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2965468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膀胱修复支架材料由原青花素交联小肠黏膜下层膜后而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更优的力学性能和抗酶解能力。能够有效避免单纯SIS应用于膀胱全层缺损修复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挛缩、钙化等并发症,同时具有良好的促平滑肌再生效果,克服了现有软组织修复材料成肌困难的问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A bladder repair scaffold materia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组织工程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膀胱作为储尿排尿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然而许多病理原因导致的膀胱损伤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例如:膀胱外翻、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挛缩性膀胱及尿路上皮癌等)。膀胱损伤大都需要通过手术才能重建其功能。临床上膀胱重建的金标准是膀胱扩大术,常采用患者胃肠道代替膀胱组织重建其结构和功能。但是由于肠段的结构及功能与膀胱有着本质的区别,导致肠段置换术易产生血尿、排尿困难、结石、肿瘤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的产生及发展,为膀胱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猪小肠黏膜下层(SIS)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复合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组织器官修复,其主要由胶原、糖胺聚糖、糖蛋白和多种生长因子构成。由于SIS具有低免疫原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现已被FDA批准应用于瘘(直肠瘘,尿道瘘、阴道瘘)、疝(腹股沟疝、腹疝)以及硬脑膜等的缺损修复重建。但是,由于特殊的膀胱内环境使SIS在膀胱修复过程中极易导致挛缩、钙化及炎症等并发症的发生,且平滑肌再生效果不理想,极大的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因此通过交联手段对SIS进行改性,使其具备一定力学强度,并具备抗炎、抗钙化及促平滑肌再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衍生材料的交联方法可划分为物理交联法和化学交联法,这些方法为材料的交联改性提供更多选择,有助于得到更适于临床的组织工程产品。物理交联的生物衍生材料是指由于盐键、氢键及疏水作用等存在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其细胞毒性小,但交联效率低、交联产物不稳定。化学交联法是指在机械力、超声波和交联剂等的作用下,使高分子化合物间通过化学键联结而形成交联网络的方法,其交联效率高、成本低,但交联后材料的细胞相容性下降,免疫反应增强、易钙化。因此选择一种交联效率高、交联产物稳定、生物相容性好的生物交联剂对SIS进行交联改性,对制备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它由原青花素交联小肠黏膜下层膜后而得。进一步地,所述交联指数为0.2%~65%;优选地,所述交联指数为44.2%。进一步地,所述交联包括如下步骤:将小肠黏膜下层膜浸泡在原青花素溶液中,交联,洗涤,冻干,即可。进一步地,所述原青花素溶液的浓度范围为0.1~5mg/mL;优选地,所述原青花素溶液的浓度为0.5~1mg/mL;更优选地,所述原青花素溶液的浓度为1mg/mL。进一步地,所述小肠黏膜下层膜的面积与原青花素溶液的体积比为50~200cm2:100mL;优选地,所述小肠黏膜下层膜的面积与原青花素溶液的体积比为100cm2:100mL。进一步地,所述交联的温度为35~40℃,时间为24~96h;优选地,所述交联的温度为37℃,时间为48h。进一步地,所述小肠黏膜下层膜的制备方法如下:取小肠,去除浆膜层、肌层和黏膜层,保留黏膜下层,脱脂,脱细胞,清洗,冻干,即得。进一步地,所述脱脂是用体积比为1:1的甲醇和氯仿的混合溶液浸泡6-24小时;和/或,所述脱细胞为在4-10℃中,于胰蛋白酶溶液中浸泡6-24小时后,再在十二烷基硫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处理3~5h;所述胰蛋白酶溶液的浓度为0.01~10%w/v,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浓度为0.01%-1%w/v,所述氯化钠的浓度范围为0.01%-1%w/v。进一步地,所述脱脂是用体积比为1:1的甲醇和氯仿的混合溶液浸泡12小时;和/或,所述脱细胞为在4℃中,于胰蛋白酶溶液中浸泡12小时后,再在十二烷基硫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室温处理4h;所述胰蛋白酶溶液的浓度为0.25%w/v,所述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浓度为0.5%w/v,所述氯化钠的浓度范围为0.9%w/v。