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6304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通过将主体分为两模块式结构,即电容器模块和开关、放电线圈模块,可以直接模块发货,减少运输难度,减少现场安装的工作量,且安装方便,同时缩小了使用空间、节约了占地面积;包括框架、上排板、中排板、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三电容器、第四电容器、隔离开关、第一放电线圈、第二放电线圈、第三放电线圈、第一电抗器、第二电抗器、第三电抗器、第一避雷器、第二避雷器、第三避雷器、电缆、竖排板、多组绝缘子、四组上定位块和四组下定位块,框架、上排板和下排板均为铝材质。

A compact capacito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紧凑式电容器装置是一种用于电力系统输配电网络以及工业用电网络中,用来提高电网功率因数、改善电能质量、提高输配电能力和进行电网谐波治理的辅助装置,其在电容器装置
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电容器装置使用时需要将各个元件运输至指定地点,然后将各个元件按要求组装好;现有的电容器装置使用中发现,现场安装的工作量大,且安装工序繁琐复杂,使用空间大,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式结构易于运输,使用空间小节约地面积的紧凑式电容器装置。本技术的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包括框架、上排板、中排板、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三电容器、第四电容器、隔离开关、第一放电线圈、第二放电线圈、第三放电线圈、第一电抗器、第二电抗器、第三电抗器、第一避雷器、第二避雷器、第三避雷器、电缆、竖排板、多组绝缘子、四组上定位块和四组下定位块,上排板固定设置于框架的顶端,中排板固定设置于框架的中端,第一电容器的顶端中部与一组上定位块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电容器的底端中部与一组下定位块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电容器的顶端中部与一组上定位块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电容器的底端中部与一组下定位块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三电容器的顶端中部与一组上定位块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三电容器的底端中部与一组下定位块的底端固定连接,第四电容器的顶端中部与一组上定位块的底端固定连接,第四电容器的底端中部与一组下定位块的底端固定连接,四组上定位块的顶端均与上排板的底端固定连接,四组下定位块的顶端均与中排板的顶端固定连接,隔离开关固定设置于框架的底端的左后侧,第一放电线圈的底端与框架的底端左侧固定连接,第二放电线圈的底端与框架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第三放电线圈的底端与框架的底端右侧固定连接,竖排板固定设置于框架的底端中部,竖排板位于第一放电线圈、第二放电线圈和第三放电线圈的前方,多组绝缘子的后端均与竖排板的前端固定连接,多组绝缘子的中端均与电缆连接,第一电抗器的底端与框架的顶端后左侧固定连接,第二电抗器的底端与框架顶端的后中部固定连接,第三电抗器的底端与框架的顶端的后右侧固定连接,第一避雷器的底端与框架的顶端的前左侧固定连接,第二避雷器的底端与框架的顶端的前中部固定连接,第三避雷器的底端与框架的顶端的前右侧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框架、上排板和下排板均为铝材质。本技术的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放电线圈为干式放电线圈。本技术的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避雷器为氧化锌避雷器。本技术的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电抗器为串联电抗器。本技术的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框架可以根据需求采用类似箱体或壳体。本技术的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还包括多组散热器,多组散热器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电抗器、第二电抗器和第三电抗器外侧。本技术的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还包括固定底脚,固定底脚固定设置于框架的底端前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主体分为两模块式结构,即电容器模块和开关、放电线圈模块,可以直接模块发货,减少运输难度,减少现场安装的工作量,且安装方便,同时缩小了使用空间、节约了占地面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散热器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框架;2、上排板;3、中排板;4、第一电容器;5、第二电容器;6、第三电容器;7、第四电容器;8、隔离开关;9、第一放电线圈;10、第二放电线圈;11、第三放电线圈;12、第一电抗器;13、第二电抗器;14、第三电抗器;15、第一避雷器;16、第二避雷器;17、第三避雷器;18、电缆;19、竖排板;20、绝缘子;21、上定位块;22、下定位块;23、散热器;24、固定底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包括框架1、上排板2、中排板3、第一电容器4、第二电容器5、第三电容器6、第四电容器7、隔离开关8、第一放电线圈9、第二放电线圈10、第三放电线圈11、第一电抗器12、第二电抗器13、第三电抗器14、第一避雷器15、第二避雷器16、第三避雷器17、电缆18、竖排板19、多组绝缘子20、四组上定位块21和四组下定位块22,上排板2固定设置于框架1的顶端,中排板3固定设置于框架1的中端,第一电容器4的顶端中部与一组上定位块21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电容器4的底端中部与一组下定位块22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电容器5的顶端中部与一组上定位块21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二电容器5的底端中部与一组下定位块22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三电容器6的顶端中部与一组上定位块21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三电容器6的底端中部与一组下定位块22的底端固定连接,第四电容器7的顶端中部与一组上定位块21的底端固定连接,第四电容器7的底端中部与一组下定位块22的底端固定连接,四组上定位块21的顶端均与上排板2的底端固定连接,四组下定位块22的顶端均与中排板3的顶端固定连接,隔离开关8固定设置于框架1的底端的左后侧,第一放电线圈9的底端与框架1的底端左侧固定连接,第二放电线圈10的底端与框架1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第三放电线圈11的底端与框架1的底端右侧固定连接,竖排板19固定设置于框架1的底端中部,竖排板19位于第一放电线圈9、第二放电线圈10和第三放电线圈11的前方,多组绝缘子20的后端均与竖排板19的前端固定连接,多组绝缘子20的中端均与电缆18连接,第一电抗器12的底端与框架1的顶端后左侧固定连接,第二电抗器13的底端与框架1顶端的后中部固定连接,第三电抗器14的底端与框架1的顶端的后右侧固定连接,第一避雷器15的底端与框架1的顶端的前左侧固定连接,第二避雷器16的底端与框架1的顶端的前中部固定连接,第三避雷器17的底端与框架1的顶端的前右侧固定连接;通过将主体分为两模块式结构,即电容器模块和开关、放电线圈模块,可以直接模块发货,减少运输难度,减少现场安装的工作量,且安装方便,同时缩小了使用空间、节约了占地面积。