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导流槽进气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83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19
一种带导流槽进气道结构,包括进气门杆、进气道主体、导流槽、进气道入口、气门中心线、进气道前端曲面、进气道喉口和进气道主体下曲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的宽度为w、深度为h,延进气道主体下曲面从进气道入口到进气道喉口对称设计两条导流槽,与气门中心线夹角θ;为了预留铸造余量,导流槽下沿与进气道喉口之间距离为e,e与θ共同控制导流槽的方向;为避免流过导流槽的气流与进气门杆干涉,导流槽偏离进气门杆中心距离为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导流槽主要结构包括导流槽宽度、深度和导流方向,控制调整这三个结构尺寸,实现不改变进气道倾角和主流结构前提下,实现在流量系数损失较小的情况下大幅提高滚流比。

A structure of inlet with guide cha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导流槽进气道结构
本技术属于自然吸气汽油机进气流动
,特别涉及进气道结构及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汽油机油耗法越来越严格,而整车对动力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降低油耗必须提高燃烧速度,这就要求缸内混合气的运动强度要高。进气道是提高缸内运动强度的关键部件,因此开发更高的滚流比进气道十分必要。提高自然吸气汽油机的动力性,就需要多进气,在高转速下进入缸内的空气量越多,发动机功率和扭矩就越高。一般情况下,自然吸气汽油机提高进气滚流强度主要通过调整进气道倾角和控制截面面积的方法实现,但由于滚流比和流量系数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滚流比提高必然造成流量系数的降低,如何在保持高滚流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进气流量系数是气道开发的核心难点。目前有通过增大气门尺寸的方式,也有采用无进气座圈的方式,但不论以上哪种方式都对发动机缸盖强度、耐久及加工工艺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只对进气道结构进行创新设计来实现流量系数尽量不变,但可大幅提高滚流,同样能够实现较好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导流槽进气道结构,解决尽量不降低或少降低流量系数的前提下大幅提高滚流比的问题。一种带导流槽进气道结构,包括进气门杆、进气道主体、导流槽、进气道入口、气门中心线、进气道前端曲面、进气道喉口和进气道主体下曲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的宽度为w、深度为h,延进气道主体下曲面从进气道入口到进气道喉口对称设计两条导流槽,与气门中心线夹角θ;为了预留铸造余量,导流槽下沿与进气道喉口之间距离为e,e与θ共同控制导流槽的方向;为避免流过导流槽的气流与进气门杆干涉,导流槽偏离进气门杆中心距离为b。进一步,所述述导流槽3与气门中心线5夹角θ为42°。进一步,为了预留铸造余量,所述导流槽3下沿与进气道喉口7之间距离e=1.5mm。进一步,为了预留铸造余量,避免流过导流槽3的气流与进气门杆1干涉,所述导流槽3偏离进气门杆1中心距离为b=3mm。本技术通过在高流量进气道下部设计增加导流槽结构,导流槽主要结构包括导流槽宽度、深度和导流方向。控制调整这三个结构尺寸,在进气道主体和进气道前端曲面不变的条件下,可保证总体流动不变,实现不改变进气道倾角和主流结构前提下,实现在流量系数损失较小的情况下大幅提高滚流比。附图说明图1为带导流槽进气道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带导流槽进气道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带导流槽进气道结构的A-A截面视图。其中:1、进气门杆,2、进气道主体,3、导流槽,4、进气道入口,5、气门中心线,6、进气道前端曲面,7、进气道喉口,8、进气道主体下曲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带导流槽进气道结构的主视图,该进气道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进气道主体2和导流槽3,两条导流槽3对称设计布置在两条进气道主体2上。如图2所示带导流槽进气道结构的俯视图,导流槽3延进气道主体下曲面8从进气道入口4到进气道喉口7布置,与气门中心线5夹角θ为42°;为了预留铸造余量,导流槽3下沿与进气道喉口7之间距离e=1.5mm,e与θ共同控制导流槽3的方向;为避免流过导流槽3的气流与进气门杆1干涉,导流槽3偏离进气门杆1中心距离为b=3mm。如图3所示带导流槽进气道结构的A-A截面视图,所述导流槽3的宽度为w=9mm、深度为h=2mm。本技术结构在进气道主体2和进气道前端曲面6不变的条件下,可保证总体流动不变,增加导流槽3后,8毫米气门升程时的流量系数Cf=0.676,滚流比Rt=1.654,与无导流槽3相比(Cf=0.754,Rt=0.902),流量系数略降低10.3%,滚流比大幅提高83.4%。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导流槽进气道结构,包括:进气门杆(1)、进气道主体(2)、进气道入口(4)、气门中心线(5)、进气道前端曲面(6)、进气道喉口(7)和进气道主体下曲面(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槽(3),所述导流槽(3)的宽度为w、深度为h,延进气道主体下曲面(8)从进气道入口(4)到进气道喉口(7)对称设计两条导流槽(3),与气门中心线(5)夹角θ;导流槽(3)下沿与进气道喉口(7)之间距离e,e与夹角θ共同控制导流槽(3)的方向;导流槽(3)偏离进气门杆(1)中心距离为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导流槽进气道结构,包括:进气门杆(1)、进气道主体(2)、进气道入口(4)、气门中心线(5)、进气道前端曲面(6)、进气道喉口(7)和进气道主体下曲面(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槽(3),所述导流槽(3)的宽度为w、深度为h,延进气道主体下曲面(8)从进气道入口(4)到进气道喉口(7)对称设计两条导流槽(3),与气门中心线(5)夹角θ;导流槽(3)下沿与进气道喉口(7)之间距离e,e与夹角θ共同控制导流槽(3)的方向;导流槽(3)偏离进气门杆(1)中心距离为b。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高洪宇王思雨佟静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