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夹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666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0:2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配夹取装置,属于装配技术领域。装配夹取装置包括基座、活动座、第一驱动机构、第一夹持体、第二夹持体和第二驱动机构。活动座可移动地设置于基座。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活动座相对基座竖向移动。第一夹持体与第二夹持体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用于配合夹持上装配件。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夹持体与第二夹持体沿第一预设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活动座的底部具有用于挤顶上装配件的挤顶部。这种结构的装配夹取装置既可对上装配件进行抓取,又可将抓取后的上装配件与下装配件进行装配,可无需人工参于并快速完成装配。

An assembly and clam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夹取装置
本申请涉及装配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夹取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两个装配件(如上模、下模)进行装配时,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操作将两个装配件对齐后施加压力进行装配,装配过程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夹取装置,以改善现有的装配方式装配过程费时费力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夹取装置,包括基座、活动座、第一驱动机构、第一夹持体、第二夹持体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活动座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座相对所述基座竖向移动;所述第一夹持体与所述第二夹持体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体和所述第二夹持体用于配合夹持上装配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体与所述第二夹持体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其中,所述活动座的底部具有用于挤顶所述上装配件的挤顶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在第二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可沿第一预设方向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夹持上装配件。第一夹持体与第二夹持体配合夹持装配件后,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活动座相对基座竖向向下移动,则可使上装配件与下装配件进行装配。在装配过程中,活动座的底部的挤顶部将挤顶上装配件,为上装配件在装配过程中提供挤压力。这种结构的装配夹取装置既可对上装配件进行抓取,又可将抓取后的上装配件与下装配件进行装配,可无需人工参于并快速完成装配。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装配夹取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体相对所述活动座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持体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体相对所述活动座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体的方向移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单独驱动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移动,结构简单,可单独控制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动作,增大了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的夹持范围。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夹取装置还包括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座的第一移动体和第二移动体;所述第一夹持体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体,所述第二夹持体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体;所述第一移动体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移动体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夹持体与所述第一夹持体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能够使所述第二限位部抵靠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夹持体安装于第一移动体,使得第一移动体能够同第一夹持体一起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移动。第二夹持体安装于第二移动体,使得第二移动体能够同第二夹持体一起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移动。由于第一夹持体与第二夹持体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二移动体上的第二限位部将抵靠于第一移动体上的第一限位部,此时,第一夹持体与第二夹持体则无法继续靠近。在实际夹持过程中,第一夹持体与第二夹持体夹持上装配件并对上装配件施加一定夹持力时,此时第一限位部抵靠于第二限位部上,第一夹持体与第二夹持体则不会再继续靠近,保证上装配件所受到的夹持力不会过大,防止上装配件与被第一夹持体与第二夹持体夹坏。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螺接于所述第一移动体并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布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二限位部为螺接于所述第二移动体并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布置的第二螺杆。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螺杆、第二螺杆可调节第一夹持体与第二夹持体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的极限位置,可实现对上装配件的夹紧力的调节,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可配合夹持不同大小的上装配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体具有第三限位部,所述活动座设有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一夹持体向远离所述第二夹持体的方向移动能够使所述第三限位部抵靠于所述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二移动体具有第五限位部,所述活动座设置第六限位部,所述第二夹持体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体的方向移动能够使所述第五限位部抵靠于所述第六限位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夹持体向远离第二夹持体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移动体上的第三限位部将抵靠于活动座上的第四限位部,此时,第一移动体和第一夹持体则无法继续向远离第二夹持体的方向移动,从而对第一夹持体向远离第二夹持体的方向移动的范围进行限制。第二夹持体向远离第一夹持体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二移动体上的第五限位部将抵靠于活动座上的第六限位部,此时,第二移动体和第二夹持体则无法继续向远离第一夹持体的方向移动,从而对第二夹持体向远离第一夹持体的方向移动的范围进行限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座内部形成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两端开口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移动体和所述第二移动体均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四限位部设于所述活动座一端开口处,所述第六限位部设于所述活动座另一端开口处。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移动体和第二移动体可移动地设置于活动座的容纳空间内,活动座可对第一移动体和第二移动体起到保护作用。第四限位部设于活动座的一端开口处,第六限位部设于活动座的另一端开口处,这种结构便于将第四限位部与第六限位部布置于活动座上。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座的底部设有沿所述竖向向下延伸的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杆在第二预设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预设方向、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和所述竖向两两垂直。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杆可分别与上装配件上的两个定位槽进行配合。第一夹持体与第二夹持体在抓取上装配件前可先将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分别与装配件上的两个定位槽进行配合,实现定位,保证第一夹持体与第二夹持体能够准确抓取上装配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杆包括第一杆段、第一弹性件和第二杆段,所述第二杆段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杆段,第一杆段连接于所述活动座,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杆段与所述第二杆段之间;所述第二定位杆包括第三杆段、第二弹性件和第四杆段,所述第四杆段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杆段,所述第三杆段连接于所述活动座,所述第二弹性件设有第三杆段与所述第四杆段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抓取放置在支撑平台上的上装配件的过程中,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活动座竖向向下移动并使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杆分别插入上装配件的两个定位槽后,第一定位杆的第二杆段和第二定位杆的第四杆段与支撑平台的上表面接触后,第二杆段将相对第一杆段轴向移动并压缩第一弹性件,第四杆段将相对第三杆段轴向移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从而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在抓取上装配件的过程中,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杆与支撑平台发生刚性接触而被损坏。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杆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座;所述第二定位杆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座。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均沿第二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活动座,根据不同大小的上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n活动座,所述活动座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n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座相对所述基座竖向移动;/n第一夹持体;/n第二夹持体,所述第一夹持体与所述第二夹持体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体和所述第二夹持体用于配合夹持上装配件;以及/n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体与所述第二夹持体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n其中,所述活动座的底部具有用于挤顶所述上装配件的挤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活动座,所述活动座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座相对所述基座竖向移动;
第一夹持体;
第二夹持体,所述第一夹持体与所述第二夹持体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持体和所述第二夹持体用于配合夹持上装配件;以及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体与所述第二夹持体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
其中,所述活动座的底部具有用于挤顶所述上装配件的挤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体相对所述活动座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持体的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持体相对所述活动座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体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夹取装置还包括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活动座的第一移动体和第二移动体;
所述第一夹持体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体,所述第二夹持体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体;
所述第一移动体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移动体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夹持体与所述第一夹持体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能够使所述第二限位部抵靠于所述第一限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螺接于所述第一移动体并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布置的第一螺杆;
所述第二限位部为螺接于所述第二移动体并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布置的第二螺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夹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体具有第三限位部,所述活动座设有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一夹持体向远离所述第二夹持体的方向移动能够使所述第三限位部抵靠于所述第四限位部;
所述第二移动体具有第五限位部,所述活动座设置第六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义贤林家晓陈德罗剑王俊文郑才福陈招东杜兵冯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