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及脱硫废水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6848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和脱硫废水处理方法,应用于燃煤电厂,燃煤电厂产生的烟气通过烟气主管道,依次通入脱硝装置、空气预热器、除尘器以及湿法脱硫吸收塔后排放至外界,烟气主管道包括第一侧管道和第二侧管道,第一侧管道内的烟气温度大于第二侧管道内的烟气温度;系统包括与湿法脱硫吸收塔的出水口连通的预沉池;浓缩塔,浓缩塔的入水口与预沉池的出水口连通,浓缩塔的入风口与第二侧管道连通,用于利用第二侧管道内的烟气浓缩脱硫废水;蒸发器,蒸发器的入水口与浓缩塔的出水口连通,蒸发器的入风口与第一侧管道连通,用于利用第一侧管道内的烟气蒸发干燥浓缩后的脱硫废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降低处理脱硫废水的成本。

A desulfuriza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its treatment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及脱硫废水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及脱硫废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SO2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空气中SO2含量过高会引起酸雨,破坏农作物和建筑物。SO2还会吸附在空气中的粉尘上,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严重损害人类健康。而绝大部分SO2的排放来源于燃煤,例如:火力发电厂、工业燃煤、供暖等,在燃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SO2。为了减少燃煤过程中SO2的排放,烟气脱硫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处理方式。例如:在燃煤电厂中,通常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对烟气进行脱硫处理。但湿法脱硫工艺中会产生大量含有固体悬浮物、重金属离子、高硬度且高污染的脱硫废水。当前,为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通常采用包括:化学预处理、浓缩减量、浓水末端处理三个部分的处理技术。相关技术中,由于化学预处理阶段的药剂成本较高,且浓缩减量和浓水末端处理中进行蒸发结晶的能耗成本高,造成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的运行成本高。由此可知,相关技术中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的运行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及脱硫废水处理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存在的运行成本高的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应用于燃煤电厂,所述燃煤电厂产生的烟气通过烟气主管道,依次通入脱硝装置、空气预热器、除尘器以及湿法脱硫吸收塔后排放至外界,所述烟气主管道包括位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靠近所述脱硝装置一侧的第一侧管道和位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另一侧的第二侧管道,所述第一侧管道内的烟气温度大于所述第二侧管道内的烟气温度,所述系统包括:与所述湿法脱硫吸收塔的出水口连通的预沉池,用于收集所述湿法脱硫吸收塔中的脱硫废水;浓缩塔,所述浓缩塔的入水口与所述预沉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浓缩塔的入风口与所述第二侧管道连通,用于利用所述第二侧管道内的烟气浓缩所述脱硫废水;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入水口与所述浓缩塔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入风口与所述第一侧管道连通,用于利用所述第一侧管道内的烟气蒸发干燥浓缩后的脱硫废水。可选的,所述浓缩塔的出风口和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口均与所述第二侧管道的位于所述空气预热器和所述湿法脱硫吸收塔之间的部分连通。可选的,所述浓缩塔的入水口和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浓缩塔的顶部,所述浓缩塔的出水口和入风口均设置于所述浓缩塔的下部。可选的,所述蒸发器的入风口和入水口均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顶部,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底部。可选的,所述浓缩塔的出水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入水口之间连通有混凝沉淀装置,用于使浓缩后的脱硫废水经过所述混凝沉淀装置的澄清分离出澄清液体和沉淀物,以将所述澄清液体排入所述蒸发器内。可选的,所述混凝沉淀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入水口之间还设置有雾化器,用于将所述混凝沉淀装置排出的所述澄清液体经过雾化后排入所述蒸发器内。可选的,所述雾化器为双流体雾化喷枪,所述双流体雾化喷枪包括空气压缩器和喷雾水泵,所述空气压缩器将所述喷雾水泵喷出的所述澄清液体雾化成粒径为20μm~200μm的水雾,其中,所述喷雾水泵连通所述混凝沉淀装置的出水口和所述蒸发器的入水口,所述双流体雾化喷枪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入水口处。可选的,所述浓缩塔的入风口与所述第二侧管道之间设置有增压风机,所述第二侧管道内的烟气经过所述增压风机增压后进入所述浓缩塔内。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脱硫废水处理方法,应用于燃煤电厂,所述燃煤电厂产生的烟气通过烟气主管道,依次通入脱硝装置、空气预热器、除尘器以及湿法脱硫吸收塔后排放至外界,所述烟气主管道包括位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靠近所述脱硝装置一侧的第一侧管道和位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另一侧的第二侧管道,所述第一侧管道内的烟气温度大于所述第二侧管道内的烟气温度,所述方法包括:收集所述湿法脱硫吸收塔内的脱硫废水;利用所述第二侧管道内的烟气对所述脱硫废水进行浓缩;利用所述第一侧管道内的烟气对浓缩后的所述脱硫废水进行干燥,以使干燥后的所述脱硫废水干燥成结晶。