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夜间防汽车强光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674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电气技术领域的一种夜间防汽车强光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仅根据车头前方环境光强触发遮光组件,导致在白天行车过程中频繁触发,处在收缩状态的瞳孔短时内无法迅速放大以适应突然变暗的环境光线,反而不利于行车安全的技术问题。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获取车身侧方环境光强和车头前方环境光强;根据车身侧方环境光强和车头前方环境光强控制遮光组件动作,以减弱或恢复由前挡风玻璃照入驾驶位的环境光强。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venting the strong light of automobiles at n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夜间防汽车强光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夜间防汽车强光方法及装置,属于汽车电气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常见的交通工具,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峻的车辆行驶安全问题。其中,由于汽车远光灯夜间使用不当所引起的交汇车辆驾驶员短时致盲,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夜间行车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光线较暗,瞳孔长时间处于扩张状态,从而能让充足光线进入人眼以刺激眼底的视神经,以利于清晰辨别眼前物体;对于交汇汽车远光灯所发出的强光照射,由于两汽车相向行驶,相对速度快、反应时间短,处于扩张状态的瞳孔来不及快速收缩,因而会导致人眼短暂失明,无法辨别眼前路况和车辆,极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对此,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专门用于夜间行车的偏光眼镜,偏光镜根据光线的偏振原理,可用来滤除光束中的强反射光线,使光线变得柔和,使人眼看到的景物清晰自然,避免因强光照射而导致短暂失明。现实生活中,很多驾驶员往往难以做到随身携带该眼镜,便利性较差,且近视患者在行驶过程中换戴眼镜势必影响行车安全。为解决该问题,技术人员尝试了多种解决方法,有的采用变透光率玻璃作为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有的采用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方设置可收放的遮光膜,其触发条件一般是利用安装于车前的光线传感器感应车前光强,根据车前光强调控变透光率玻璃的透光率或者收放遮光膜,以部分遮挡交汇车辆远光灯发出的强光照射。该两种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仅根据车前光强触发遮光功能,在光照条件较好的地区或季节,即便白天行车也会频繁触发,容易造成遮光部件损坏;而且如果白天行车过程中触发,处于收缩状态的瞳孔短时内无法迅速放大以适应突然变暗的环境光线,反而不利于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夜间防汽车强光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仅根据车头前方环境光强触发遮光组件,导致在白天行车过程中频繁触发,处在收缩状态的瞳孔短时内无法迅速放大以适应突然变暗的环境光线,反而不利于行车安全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夜间防汽车强光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车身侧方环境光强和车头前方环境光强;根据车身侧方环境光强和车头前方环境光强控制遮光组件动作,以减弱或恢复由前挡风玻璃照入驾驶位的环境光强。优选地,所述根据车身侧方环境光强和车头前方环境光强控制遮光组件动作,包括:计算车头前方环境光强与车身侧方环境光强之间的差值;计算所述差值与车身侧方环境光强的比值;如果所述比值大于预设阈值,控制遮光组件正向动作,以减弱由前挡风玻璃照入驾驶位的环境光强。优选地,所述根据车身侧方环境光强和车头前方环境光强控制遮光组件动作,还包括:如果所述比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控制遮光组件反向动作,以恢复由前挡风玻璃照入驾驶位的环境光强。优选地,所述比值的计算公式为:式中,f(x,y)为所述差值与车身侧方环境光强的比值,x为车头前方环境光强,y为车身侧方环境光强。优选地,所述车身侧方环境光强为车身右侧环境光强。优选地,所述遮光组件包括电机和收容有防强光透光膜的卷帘盒,所述卷帘盒设于前挡风玻璃上沿,卷帘盒的卷轴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夜间防汽车强光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与其电性连接的第一光线传感器、第二光线传感器和遮光组件;所述第一光线传感器设于车身左侧、右侧、后侧中的至少任一项处,用于采集车身侧方环境光强;所述第二光线传感器设于车头,用于采集车头前方环境光强;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车身侧方环境光强和车头前方环境光强控制遮光组件动作。