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577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通信塔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包括通信塔本体,所述通信塔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盘,且通信塔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耳,两个所述连接耳的一侧均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有固定钢缆,两个所述固定钢缆的底部均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盘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定位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二定位盘的下方设置了四个螺纹桩柱,将四个螺纹桩柱旋合固定在第二定位盘上,然后分别打入地底,不必再费力挖地基,施工更为方便,节省人力和时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三定位盘上设置了加固板,在加固板的下方设置了固定柱,将固定柱打入地下,固定板呈环形分布,占面积更大,固定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
本技术属于通信塔
,具体涉及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通信塔包括新型三管通信塔,传统类型的角钢塔和拉线塔等,塔的设计针对国内传统角钢塔重量过重,占地面积大,造价高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通信塔的设计和建设经验,采用无缝钢管做为塔柱材料,通过优化设计来最大限度的减轻塔的重量,减少土地占用,节省基础造价和施工进度,全面帮助运营商降低通信塔建设工程造价,节省国家土地和钢材资源,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但是,现有的通信塔连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通信塔地基施工较为复杂,浪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给工作人员带来许多不便,并且通信塔大多较高,仅固定一处不够稳定,不够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通信塔地基施工较为复杂和通信塔大多较高,仅固定一处不够稳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包括通信塔本体,所述通信塔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盘,且通信塔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耳,两个所述连接耳的一侧均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有固定钢缆,两个所述固定钢缆的底部均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盘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定位盘,所述第二定位盘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定位盘,且第二定位盘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桩柱,所述螺纹桩柱贯穿第三定位盘,所述第三定位盘的外侧设置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共设置有八个,且八个加固板的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柱。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盘与第二定位盘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栓上旋合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共设置有三个,其中两个所述螺母位于第一定位盘的顶端,另一个所述螺母位于第二定位盘的底部。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盘的边缘位置处开设有与固定螺栓对应的螺纹孔,且第二定位盘上位于螺纹孔的内侧位置处开设有与螺纹桩柱对应的第一桩柱安装孔。优选的,所述第三定位盘上开设有与螺纹桩柱对应的第二桩柱安装孔,所述螺纹桩柱、第一桩柱安装孔和第二桩柱安装孔均设置有四个。优选的,所述通信塔本体的前表壁设置有第一脚踏板,且通信塔本体表壁位于第一脚踏板的一侧上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脚踏板,所述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均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交叉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上均设置有防滑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为解决通信塔地基施工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技术在第二定位盘的下方设置了四个螺纹桩柱,将四个螺纹桩柱旋合固定在第二定位盘上,然后分别打入地底,不必再费力挖地基,施工更为方便,节省人力和时间。(2)为解决通信塔大多较高,仅固定一处不够稳定的问题,本技术在第三定位盘上设置了加固板,在加固板的下方设置了固定柱,将固定柱打入地下,固定板呈环形分布,占面积更大,固定更加稳定,更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定位盘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定位盘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脚踏板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固定螺栓的正视图;图中:1-通信塔本体、2-第二定位盘、21-螺纹孔、22-第一桩柱安装孔、3-固定柱、4-固定螺栓、41-螺母、5-第一定位盘、6-第三定位盘、61-第二桩柱安装孔、7-螺纹桩柱、8-第一脚踏板、9-第二脚踏板、10-加固板、101-防滑纹、11-连接耳、12-固定钢缆、13-定位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包括通信塔本体1,通信塔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盘5,且通信塔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耳11,两个连接耳11的一侧均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有固定钢缆12,两个固定钢缆12的底部均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有定位柱13,第一定位盘5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定位盘2,第二定位盘2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定位盘6,且第二定位盘2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桩柱7,螺纹桩柱7贯穿第三定位盘6,第三定位盘6的外侧设置有加固板10,加固板10共设置有八个,且八个加固板10的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柱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定位盘5与第二定位盘2通过固定螺栓4固定连接,固定螺栓4上旋合连接有螺母41,螺母41共设置有三个,其中两个螺母41位于第一定位盘5的顶端,另一个螺母41位于第二定位盘2的底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定位盘2的边缘位置处开设有与固定螺栓4对应的螺纹孔21,且第二定位盘2上位于螺纹孔21的内侧位置处开设有与螺纹桩柱7对应的第一桩柱安装孔22,固定螺栓4起到固定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三定位盘6上开设有与螺纹桩柱7对应的第二桩柱安装孔61,螺纹桩柱7、第一桩柱安装孔22和第二桩柱安装孔61均设置有四个,设置四个螺纹桩柱7更加稳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通信塔本体1的前表壁设置有第一脚踏板8,且通信塔本体1表壁位于第一脚踏板8的一侧上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脚踏板9,第一脚踏板8和第二脚踏板9均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第一脚踏板8和第二脚踏板9交叉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安装时攀爬。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脚踏板8和第二脚踏板9上均设置有防滑纹101,防止施工人员在登塔时打滑摔倒。本技术提到的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使用时,将四个螺纹桩柱7固定在第二定位盘2上,把螺纹桩柱7直接打入地底下,再将第三定位盘6一侧加固板10底部的固定柱3打入地底下,然后用混凝土浇筑第三定位盘6,将其固定在地面上,使其站立更加稳定,将通信塔本体1底部的第一定位盘5与第二定位盘2通过固定螺栓4连接,然后用螺母41固定,然后将连接耳11连接的固定钢缆12拉直将定位柱13插入地底,用于稳固通信塔,通信塔连接完工。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包括通信塔本体(1),所述通信塔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盘(5),且通信塔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耳(11),两个所述连接耳(11)的一侧均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有固定钢缆(12),两个所述固定钢缆(12)的底部均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有定位柱(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盘(5)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定位盘(2),所述第二定位盘(2)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定位盘(6),且第二定位盘(2)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桩柱(7),所述螺纹桩柱(7)贯穿第三定位盘(6),所述第三定位盘(6)的外侧设置有加固板(10),所述加固板(10)共设置有八个,且八个加固板(10)的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柱(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包括通信塔本体(1),所述通信塔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定位盘(5),且通信塔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耳(11),两个所述连接耳(11)的一侧均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有固定钢缆(12),两个所述固定钢缆(12)的底部均通过固定环固定连接有定位柱(1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盘(5)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定位盘(2),所述第二定位盘(2)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定位盘(6),且第二定位盘(2)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桩柱(7),所述螺纹桩柱(7)贯穿第三定位盘(6),所述第三定位盘(6)的外侧设置有加固板(10),所述加固板(10)共设置有八个,且八个加固板(10)的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柱(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塔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盘(5)与第二定位盘(2)通过固定螺栓(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栓(4)上旋合连接有螺母(41),所述螺母(41)共设置有三个,其中两个所述螺母(41)位于第一定位盘(5)的顶端,另一个所述螺母(41)位于第二定位盘(2)的底部。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千尧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