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水循环利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水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2、现有的海绵城市建设中,通常会使用过滤装置将场区内的雨水管内收集到的雨水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水传递至蓄水池中进行储存,达到雨水再利用的效果。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过滤装置通常为单线过滤,当过滤装置被堵塞后,需要关闭整个系统,然后对过滤装置进行清理后再次开启系统,导致过滤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为了达到提升过滤效果的目的,提供了一种智能水循环利用系统。
2、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智能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安全分流井、前端过滤单元和蓄水池,所述安全分流井的输入端与场区内的雨水管连通,安全分流井的输出端与前端过滤单元的输入端连通,前端过滤单元的输出端与蓄水池的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筛装置(90)包括外罩(901)和初筛板(902),外罩(9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与安全分流井(1)的输出端连通,输出端与蓄水池(3)的输入端连通;初筛板(902)位于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初筛板(902)用于对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水流进行过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901)内壁相对的两侧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放置槽(9011)和第二放置槽(9012),第一放置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筛装置(90)包括外罩(901)和初筛板(902),外罩(9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与安全分流井(1)的输出端连通,输出端与蓄水池(3)的输入端连通;初筛板(902)位于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初筛板(902)用于对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水流进行过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901)内壁相对的两侧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放置槽(9011)和第二放置槽(9012),第一放置槽(9011)的底壁与初筛板(902)的底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904),第一弹性件(9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放置槽(9011)的底壁和初筛板(902)的底壁固定连接,且初筛板(902)的顶壁与第一放置槽(9011)的顶壁抵接;第二放置槽(9012)的顶壁和初筛板(902)的顶壁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905)弹性连接,且初筛板(902)的底壁与第二放置槽(9012)的底壁抵接;在无其他外力作用时,初筛板(902)处于水平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筛板(902)的底壁设置有连接轴(903),连接轴(90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放置槽(9011)和第二放置槽(9012)的连线方向垂直;初筛板(902)的底壁与连接轴(903)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901)内部设置水箱(5001),水箱(5001)位于初筛板(902)的下方,并于外罩(901)靠近第一弹性件(904)的侧壁固定连接;水箱(5001)的顶壁连通有若干个喷水管(5002),水箱(5001)的内部设置有加压件(5003),加压件(5003)的输出端与每个喷水管(5002)均连通,加压件(5003)用于吸收内部的水并加压后经喷水管(5002)喷送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世飞,郑美玲,牟少鹏,于瑞涛,代跃强,赵兴亮,李胜滔,李倩倩,邵伟晨,莫晓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六局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