优选地,所述遮光组件包括电机和收容有防强光透光膜的卷帘盒,所述卷帘盒设于前挡风玻璃上沿,卷帘盒的卷轴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优选地,所述防强光透光膜包括偏光膜。优选地,所述遮光组件为由变透光率材质制备而成的前挡风玻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根据车身侧方环境光强、车头前方环境光强、预设的阈值控制遮光组件动作,从而将因日照所产生的环境光强纳入控制因子,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仅根据车头前方环境光强触发遮光组件,导致在白天行车过程中频繁触发,处在收缩状态的瞳孔短时内无法迅速放大以适应变暗的环境光线,反而不利于行车安全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卷帘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挡风玻璃;2、第一光线传感器;21、第二光线传感器;3、遮光组件;31、连接块;32、卷帘盒;33、电机;34、防强光透光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根据对人眼的生理特点研究发现,瞳孔无法迅速扩张或收缩以适应外界环境光的快速变化,导致人眼短时致盲,是构成行车安全风险的重要原因。为避免夜间交汇汽车远光灯所发出的强光照射导致驾驶员短暂失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夜间防汽车强光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分别获取车身右侧环境光强y和车头前方环境光强x;然后,将车身右侧环境光强y和车头前方环境光强x代入如下公式:如果车头前方无交汇车辆强光照射,则有x=y,因而无论日间行车还是夜间行车,均有f(x,y)≈0;如果车头前方有交汇车辆发出强光照射,设定交汇车辆发出强光照射的光强为T,当日间行车时,设定y=A,x=B,当夜间行车时,设定y=A′,x=B′,则有且(B-A)≈(B′-A′)≈T,由于A>A′,因而可以得出:f夜间(x,y)>f日间(x,y)>0;通过反复试验和模拟,可在f日间(x,y)与f夜间(x,y)之间选取一个合适的阈值,即f阈值(x,y);最后,将f(x,y)与f阈值(x,y)进行比较,当f(x,y)>f阈值(x,y)时,可以认为正处于夜间行车状态,此时车头前方有交汇车辆发出强光照射,因而触发遮光组件3正向动作,以减弱由前挡风玻璃1照入驾驶位的环境光强;当f(x,y)≤f阈值(x,y)时,可以认为正处于日间行车状态,则无论车头前方有无交汇车辆发出强光照射,均无需触发遮光组件3正向动作,如果前一状态已触发遮光组件3正向动作,则表明交汇车辆此时已经驶过或已关闭远光灯,因而触发遮光组件3反向动作,以恢复由前挡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夜间防汽车强光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n获取车身侧方环境光强和车头前方环境光强;/n根据车身侧方环境光强和车头前方环境光强控制遮光组件(3)动作,以减弱或恢复由前挡风玻璃(1)照入驾驶位的环境光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夜间防汽车强光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车身侧方环境光强和车头前方环境光强;
根据车身侧方环境光强和车头前方环境光强控制遮光组件(3)动作,以减弱或恢复由前挡风玻璃(1)照入驾驶位的环境光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间防汽车强光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根据车身侧方环境光强和车头前方环境光强控制遮光组件(3)动作,包括:
计算车头前方环境光强与车身侧方环境光强之间的差值;
计算所述差值与车身侧方环境光强的比值;
如果所述比值大于预设阈值,控制遮光组件(3)正向动作,以减弱由前挡风玻璃(1)照入驾驶位的环境光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夜间防汽车强光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根据车身侧方环境光强和车头前方环境光强控制遮光组件(3)动作,还包括:
如果所述比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控制遮光组件(3)反向动作,以恢复由前挡风玻璃(1)照入驾驶位的环境光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夜间防汽车强光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比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f(x,y)为所述差值与车身侧方环境光强的比值,x为车头前方环境光强,y为车身侧方环境光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夜间防汽车强光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车身侧方环境光强为车身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江明叶迪卓然王晨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