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异物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及无线充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异物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及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主要采用的是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两种方式。有线充电虽然效率较高,但是充电过程不灵活,需要反复插拔充电电缆,存在滑动磨损、导线老化及接触电火花等安全隐患。无线充电,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充电技术,其不借助充电线材即可实现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充电。其实现的方法主要是基于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PowerTransfer,WPT)技术,利用磁谐振耦合、激光、微波等原理将电能以非接触的方式由电源端传送到用电设备端,可以实现用电设备的无线充/供电,具有安全可靠、灵活便捷、环境友好、可全天候工作等优点,因而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无线充电采用一个原副边完全分离,无电气连接的变压器,利用原副边的互相磁场耦合实现电能透过空气在原副边之间进行传输。显然,去掉电动汽车与充电电源的直接电气连接,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则可以使电动汽车在行进过程中频繁充电,并减少在充电过程的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由至少一个电感线圈和第一电容组成的LC并联振荡电路、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LC并联振荡电路和所述处理模块连接;/n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LC并联振荡电路的电路参数,所述电路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之一:谐振频率、输入功率、电压、电流;/n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电路参数检测结果,确定金属异物的存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由至少一个电感线圈和第一电容组成的LC并联振荡电路、检测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分别与所述LC并联振荡电路和所述处理模块连接;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LC并联振荡电路的电路参数,所述电路参数至少包括以下之一:谐振频率、输入功率、电压、电流;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电路参数检测结果,确定金属异物的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LC并联振荡电路的电路参数,包括:
所述检测模块检测所述LC并联振荡电路的谐振频率;或者,
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系统输入给LC并联振荡电路的输入功率,采样所述LC并联振荡电路的电压和/或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电路参数检测结果,确定金属异物的存在,包括:
该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获得的谐振频率,得到电感线圈电感值,获得电感线圈的电感量的变化;或者,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得到的输入功率及电压和/或电流,得到电感线圈的等效并联阻抗,获得LC并联振荡电路等效并联阻抗的变化;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电感线圈电感值和/或所述等效并联阻抗值的变化判断金属异物的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电感线圈电感和/或所述等效并联阻抗的变化判断金属异物的存在,包括至少以下方式之一:
所述处理模块分别设置电感线圈电感值和/或等效并联阻抗值的初始值,所述处理模块根据实时计算的电感线圈电感值和/或等效并联阻抗值与上述电感线圈电感值和/或等效并联阻抗初始值的变化来判断金属异物的存在;或者,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实时计算的电感线圈电感值和/或等效并联阻抗值与上一时刻的电感线圈电感值和/或等效并联阻抗值的计算值进行比较来判断金属异物的存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LC并联振荡电路时,所述金属异物检测装置还包括一个多路模拟开关控制模块,所述多路模拟开关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贝贝,高摇光,褚维戈,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