本技术的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框架1、上排板2和下排板均为铝材质;通过铝材质降低装置的总体重量。本技术的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放电线圈为干式放电线圈;通过干式放电线圈提高安全性。本技术的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避雷器为氧化锌避雷器;通过氧化锌避雷器提高安全保护性能。本技术的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电抗器为串联电抗器;通过串联电抗器减少占地面积且便于安装。本技术的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框架1可以根据需求采用类似箱体或壳体;通过采用不同的框架或箱体适应不同的环境。本技术的一种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上排板(2)、中排板(3)、第一电容器(4)、第二电容器(5)、第三电容器(6)、第四电容器(7)、隔离开关(8)、第一放电线圈(9)、第二放电线圈(10)、第三放电线圈(11)、第一电抗器(12)、第二电抗器(13)、第三电抗器(14)、第一避雷器(15)、第二避雷器(16)、第三避雷器(17)、电缆(18)、竖排板(19)、多组绝缘子(20)、四组上定位块(21)和四组下定位块(22),所述上排板(2)固定设置于框架(1)的顶端,所述中排板(3)固定设置于框架(1)的中端,所述第一电容器(4)的顶端中部与一组所述上定位块(2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4)的底端中部与一组所述下定位块(2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5)的顶端中部与一组所述上定位块(2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5)的底端中部与一组所述下定位块(2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器(6)的顶端中部与一组所述上定位块(2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器(6)的底端中部与一组所述下定位块(2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器(7)的顶端中部与一组所述上定位块(2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器(7)的底端中部与一组所述下定位块(2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四组上定位块(21)的顶端均与上排板(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四组下定位块(22)的顶端均与中排板(3)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隔离开关(8)固定设置于框架(1)的底端的左后侧,所述第一放电线圈(9)的底端与框架(1)的底端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线圈(10)的底端与框架(1)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放电线圈(11)的底端与框架(1)的底端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竖排板(19)固定设置于框架(1)的底端中部,所述竖排板(19)位于第一放电线圈(9)、第二放电线圈(10)和第三放电线圈(11)的前方,所述多组绝缘子(20)的后端均与竖排板(19)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多组绝缘子(20)的中端均与电缆(18)连接,所述第一电抗器(12)的底端与框架(1)的顶端后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抗器(13)的底端与框架(1)顶端的后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抗器(14)的底端与框架(1)的顶端的后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避雷器(15)的底端与框架(1)的顶端的前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避雷器(16)的底端与框架(1)的顶端的前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避雷器(17)的底端与框架(1)的顶端的前右侧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凑式电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上排板(2)、中排板(3)、第一电容器(4)、第二电容器(5)、第三电容器(6)、第四电容器(7)、隔离开关(8)、第一放电线圈(9)、第二放电线圈(10)、第三放电线圈(11)、第一电抗器(12)、第二电抗器(13)、第三电抗器(14)、第一避雷器(15)、第二避雷器(16)、第三避雷器(17)、电缆(18)、竖排板(19)、多组绝缘子(20)、四组上定位块(21)和四组下定位块(22),所述上排板(2)固定设置于框架(1)的顶端,所述中排板(3)固定设置于框架(1)的中端,所述第一电容器(4)的顶端中部与一组所述上定位块(2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器(4)的底端中部与一组所述下定位块(2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5)的顶端中部与一组所述上定位块(2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器(5)的底端中部与一组所述下定位块(2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器(6)的顶端中部与一组所述上定位块(2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器(6)的底端中部与一组所述下定位块(2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器(7)的顶端中部与一组所述上定位块(2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器(7)的底端中部与一组所述下定位块(2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四组上定位块(21)的顶端均与上排板(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四组下定位块(22)的顶端均与中排板(3)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隔离开关(8)固定设置于框架(1)的底端的左后侧,所述第一放电线圈(9)的底端与框架(1)的底端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线圈(10)的底端与框架(1)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放电线圈(11)的底端与框架(1)的底端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竖排板(19)固定设置于框架(1)的底端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茆杰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