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栓齐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77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包括顶板和夹持件,顶板设于夹持件上方,夹持件由滑动板和夹持板组成,滑动板通过顶端的滑动凸缘滑动连接于顶板下端面设置的水平滑槽内,夹持板连接于滑动板内侧,且夹持板设为弧形结构,夹持件后端设有第一推杆,第一推杆前端设为T字型结构且伸进滑动板后端面开设的第一限位槽内设置,第一推杆后端穿过顶板下端面边缘处固定连接的固定板设置,第一推杆与固定板螺纹连接,顶板内部设有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夹持件,实现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管道上的固定连接,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密封结构,实现了对管道与墙体之间的洞的密封,便于对洞进行混凝土浇筑。

A kind of hole mender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补洞器,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属于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楼林立起来,在高楼大厦建筑的过程中,离不开施工时对墙体与管道之间形成的洞的浇筑,传统的浇筑大多采用吊模的方式进行,即在墙体下端面架设模板,利用钢丝悬吊,然后对洞进行浇筑,这种操作方式,浇筑的洞需要对其进行二次施工,浪费时间精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包括顶板和夹持件,所述顶板设于夹持件上方,所述夹持件由滑动板和夹持板组成,所述滑动板通过顶端的滑动凸缘滑动连接于顶板下端面设置的水平滑槽内,所述夹持板连接于滑动板内侧,且所述夹持板设为弧形结构,所述夹持件后端设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前端设为T字型结构且伸进滑动板后端面开设的第一限位槽内设置,所述第一推杆后端穿过顶板下端面边缘处固定连接的固定板设置,所述第一推杆与固定板螺纹连接,所述顶板内部设有密封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塑形板、推板、填料和第二推杆,所述密封结构设于顶板内部设置的中空腔内,所述中空腔的内侧与塑形板相连接,所述推板设于中空腔内部且与中空腔滑动连接,所述塑形板和推板中间填充有填料,所述填料设为颗粒状,所述推板远离填料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推杆一端伸进第二限位槽内且与第二限位槽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推杆另一端穿过中空腔和顶板侧边设置,所述第二推杆与顶板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外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塑形板采用铝制薄膜板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推板设为半圆形结构,所述顶板内部中空腔内的密封结构对称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动板上方的滑动凸缘设为与顶板下端面设置的水平滑槽相匹配的T字型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夹持件,利用第一推杆推动夹持板移动,使其贴合在洞中的管道上,实现了本技术在管道上的固定连接;2、本技术设置密封结构,实现了对管道与墙体之间的洞的密封,利用顶板内部的塑形板,使其贴合管道,便于对洞进行混凝土浇筑,并且使得浇筑的下表面保持平整,免于二次加工。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水平滑轨与滑动凸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板;11、水平滑槽;12、固定板;13、中空腔;2、夹持件;21、滑动板;22、夹持板;23、滑动凸缘;24、第一推杆;25、第一限位槽;3、密封结构;31、塑形板;32、推板;33、填料;34、第二推杆;35、第二限位槽;4、旋转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包括顶板1和夹持件2,顶板1设于夹持件2上方,夹持件2由滑动板21和夹持板22组成,滑动板21通过顶端的滑动凸缘23滑动连接于顶板1下端面设置的水平滑槽11内,夹持板22连接于滑动板21内侧,且夹持板22设为弧形结构,夹持件2后端设有第一推杆24,第一推杆24前端设为T字型结构且伸进滑动板21后端面开设的第一限位槽25内设置,第一推杆24后端穿过顶板1下端面边缘处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2设置,第一推杆24与固定板12螺纹连接,顶板1内部设有密封结构3。密封结构3包括塑形板31、推板32、填料33和第二推杆34,密封结构3设于顶板1内部设置的中空腔13内,中空腔13的内侧与塑形板31相连接,推板32设于中空腔13内部且与中空腔13滑动连接,塑形板31和推板32中间填充有填料33,填料33设为颗粒状,推板32远离填料33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槽35,第二推杆34一端伸进第二限位槽35内且与第二限位槽35活动连接,第二推杆34另一端穿过中空腔13和顶板1侧边设置,第二推杆34与顶板1螺纹连接。第一推杆24和第二推杆34外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4。塑形板31采用铝制薄膜板制成。推板32设为半圆形结构,顶板1内部中空腔13内的密封结构3对称设置。滑动板21上方的滑动凸缘23设为与顶板1下端面设置的水平滑槽11相匹配的T字型结构。具体的,本技术使用时,使用时,首先在管道外部套设好顶板1以及夹持件2,使得顶板1上端面紧贴墙体下端面,同时利用夹持件2夹持在管道上,通过第一推杆24转动,推动夹持板22在水平滑轨11上移动,使得夹持板22贴合在管道上,实现整个装置的固定,然后通过推动第二推杆34,使得地热推杆34推动推板32,利用推板32挤压推板32和塑形板31之间的填料33,使得塑形板31随着挤压发生形变,从而使得塑形板31与管道紧密贴合,形成顶板1与洞的密封,进而对洞进行浇筑,本技术操作简单,浇筑方便,实用性更好,即保证了施工的便捷性同时保证了浇筑面的平整性,避免了二次施工。本技术通过设置夹持件2,利用第一推杆24推动夹持板22移动,使其贴合在洞中的管道上,实现了本技术在管道上的固定连接,本技术设置密封结构3,实现了对管道与墙体之间的洞的密封,利用顶板1内部的塑形板31,使其贴合管道,便于对洞进行混凝土浇筑,并且使得浇筑的下表面保持平整,免于二次加工。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和夹持件(2),所述顶板(1)设于夹持件(2)上方,所述夹持件(2)由滑动板(21)和夹持板(22)组成,所述滑动板(21)通过顶端的滑动凸缘(23)滑动连接于顶板(1)下端面设置的水平滑槽(11)内,所述夹持板(22)连接于滑动板(21)内侧,且所述夹持板(22)设为弧形结构,所述夹持件(2)后端设有第一推杆(24),所述第一推杆(24)前端设为T字型结构且伸进滑动板(21)后端面开设的第一限位槽(25)内设置,所述第一推杆(24)后端穿过顶板(1)下端面边缘处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2)设置,所述第一推杆(24)与固定板(12)螺纹连接,所述顶板(1)内部设有密封结构(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和夹持件(2),所述顶板(1)设于夹持件(2)上方,所述夹持件(2)由滑动板(21)和夹持板(22)组成,所述滑动板(21)通过顶端的滑动凸缘(23)滑动连接于顶板(1)下端面设置的水平滑槽(11)内,所述夹持板(22)连接于滑动板(21)内侧,且所述夹持板(22)设为弧形结构,所述夹持件(2)后端设有第一推杆(24),所述第一推杆(24)前端设为T字型结构且伸进滑动板(21)后端面开设的第一限位槽(25)内设置,所述第一推杆(24)后端穿过顶板(1)下端面边缘处固定连接的固定板(12)设置,所述第一推杆(24)与固定板(12)螺纹连接,所述顶板(1)内部设有密封结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补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3)包括塑形板(31)、推板(32)、填料(33)和第二推杆(34),所述密封结构(3)设于顶板(1)内部设置的中空腔(13)内,所述中空腔(13)的内侧与塑形板(31)相连接,所述推板(32)设于中空腔(13)内部且与中空腔(13)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栓齐张战奇
申请(专利权)人:张栓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