置,且所述第四抵接壁的凸起高度低于所述第六抵接壁的凸起高度,所述第五抵接壁的凸起高度由其靠近所述第四抵接壁的一端朝其靠近所述第六抵接壁的方向递增;
所述第二驱动器能够推动所述第二压杆滑动,以使所述第二滚轮在所述第四抵接壁、所述第五抵接壁和所述第六抵接壁之间做往复式运动,从而驱动所述第二压模同所述第一压模压合与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折弯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抵接壁为圆弧壁,其所对应的圆弧的圆心位于其靠近所述基座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永能
申请(专利权)人:励沃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