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内置钟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14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标签内置钟表,该标签内置钟表能够抑制壳体的强度下降、外观设计的制约、以及无线通信器件的信息泄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标签内置钟表包括:显示部,其用于显示时刻;金属制的壳体,其在侧面具有贯通孔;金属制的表冠,其设为能够开闭贯通孔;以及无线通信器件,其收纳在壳体的内部,其中,表冠包括:头部,其位于壳体的外侧,该头部通过与壳体接触,从而能够封闭贯通孔;以及主体部,其以一端部连接于头部、另一端部位于壳体的内侧的方式通过贯通孔向壳体的内侧延伸,在表冠的头部被向远离壳体的方向拉动时,表冠的头部相对于壳体变为非接触,位于壳体的外部的读取装置能够通过表冠读取无线通信器件的信息。

Label built in c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标签内置钟表
本技术涉及在金属制的壳体的内部具备无线通信器件的标签内置钟表及标签内置钟表的真伪判定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一种为了判定钟表的真伪而内置RFID标签(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作为无线通信器件的钟表。通过利用读取装置读取RFID标签的信息,从而能够进行钟表的真伪判定。但是,高级品牌的手表、怀表等钟表通常使用金属制的壳体。金属制的壳体基本上不向外部辐射从RFID标签发送的电波。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构成的标签内置钟表:在金属制的壳体的背面设置狭缝,通过该狭缝将从RFID标签发送的电波辐射到外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57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标签内置钟表中,由于在金属制的壳体的背面设置狭缝,因此壳体的强度下降,并且会受到外观设计的制约。此外,由于始终能够通过狭缝从外部读取RFID标签的信息,因此存在RFID标签的信息(例如固有ID)泄露的风险。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所述问题,提供能够抑制壳体的强度下降、外观设计的制约、以及无线通信器件的信息泄露的标签内置钟表及标签内置钟表的真伪判定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的标签内置钟表包括:显示部,其用于显示时刻;金属制的壳体,其在侧面具有贯通孔;金属制的表冠,其设为能够开闭所述贯通孔;以及无线通信器件,其收纳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该标签内置钟表的特征在于,所述表冠包括:头部,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该头部通过与所述壳体接触,从而能够封闭所述贯通孔;以及主体部,其以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头部、另一端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方式通过所述贯通孔向所述壳体的内侧延伸,在所述表冠的头部被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拉动时,所述表冠的头部相对于所述壳体变为非接触,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读取装置能够通过所述表冠读取所述无线通信器件的信息。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标签内置钟表的真伪判定方法,该标签内置钟表包括:显示部,其用于显示时刻;金属制的壳体,其在侧面具有贯通孔;金属制的表冠,其设为能够开闭所述贯通孔;以及无线通信器件,其收纳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其中,该真伪判定方法包括这样的过程:将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且通过与所述壳体接触而封闭所述贯通孔的所述表冠的头部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拉动;在将所述表冠的头部相对于所述壳体设为非接触的状态下,利用读取装置读取所述无线通信器件的信息。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能够抑制壳体的强度下降、外观设计的制约、以及无线通信器件的信息泄露的标签内置钟表及标签内置钟表的真伪判定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标签内置钟表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标签内置钟表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RFID标签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RFID标签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表冠的头部被向远离壳体的方向拉动的状态下的图1的标签内置钟表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表冠的头部被向远离壳体的方向拉动的状态下的图1的标签内置钟表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RFID标签与表冠的主体部的位置关系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将RFID标签设在壳体的内侧面的变形例的标签内置钟表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10是表示使手指接触被向远离壳体的方向拉动的表冠的头部的状态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的标签内置钟表包括:显示部,其用于显示时刻;金属制的壳体,其在侧面具有贯通孔;金属制的表冠,其设为能够开闭所述贯通