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前述的膀胱修复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小肠黏膜下层膜浸泡在原青花素溶液中,交联,洗涤,冻干,即可。进一步地,所述原青花素溶液的浓度范围为0.1~5mg/mL;优选地,所述原青花素溶液的浓度为0.5~1mg/mL;更优选地,所述原青花素溶液的浓度为1mg/mL;和/或,所述小肠黏膜下层膜的面积与原青花素溶液的体积比为50~200cm2:100mL;优选地,所述小肠黏膜下层膜的面积与原青花素溶液的体积比为100cm2:100mL;和/或,所述交联的温度为35~40℃,时间为24~96h;优选地,所述交联的温度为37℃,时间为48h。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前述的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在制备膀胱修复支架中的用途。进一步地,所述膀胱修复支架材料促进膀胱平滑肌再生。本专利技术中,w/v为质量体积比,单位为g/mL。本专利技术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更优的力学性能和抗酶解能力。能够有效避免单纯SIS应用于膀胱全层缺损修复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挛缩、钙化等并发症,同时具有良好的促平滑肌再生效果,克服了现有软组织修复材料成肌困难的问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显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未交联的SIS膜及实施例1~5不同PC浓度交联后的SIS膜(PC-SIS)的大体结构及超微结构图片。图2为不同浓度的PC与SIS的交联指数(*代表不同交联浓度有统计学差异)。图3为未交联的SIS膜及实施例1~5不同PC浓度交联后的SIS膜(PC-SIS)体外酶解结果(*代表PC-SIS与SIS组有统计学差异;#代表与SIS无统计学差异)。图4为原代兔膀胱平滑肌细胞提取后的鉴定结果。图5为活性染色测定R-B-SMCs接种于未交联的SIS膜及实施例1~5不同PC浓度交联后的SIS膜(PC-SIS)的细胞活性。图6为CCK8测定未交联的SIS膜及实施例1~5不同PC浓度交联后的SIS膜(PC-SIS)浸提液培养7d以内的原代膀胱平滑肌细胞(R-B-SMCs)的增殖水平(*代表PC-SIS与SIS组有统计学差异;#代表PC-SIS与SIS组无统计学差异)。图7为不同PC交联浓度的PC-SIS(实施例2制备的0.5mg/mlPC-SIS及实施例3制备的1mg/mlPC-SIS)中PC释放曲线(*代表PC-SIS与SIS组有统计学差异;#代表PC-SIS与SIS组无统计学差异)。图8为未交联的SIS膜,实施例2制备的0.5mg/mlPC-SIS及实施例3制备的1mg/mlPC-SIS的力学性能分析(*代表PC-SIS与SI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其特征在于:它由原青花素交联小肠黏膜下层膜后而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其特征在于:它由原青花素交联小肠黏膜下层膜后而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指数为0.2%~65%;优选地,所述交联指数为44.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包括如下步骤:将小肠黏膜下层膜浸泡在原青花素溶液中,交联,洗涤,冻干,即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原青花素溶液的浓度范围为0.1~5mg/mL;优选地,所述原青花素溶液的浓度为0.5~1mg/mL;更优选地,所述原青花素溶液的浓度为1mg/mL。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肠黏膜下层膜的面积与原青花素溶液的体积比为50~200cm2:100mL;优选地,所述小肠黏膜下层膜的面积与原青花素溶液的体积比为100cm2:100mL。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的温度为35~40℃,时间为24~96h;优选地,所述交联的温度为37℃,时间为48h。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肠黏膜下层膜的制备方法如下:
取小肠,去除浆膜层、肌层和黏膜层,保留黏膜下层,脱脂,脱细胞,清洗,冻干,即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膀胱修复支架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脂是用体积比为1:1的甲醇和氯仿的混合溶液浸泡6-24小时;
和/或,所述脱细胞为在4-10℃中,于胰蛋白酶溶液中浸泡6-24小时后,再在十二烷基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慧琪张秀珍江燕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