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墙处楼板边缘侧模板支设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楼板模板施工
,涉及一种外墙处楼板边缘侧模板支设装置。
技术介绍
常规楼板模板支设中经常采用钢管扣件或碗口架等多种支撑体系,但是这些常规楼板模板支设不适用于外墙处边缘楼板侧模板的支设。在外墙处楼板边缘侧模板支设的施工过程中,外墙外侧通常上、下都无楼板,没有工作平面用于加固模板支撑体系。目前的外墙处楼板边缘侧模板支设,大多依靠外脚手架做支撑。但是,外脚手架易晃动,支撑往往不牢靠,造成外墙处楼板侧模板搭设的不稳固,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这种支设搭建过程中,外防护工作非常困难,主要体现在外墙处扶手难以搭设,对施工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施工中,外墙处楼边边缘模板工程量较小,但楼板厚度又多有不同,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楼板厚度,搭建不同的模板支设,要投入大量的材力、时间和人力。为解决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急需要研发出一种可调结构的外墙处楼板边缘侧模板支设装置,以便适应不同楼板厚度,且结构简单、牢固,施工方便、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墙处楼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墙处楼板边缘侧模板支设装置,用于在墙体(15)外侧上部安装侧模板(13),所述侧模板(13)贴附在所述墙体(15)外侧上缘,且超出所述墙体(15);/n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处楼板边缘侧模板支设装置包括/n用于夹持所述侧模板(13)、间隔固设在所述墙体(15)外侧的数根平行设置的竖向主方钢管(1);每根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两端设置有数个竖直排列的贯通螺纹孔,中间设置有数个竖直排列的通孔,在棱边上至少一端形成有丝杠螺纹;/n还包括从上方插入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里的内扶手方钢管(2);在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上端的一组螺栓孔中贯穿旋入有螺栓(16),以限定所述扶手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墙处楼板边缘侧模板支设装置,用于在墙体(15)外侧上部安装侧模板(13),所述侧模板(13)贴附在所述墙体(15)外侧上缘,且超出所述墙体(15);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处楼板边缘侧模板支设装置包括
用于夹持所述侧模板(13)、间隔固设在所述墙体(15)外侧的数根平行设置的竖向主方钢管(1);每根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两端设置有数个竖直排列的贯通螺纹孔,中间设置有数个竖直排列的通孔,在棱边上至少一端形成有丝杠螺纹;
还包括从上方插入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里的内扶手方钢管(2);在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上端的一组螺栓孔中贯穿旋入有螺栓(16),以限定所述扶手方钢管(2)相对于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还包括套装在所述扶手方钢管(2)上或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上的上限位装置;所述上限位装置的一侧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旋入有可调螺栓(6);所述可调螺栓(6)顶紧到所述扶手方钢管(2)的外壁或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的外壁,使所述上限位装置固定在所述扶手方钢管(2)上或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上,用以限定所述侧模板(13)上边缘位置;
还包括带有与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棱边上的所述丝杠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旋入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中上部的下限位装置;所述下限位装置自下向上移动,顶住所述侧模板(13)下边缘,并旋紧、固定在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棱边上的所述丝杠螺纹的位置,用以限制所述侧模板(13)下边缘位置;
还包括紧固系统,所述紧固系统经由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上均布的通孔和所述墙体(15)上的安装结构,将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稳定紧固在所述墙体(15)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处楼板边缘侧模板支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系统为对拉螺栓系统;所述对拉螺栓系统包括对拉螺杆(8),螺母(9),垫片(10);所述墙体(15)上有与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中部设置的所述通孔对应的预留通孔;所述对拉螺杆(8)穿过所述预留通孔和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中部设置的所述通孔;从所述对拉螺杆(8)两侧依次安装垫片(10)、螺母(9),拧紧所述螺母(9),将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紧固在所述墙体(15)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处楼板边缘侧模板支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系统为单拉螺栓系统;所述单拉螺栓系统包括单拉螺杆(21)、螺母(9)、垫片(10);所述墙体(15)上有与所述竖向主方钢管(1)中部设置的所述通孔对应的预留盲孔;所述预留盲孔埋设有膨胀螺栓组件(19);所述单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若辰,管基海,武争艳,冯建胜,陈存卓,代跃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六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