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回转舵桨装置的液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7192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回转舵桨装置的液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液压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第一变量泵模块、第二变量泵模块、故障隔离模块、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和油箱。通过在液压系统中设置故障隔离模块,可以将液压系统划分成两个独立的系统,当第一变量泵模块与第一马达之间的油路中产生故障或第二变量泵模块与第二马达之间的油路中产生故障时,可以通过该故障隔离模块将故障油路隔离,使得故障侧马达处于自由轮工况,随着回转支撑自由的滑转,未故障侧马达可以继续由变量泵模块驱动转动,从而带动回转支撑的内齿圈转动,实现全回转舵桨装置回转。

The hydraulic system and its control method of the fully rotating rudder and propell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回转舵桨装置的液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全回转舵桨装置的液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全回转舵桨装置可提供全方位矢量的推力,是极端环境下动力定位工程类破冰船的重要设备。回转是全回转舵桨装置工作过程中最频繁的动作之一,通常由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驱动全回转舵桨装置回转。具体地,舵桨回转时,由液压系统驱动液压马达转动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回转支承内圈齿轮旋转,最终实现全回转舵桨装置回转。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当全回转舵桨装置的液压系统内出现故障,导致液压系统内的液压油产生泄露或者液压油压力较低时,液压系统则无法提供足够的驱动力驱动液压马达转动。若无法将故障及时消除或转移,整个液压系统就会失效,从而无法满足破冰船在极端环境下安全返港的能力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回转舵桨装置的液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以将液压系统中的故障区域隔开,保证液压系统中除故障区域以外的其它区域仍能正常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回转舵桨装置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包括第一变量泵模块(1)、第二变量泵模块(2)、故障隔离模块(3)、第一马达(M1)、第二马达(M2)和油箱(4);/n所述第一变量泵模块(1)和所述第二变量泵模块(2)均具有第一油口(A)、第二油口(B)和进油口(G),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具有第一油口(A1)、第二油口(B1)、第三油口(A2)、第四油口(B2)、第五油口(C1)、第六油口(C2)、第七油口(D1)、第八油口(D2)和泄油口(T);/n所述第一变量泵模块(1)的第一油口(A)与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第一油口(A1)连通,所述第一变量泵模块(1)的第二油口(B)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回转舵桨装置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包括第一变量泵模块(1)、第二变量泵模块(2)、故障隔离模块(3)、第一马达(M1)、第二马达(M2)和油箱(4);
所述第一变量泵模块(1)和所述第二变量泵模块(2)均具有第一油口(A)、第二油口(B)和进油口(G),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具有第一油口(A1)、第二油口(B1)、第三油口(A2)、第四油口(B2)、第五油口(C1)、第六油口(C2)、第七油口(D1)、第八油口(D2)和泄油口(T);
所述第一变量泵模块(1)的第一油口(A)与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第一油口(A1)连通,所述第一变量泵模块(1)的第二油口(B)与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第二油口(B1)连通;所述第二变量泵模块(2)的第一油口(A)与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第三油口(A2)连通,所述第二变量泵模块(2)的第二油口(B)与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第四油口(B2)连通;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第五油口(C1)与第一马达(M1)的第一油口(A)连通,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第七油口(D1)与第一马达(M1)的第二油口(B)连通;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第六油口(C2)与第二马达(M2)的第一油口(A)连通,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第八油口(D2)与第二马达(M2)的第二油口(B)连通;