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浓缩所述脱硫废水后的烟气排入所述湿法脱硫吸收塔内进行脱硫;将蒸发所述脱硫废水后的烟气依次排入所述除尘器和所述湿法脱硫吸收塔,以进行除尘和脱硫。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利用燃煤电厂排放的烟气在浓缩塔中对脱硫废水进行浓缩,在蒸发器中对浓缩后的脱硫废水进行蒸发,以实现脱硫废水的零排放。省略了对脱硫废水进行的化学预处理,因此节省了化学预处理的药剂成本,且利用燃煤电厂排放的能量对脱硫废水进行两次干燥处理,无需为脱硫废水的干燥提供能源,从而降低了处理脱硫废水的能耗,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能够降低处理脱硫废水的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燃煤电厂与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脱硫废水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脱硫废水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与图2,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燃煤电厂与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应用于燃煤电厂。如图1所示,燃煤电厂产生的烟气通过烟气主管道11,依次通入脱硝装置12、空气预热器13、除尘器14以及湿法脱硫吸收塔15后排放至外界,烟气主管道11包括位于空气预热器13的靠近所述脱硝装置12一侧的第一侧管道111和位于空气预热器13的另一侧的第二侧管道112,第一侧管道111内的烟气温度大于第二侧管道112内的烟气温度。如图1和2所示,所述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与湿法脱硫吸收塔15的出水口(未图示)连通的预沉池21,用于收集湿法脱硫吸收塔15中的脱硫废水;浓缩塔22,浓缩塔22的入水口221与预沉池21的出水口211连通,浓缩塔22的入风口222与第二侧管道112连通,用于利用第二侧管道112内的烟气浓缩所述脱硫废水;蒸发器23,蒸发器23的入水口231与浓缩塔22的出水口223连通,蒸发器23的入风口232与第一侧管道111连通,用于利用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应用于燃煤电厂,所述燃煤电厂产生的烟气通过烟气主管道,依次通入脱硝装置、空气预热器、除尘器以及湿法脱硫吸收塔后排放至外界,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主管道包括位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靠近所述脱硝装置一侧的第一侧管道和位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另一侧的第二侧管道,所述第一侧管道内的烟气温度大于所述第二侧管道内的烟气温度,所述系统包括:/n与所述湿法脱硫吸收塔的出水口连通的预沉池,用于收集所述湿法脱硫吸收塔中的脱硫废水;/n浓缩塔,所述浓缩塔的入水口与所述预沉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浓缩塔的入风口与所述第二侧管道连通,用于利用所述第二侧管道内的烟气浓缩所述脱硫废水;/n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入水口与所述浓缩塔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入风口与所述第一侧管道连通,用于利用所述第一侧管道内的烟气蒸发干燥浓缩后的脱硫废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应用于燃煤电厂,所述燃煤电厂产生的烟气通过烟气主管道,依次通入脱硝装置、空气预热器、除尘器以及湿法脱硫吸收塔后排放至外界,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主管道包括位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靠近所述脱硝装置一侧的第一侧管道和位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另一侧的第二侧管道,所述第一侧管道内的烟气温度大于所述第二侧管道内的烟气温度,所述系统包括:
与所述湿法脱硫吸收塔的出水口连通的预沉池,用于收集所述湿法脱硫吸收塔中的脱硫废水;
浓缩塔,所述浓缩塔的入水口与所述预沉池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浓缩塔的入风口与所述第二侧管道连通,用于利用所述第二侧管道内的烟气浓缩所述脱硫废水;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入水口与所述浓缩塔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入风口与所述第一侧管道连通,用于利用所述第一侧管道内的烟气蒸发干燥浓缩后的脱硫废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塔的出风口和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口均与所述第二侧管道的位于所述空气预热器和所述湿法脱硫吸收塔之间的部分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塔的入水口和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浓缩塔的顶部,所述浓缩塔的出水口和入风口均设置于所述浓缩塔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入风口和入水口均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顶部,所述蒸发器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塔的出水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入水口之间连通有混凝沉淀装置,用于使浓缩后的脱硫废水经过所述混凝沉淀装置的澄清分离出澄清液体和沉淀物,以将所述澄清液体排入所述蒸发器内。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锐刘强秦福初杨洋荆黎伍灵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