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7122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包括上支座、下支座和底座,所述上支座与下支座上下叠放在一起,两者连接处沿周向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下支座顶部的凸缘嵌入第二固定板的凹槽内,第二固定板的侧壁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上支座下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阻挡部与上支座之间设置有阻尼板并位于第一固定板的支撑部上,所述上支座嵌入阻尼板的通孔内;所述上支座与下支座相对的两表面设有若干个同心的环形轨道,每根轨道内设有若干位于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的滚珠,所述下支座与底座之间间隙设置有一四氟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发生地震时,可进行水平方向的滑动及转动,不会出现建筑连接处的撕裂及损坏,减少地震中对建筑物的损伤。

Multidirectional sliding bearing for aseismic rotation of connected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属于建筑结构领域。
技术介绍
我国是陆地地震多发国家之一,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地震造成的建筑物震害也越来越严重,减少结构破坏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结构工程师的责任和义务。随着楼层的高度增长,为方便高楼之间的联系,多在建筑和建筑之间设置连廊。现有的连廊结构,在安装设计时,为保证其稳定性,连廊的两端与建筑物采用刚性连接,这导致该建筑结构在发生地震时,连接处极容易发生断裂或连廊端部插入建筑内部的现象,该现象不但容易对建筑造成二次损坏,还容易对该区域内的人员造成损伤,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减少建筑物损坏的连接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该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在发生地震时,既可保证在地震平动阵型下,上支座与下支座在水平方向上的360°滑动,也能保证在地震转动阵型下,上支座与下支座在水平方向上的360°转动,不会出现建筑连接处的撕裂及损坏,减少地震中对建筑物的损伤,也可防止损坏的建筑对人员造成砸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所述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应用于不同单体间的钢结构连廊、高层连体结构的钢结构连廊或结构变形缝间的连接构件上,所述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位于上钢梁和位于上结构梁下方的下结构梁之间,包括上支座、下支座和底座,所述上支座与下支座上下叠放在一起,两者连接处沿周向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下支座顶部的凸缘嵌入第二固定板的凹槽内,第二固定板的侧壁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上支座下部连接;所述上支座、下支座放置于底座的开口中,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安装有环形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阻挡部与上支座之间设置有阻尼板并位于第一固定板的支撑部上,所述上支座嵌入阻尼板的通孔内;所述上支座与下支座相对的两表面设有若干个同心的环形轨道,每根轨道内设有若干位于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的滚珠,所述下支座与底座之间间隙设置有一四氟板。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板由两个半圆环拼接组成,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一固定螺栓连接在底座上。2.上述方案中,所述阻尼板通过不锈钢螺栓连接在第一固定板上。3.上述方案中,所述四氟板通过胶粘的方式连接在底座上。4.上述方案中,所述下支座底部边缘与底座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抗震间距A2,所述上支座侧壁与第一固定板的的之间的抗震间距为A1,抗震间距为A1与抗震间距A2相同。5.上述方案中,所述下支座与四氟板之间填充有黄油。6.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的侧壁和下支座之间填充有黄油。7.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环形轨道内填充有黄油。8.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支座顶部连接有与上结构梁连接的上部结构支座,所述下支座通过预埋件固定在主体钢筋混凝土的下结构梁上。9.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支座与上部结构支座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支座与上部结构支座之间设有过渡板。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其上支座、下支座和底座,所述上支座与下支座上下叠放在一起,两者连接处沿周向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下支座顶部的凸缘嵌入第二固定板的凹槽内,第二固定板的侧壁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上支座下部连接;所述上支座、下支座放置于底座的开口中,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安装有环形的第一固定板;所述上支座与下支座相对的两表面设有若干个同心的环形轨道,每根轨道内设有若干位于上支座与下支座之间的滚珠,既可保证在地震平动阵型下,上支座与下支座在水平方向上的360°滑动,也能保证在地震转动阵型下,上支座与下支座在水平方向上的360°转动,本结构运用于不同单体间的钢结构连廊、高层连体结构的钢结构结构连廊、结构变形缝间的连接构件等,将现有建筑中的刚性连接转变为滑动连接,使建筑结构在发生地震时,可使上支座所连接的上部结构支座进行水平方向的滑动及转动,不会出现建筑连接处的撕裂及损坏,减少地震中对建筑物的损伤,也可防止损坏的建筑对人员造成砸伤;还有,其下支座与底座之间间隙设置有一四氟板,利用四氟板的滑动力很好的特性,进一步有利于进行水平方向的滑动及转动。