孔;以及无线通信器件,其收纳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该标签内置钟表的特征在于,所述表冠包括:头部,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该头部通过与所述壳体接触,从而能够封闭所述贯通孔;以及主体部,其以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头部、另一端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方式通过所述贯通孔向所述壳体的内侧延伸,在所述表冠的头部被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拉动时,所述表冠的头部相对于所述壳体变为非接触,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读取装置能够通过所述表冠读取所述无线通信器件的信息。采用该结构,由于构成为,在表冠的头部被向远离壳体的方向拉动时读取装置能够读取无线通信器件的信息,因此不必像专利文献1那样在壳体设置狭缝。因而,能够抑制壳体的强度下降,并且能够消除受到外观设计的制约的状况。此外,在表冠的头部与壳体接触的状态下,壳体的贯通孔封闭,无线通信器件成为被金属制的壳体和金属制的表冠包围的状态,因此不会将从无线通信器件发送的电波辐射到外部。因而,能够抑制无线通信器件的信息泄露。还优选的是,在所述表冠被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拉动时,在所述表冠的主体部的位于所述贯通孔内的部分的周围产生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的间隙。采用该结构,由于表冠相对于壳体电独立,磁通能够通过所述间隙漏出,因此能够使表冠作为增强器或者中继器发挥功能,使无线通信器件与读取装置之间的通信更加良好。还优选的是,所述无线通信器件设为借助电磁场与所述主体部耦合。采用该结构,由于无线通信器件不必与表冠的主体部直接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由表冠的主体部的绕轴旋转而引起无线通信器件磨损的状况。还优选的是,所述无线通信器件包括RFIC元件和连接于该RFIC元件的环状电极,所述环状电极以其环面与所述壳体的同所述显示部相对的主面交叉的方式设置。采用该结构,能够抑制从由环状电极产生的磁场诱发的电场被作为金属面的壳体的主面阻碍的状况,能够更可靠地获得天线的增益。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标签内置钟表的真伪判定方法,该标签内置钟表包括:显示部,其用于显示时刻;金属制的壳体,其在侧面具有贯通孔;金属制的表冠,其设为能够开闭所述贯通孔;以及无线通信器件,其收纳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其中,该真伪判定方法包括这样的过程:将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且通过与所述壳体接触而封闭所述贯通孔的所述表冠的头部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拉动;在将所述表冠的头部相对于所述壳体设为非接触的状态下,利用读取装置读取所述无线通信器件的信息。根据该方法,将表冠的头部向远离壳体的方向拉动,在将表冠的头部相对于壳体设为非接触的状态下,利用读取装置读取无线通信器件的信息,因此不必像专利文献1那样在壳体设置狭缝。因而,能够抑制壳体的强度下降,并且能够消除受到外观设计的制约的状况。此外,由于在表冠的头部与壳体接触的状态下壳体的贯通孔封闭,无线通信器件成为被金属制的壳体和金属制的表冠包围的状态,因此不会将从无线通信器件发送的电波辐射到外部。因而,能够抑制无线通信器件的信息泄露。...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标签内置钟表,其包括:/n显示部,其用于显示时刻;/n金属制的壳体,其在侧面具有贯通孔;/n金属制的表冠,其设为能够开闭所述贯通孔;以及/n无线通信器件,其收纳在所述壳体的内部,/n所述标签内置钟表的特征在于,/n所述表冠包括:/n头部,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该头部通过与所述壳体接触,从而能够封闭所述贯通孔;以及/n主体部,其以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头部、另一端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方式通过所述贯通孔向所述壳体的内侧延伸,/n在所述表冠的头部被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拉动时,所述表冠的头部相对于所述壳体变为非接触,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读取装置能够通过所述表冠读取所述无线通信器件的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16 JP 2016-223421;20170126 JP 2017-0123981.一种标签内置钟表,其包括:
显示部,其用于显示时刻;
金属制的壳体,其在侧面具有贯通孔;
金属制的表冠,其设为能够开闭所述贯通孔;以及
无线通信器件,其收纳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所述标签内置钟表的特征在于,
所述表冠包括:
头部,其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该头部通过与所述壳体接触,从而能够封闭所述贯通孔;以及
主体部,其以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头部、另一端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方式通过所述贯通孔向所述壳体的内侧延伸,
在所述表冠的头部被向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拉动时,所述表冠的头部相对于所述壳体变为非接触,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的读取装置能够通过所述表冠读取所述无线通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岛一树安武诚三浦哲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