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配老花成镜的内表面渐进多焦点眼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132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老花成镜的内表面渐进多焦点眼镜片,所述眼镜片的内表面为渐进多焦点设计,分为位于该眼镜片上部的远用区、下部的近用区、连接所述远用区和近用区的通道以及分布于所述通道两侧的盲区,所述远用区的加光不超过0.1D,所述近用区的散光不超过加光的8%,所述盲区的散光不超过加光的9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散光值按加光比例合理化分布到远用区和近用区,使得该部分少量散光不会对配戴舒适性产生影响;同时散光本身的打散分布为降低通道两侧盲区散光带来了设计便利,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中距离变形感,使得配戴者对适应由该镜片装配的渐进老花成镜变得更加容易,配戴舒适度也有了明显提升。

An inner surface progressive multifocal spectacle lens for assembling presbyopia len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装配老花成镜的内表面渐进多焦点眼镜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老花镜片,尤其是指一种用于装配老花成镜的内表面渐进多焦点眼镜片。
技术介绍
普通的渐进多焦点眼镜片通常分三区设计,分别是远用区、通道和近用区。在这三区中散光变形主要集中在通道两侧,由于力求远用区和近用区视觉上的稳定性,会尽量减少这两个区域尤其是远近用测度点附近的散光,由此将大量散光分布到了通道两侧,造成盲区变形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装配老花成镜的内表面渐进多焦点眼镜片,减少通道两侧的散光,降低中距离变形感,同时不影响佩戴舒适性。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装配老花成镜的内表面渐进多焦点眼镜片,所述眼镜片的内表面为渐进多焦点设计,分为位于该眼镜片上部的远用区、下部的近用区、连接所述远用区和近用区的通道以及分布于所述通道两侧的盲区,所述远用区的散光不超过0.1D,所述近用区的散光不超过加光值的8%,所述盲区的散光不超过加光值的90%。进一步,所述眼镜片的外表面为球面设计。进一步,所述眼镜片采用模具浇筑的方式成型。(三)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将少量散光逐次分布到远用区和近用区,同时通过对该部分散光值按加光比例进行限制及在远近用区内分布做合理化处理使得该部分少量散光不会对配戴舒适性产生影响,且散光本身的打散分布为降低通道两侧盲区散光带来了设计便利,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中距离变形感,使得配戴者对适应由该镜片装配的渐进老花成镜变得更加容易,配戴舒适度也有了明显提升;同时远用区设计加光不超过0.10D,本身在国标范围内,不会影响配戴舒适度;视近区的散光控制在加光的8%,并且均匀分布,同样不会影响配戴舒适度;另一方面,其设计面在内表面,通道更贴近眼球,扩大了视场,本身也会带来镜片可用视野的拓宽。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眼镜片表面区域分布示意图;图2是对比例1的球光分布图;图3是对比例1的散光分布图;图4是实施例1叠加的特殊非球面1球光分布图;图5是实施例1叠加的特殊非球面1散光分布图;图6是实施例1的球光分布图;图7是实施例1的散光分布图;图8是对比例2的球光分布图;图9是对比例2的散光分布图;图10是实施例2叠加的特殊非球面2球光分布图;图11是实施例2叠加的特殊非球面2散光分布图;图12是实施例2的球光分布图;图13是实施例2的散光分布图。附图标号说明:1、远用区2、近用区3、通道4、盲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用于装配老花成镜的内表面渐进多焦点眼镜片,所述眼镜片的内表面为渐进多焦点设计,分为位于该眼镜片上部的远用区1、下部的近用区2、连接所述远用区1和近用区2的通道3以及分布于所述通道3两侧的盲区4,所述远用区1的散光不超过0.1D,所述近用区2的散光不超过加光值的8%,所述盲区4的散光不超过加光值的90%。为方便加工,降低加工难度,所述眼镜片的外表面为球面设计,且所述眼镜片采用模具浇筑的方式成型。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对比例1:如图2和图3所示,分别为一远用平光、下加光ADD2.03D的传统设计渐进多焦点镜片的球光分布图和散光分布图,图中显示远用测度点的散光值为0.02D,近用测度点的散光值为0.05D,其盲区最大散光设计值为2.09D,0.50D散光等高线最窄处宽度为3.3毫米;实施例1:参照图4至图7,以一片远用平光下加光为2.05D的内表面渐进设计镜片为基础,通过叠加如图4和图5所示的特殊非球面1,可使其远用测度点散光值为0.09D,近用测度点散光值为0.14D,其盲区最大散光为1.90D,0.50D散光等高线最窄处宽度为4.2毫米;对比例2:如图8和图9所示,分别为一远用-2.02D、下加光为2.02D的传统设计渐进多焦点镜片的球光分布图和散光分布图,图中显示远用测度点的散光值为0.03D,近用测度点的散光值为0.04D,盲区最大散光值为2.08D,而0.5D散光等高线最窄处宽度为3.3毫米;实施例2:参照图10至图13,以一片远用-2.02D、下光附加为2.02D的内表面渐进设计镜片为基础,通过叠加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特殊非球面2,可使其远用测度点散光值为0.10D,近用测度点散光值为0.15D,其盲区最大散光值为1.88D,0.5D散光等高线最窄处宽度为4.1毫米;本技术的设计要点在于通过非球面叠加设计,将少量散光逐次分布到远用区和近用区,同时通过对该部分散光值按加光比例进行限制及在远近用区内分布做合理化处理使得该部分少量散光不会对配戴舒适性产生影响,且散光本身的打散分布为降低通道两侧盲区散光带来了设计便利,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中距离变形感,使得配戴者对适应由该镜片装配的渐进老花成镜变得更加容易,配戴舒适度也有了明显提升;同时远用区设计加光不超过0.10D,本身在国标范围内,不会影响配戴舒适度;视近区的散光控制在加光的8%,并且均匀分布,同样不会影响配戴舒适度;另一方面,其设计面在内表面,通道更贴近眼球,扩大了视场,本身也会带来镜片可用视野的拓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装配老花成镜的内表面渐进多焦点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镜片的内表面为渐进多焦点设计,分为位于该眼镜片上部的远用区、下部的近用区、连接所述远用区和近用区的通道以及分布于所述通道两侧的盲区,所述远用区的加光不超过0.1D,所述近用区的散光不超过加光的8%,所述盲区的散光不超过加光的9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配老花成镜的内表面渐进多焦点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镜片的内表面为渐进多焦点设计,分为位于该眼镜片上部的远用区、下部的近用区、连接所述远用区和近用区的通道以及分布于所述通道两侧的盲区,所述远用区的加光不超过0.1D,所述近用区的散光不超过加光的8%,所述盲区的散光不超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牧夫包松养陈晓翌冯涛胡一民
申请(专利权)人:鹰潭万成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瑞尔光学有限公司苏州苏大明世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