2、本专利技术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其,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阻挡部与上支座之间设置有阻尼板并位于第一固定板的支撑部上,所述上支座嵌入阻尼板的通孔内,可保证在风荷载作用下及多遇地震作用下,有较小的变形时,仍能满足支座正常使用;当橡胶阻尼板在中震作用下,出现破裂时,能满足可修理,修理方法是更换上部限位板,在罕震作用下,橡胶阻尼板完全破坏,但不妨碍支座的全方位转动和滑动,对使用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还有,其第一固定板由两个半圆环拼接组成,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第一固定螺栓连接在底座上,方便安装和拆除及更换橡胶阻尼板。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俯视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下支座的局部俯视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的安装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上支座;2、下支座;21、凸缘;3、底座;4、阻尼板;5、第一固定板;51、阻挡部;52、支撑部;6、不锈钢螺栓;7、第一固定螺栓;8、第二固定板;81、凹槽;9、滚珠;10、第二固定螺栓;11、四氟板;12、过渡板;13、上部结构支座;14、预埋件;15、螺栓;16、环形轨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所述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应用于不同单体间的钢结构连廊、高层连体结构的钢结构连廊或结构变形缝间的连接构件上,所述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位于上钢梁和位于上结构梁下方的下结构梁之间;包括上支座1、下支座2和底座3,所述上支座1与下支座2上下叠放在一起,两者连接处沿周向设有第二固定板8,所述下支座2顶部的凸缘21嵌入第二固定板8的凹槽81内,第二固定板8的侧壁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0与上支座1下部连接;所述上支座1、下支座2放置于底座3的开口中,所述底座3的侧壁上安装有环形的第一固定板5,所述第一固定板5的阻挡部51与上支座1之间设置有阻尼板4并位于第一固定板5的支撑部52上,所述上支座1嵌入阻尼板4的通孔内;所述上支座1与下支座2相对的两表面设有若干个同心的环形轨道16,每根轨道内设有若干位于上支座1与下支座2之间的滚珠9,所述下支座2与底座3之间间隙设置有一四氟板11。上述第一固定板5由两个半圆环拼接组成,所述第一固定板5通过第一固定螺栓7连接在底座3上。上述阻尼板4通过不锈钢螺栓6连接在第一固定板5上。上述下支座2底部边缘与底座3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抗震间距A2,所述上支座1侧壁与第一固定板5的的之间的抗震间距为A1,抗震间距为A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应用于不同单体间的钢结构连廊、高层连体结构的钢结构连廊或结构变形缝间的连接构件上,所述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位于上钢梁和位于上结构梁下方的下结构梁之间;包括上支座(1)、下支座(2)和底座(3),所述上支座(1)与下支座(2)上下叠放在一起,两者连接处沿周向设有第二固定板(8),所述下支座(2)顶部的凸缘(21)嵌入第二固定板(8)的凹槽(81)内,第二固定板(8)的侧壁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0)与上支座(1)下部连接;/n所述上支座(1)、下支座(2)放置于底座(3)的开口中,所述底座(3)的侧壁上安装有环形的第一固定板(5),所述第一固定板(5)的阻挡部(51)与上支座(1)之间设置有阻尼板(4)并位于第一固定板(5)的支撑部(52)上,所述上支座(1)嵌入阻尼板(4)的通孔内;所述上支座(1)与下支座(2)相对的两表面设有若干个同心的环形轨道(16),每根轨道内设有若干位于上支座(1)与下支座(2)之间的滚珠(9),所述下支座(2)与底座(3)之间间隙设置有一四氟板(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应用于不同单体间的钢结构连廊、高层连体结构的钢结构连廊或结构变形缝间的连接构件上,所述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位于上钢梁和位于上结构梁下方的下结构梁之间;包括上支座(1)、下支座(2)和底座(3),所述上支座(1)与下支座(2)上下叠放在一起,两者连接处沿周向设有第二固定板(8),所述下支座(2)顶部的凸缘(21)嵌入第二固定板(8)的凹槽(81)内,第二固定板(8)的侧壁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0)与上支座(1)下部连接;
所述上支座(1)、下支座(2)放置于底座(3)的开口中,所述底座(3)的侧壁上安装有环形的第一固定板(5),所述第一固定板(5)的阻挡部(51)与上支座(1)之间设置有阻尼板(4)并位于第一固定板(5)的支撑部(52)上,所述上支座(1)嵌入阻尼板(4)的通孔内;所述上支座(1)与下支座(2)相对的两表面设有若干个同心的环形轨道(16),每根轨道内设有若干位于上支座(1)与下支座(2)之间的滚珠(9),所述下支座(2)与底座(3)之间间隙设置有一四氟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5)由两个半圆环拼接组成,所述第一固定板(5)通过第一固定螺栓(7)连接在底座(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结构抗震转动多向滑动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板(4)通过不锈钢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锦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鸿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