所述第一变量泵模块(1)的进油口(G)、所述第二变量泵模块(2)的进油口(G)、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泄油口(T)、所述第一马达(M1)的泄油口(T)和所述第二马达(M2)的泄油口(T)均与所述油箱(4)连通;
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包括第一顺序阀(31)、第二顺序阀(32)、第一二位四通阀(33)、第二二位四通阀(34)和故障隔离阀(35);
所述第一顺序阀(31)的第一油口(A)与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第一油口(A1)连通,所述第一顺序阀(31)的第二油口(B)与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第二油口(B1)连通,所述第一顺序阀(31)的第三油口(C)与第一二位四通阀(33)的第三油口(C)连通,所述第一顺序阀(31)的第四油口(D)与第一二位四通阀(33)的第四油口(D)连通;
所述第二顺序阀(32)的第一油口(A)与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第三油口(A2)连通,所述第二顺序阀(32)的第二油口(B)与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第四油口(B2)连通,所述第二顺序阀(32)的第三油口(C)与第二二位四通阀(34)的第三油口(C)连通,所述第二顺序阀(32)的第四油口(D)与第二二位四通阀(34)的第四油口(D)连通;
所述第一二位四通阀(33)的第一油口(A)和第二油口(B)、所述第二二位四通阀(34)的第一油口(A)和第二油口(B)均与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泄油口(T)连通,所述第一二位四通阀(33)的第三油口(C)与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第五油口(C1)连通,所述第一二位四通阀(33)的第四油口(D)与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第七油口(D1)连通,所述第二二位四通阀(34)第三油口的(C)与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第六油口(C2)连通,所述第二二位四通阀(34)的第四油口(D)口与所述故障隔离模块(3)的第八油口(D2)连通;
所述故障隔离阀(35)的第一油口(A)分别与所述第一顺序阀(31)的第三油口(C)和所述第一二位四通阀(33)的第三油口(C)连通,所述故障隔离阀(35)的第二油口(B)分别与所述第一顺序阀(31)的第四油口(D)和所述第一二位四通阀(33)的第四油口(D)连通,所述故障隔离阀(35)的第三油口(C)分别与所述第二顺序阀(32)的第三油口(C)和所述第二二位四通阀(34)的第三油口(C)连通,所述故障隔离阀(35)的第四油口(D)分别与所述第二顺序阀(32)的第四油口(D)和所述第二二位四通阀(34)的第四油口(D)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量泵模块(1)包括第一伺服控制机构(11)、第一变量泵(12)和第一压力开关(13);
所述第一变量泵(12)的内部集成有第一辅助泵(121),所述第一变量泵(12)的出油口(A)与所述第一变量泵模块(1)的第一油口(A)连通,所述第一变量泵(12)的出油口(B)与所述第一变量泵模块(1)的第二油口(B)连通;
所述第一辅助泵(121)的进油口(D)与所述第一变量泵模块(1)的进油口(G)连通;
第一压力开关(13)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辅助泵(121)的出油口(C)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量泵模块(2)包括第二伺服控制机构(21)、第二变量泵(22)和第二压力开关(23);
所述第二变量泵(22)的内部集成有第二辅助泵(221),所述第二变量泵(22)的出油口(A)与所述第二变量泵模块(2)的第一油口(A)连通,所述第二变量泵(22)的出油口(B)与所述第二变量泵模块(2)的第二油口(B)连通;
所述第二辅助泵(221)的进油口(D)与所述第二变量泵模块(2)的进油口(G)连通;
第二压力开关(23)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辅助泵(221)的出油口(C)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补油分配器模块(5),所述补油分配器模块(5)包括第一补油单向阀(51)、第二补油单向阀(52)、第三补油单向阀(53)和第四补油单向阀(54);
所述第一变量泵模块(1)具有第四油口(D),所述第一辅助泵(121)的出油口(C)与所述第一变量泵模块(1)的第四油口(D)连通,所述第二变量泵模块(2)具有第四油口(D),所述第二辅助泵(221)的出油口(C)与所述第二变量泵模块(2)的第四油口(D)连通;
所述第一补油单向阀(51)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变量泵模块(1)的第四油口(D)连通,所述第一补油单向阀(51)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马达(M1)的第一油口(A)和第二油口(B)连通;
所述第二补油单向阀(52)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变量泵模块(2)的第四油口(D)连通,所述第二补油单向阀(52)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马达(M1)的第一油口(A)和第二油口(B)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晶吴金星张益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