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液电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567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9:56
一种溶液电积装置,包括电积槽、沿电积槽内长度方向紧密排布并相间隔设置的阴极板和阳极板、设置在电积槽上部阴、阳极板之间的上隔板,所述上隔板由隔板、伸出端及固定块构成,所述隔板宽度为相邻两极板板面间隔距离,固定块上部与上隔板间形成一个朝向电积槽内部的气体通道,所述固定块朝向电积槽壁的一侧上设置有缺口,所述固定块内开设有溶液管道通道,所述溶液管道通道内设置溶液管,在所述溶液管道通道上设置有朝电积槽内部的通道出液孔,所述溶液管上对应着通道出液孔的位置上设置有溶液管出液孔。本装置可消除电积槽内逸散至车间的酸雾及解决由于极板变形引起的短路问题,同时加速槽内电解液的扩散速度,减少浓差极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溶液电积装置
本技术涉及有色金属湿法冶金领域,具体地,涉及铜、铅、锌等溶液电积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铜、铅、锌等金属电积工艺中,阳极反应过程产生大量的氧气,氧气从电积槽逸出时会夹带大量的酸性液体,形成酸雾。此外,电积过程中,溶液温度约60℃,酸性电解液挥发,也会形成大量酸雾。大量酸雾弥散在电积车间,不仅对厂房和设备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而且会造成电积车间操作环境恶劣,严重损害操作人员身体健康。为解决酸雾污染问题,目前国内外主要采取措施如下:一是在电积液表面铺上一层覆盖物,如聚丙烯小球或表面活性剂等,气体逸出页面时与覆盖物接触,可一定程度地减轻酸雾污染,但不能完全消除酸雾污染,车间操作环境仍然较差;二是在电积槽上加槽盖,如采用简单的框架覆盖一层耐酸油布,配置抽气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操作环境,但往往存在抽气效果不理想,出装槽不方便等缺点;三是在电积槽上安装FRP通风罩,配置通风系统,可较好的改善车间环境,但此种通风罩存在造价高、较笨重、出装槽不方便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溶液电积装置,它既可以消除电积槽内逸散至车间的酸雾,也可以解决由于极板变形引起的短路问题,同时,可以加速槽内电解液的扩散速度,减少浓差极化。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溶液电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积槽、沿电积槽内长度方向紧密排布并相间隔设置的阴极板和阳极板、设置在电积槽上部阴、阳极板之间的上隔板,所述上隔板由隔板、伸出端及固定块构成,上隔板中间的长板为隔板,隔板两端沿宽度方向并朝向一边的凸块部为伸出端,上隔板两侧底部下伸且形状为L状的为固定块,所述隔板宽度为相邻两极板板面间隔距离,所述固定块与上隔板相连并与上隔板形成一个朝向电积槽内部的气体通道,所述固定块朝向电积槽壁的一侧上设置有缺口,所述固定块内开设有溶液管道通道,所述溶液管道通道内设置溶液管,在所述溶液管道通道上设置有朝电积槽内部的通道出液孔,所述溶液管上对应着通道出液孔的位置上设置有溶液管出液孔,孔径与通道出液孔直径相同,所述气体通道在电积槽两侧端头与通风系统的管道相连接,所述溶液管在电积槽两侧端头通过快速接头与铜电解液给液支管相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每相邻的两块阴、阳极板底部的底角处的下隔板,下隔板的宽度为相邻两极板板面间隔距离,所述下隔板靠近电积槽内壁一侧设有一个缺口。进一步地,所述下隔板长度85~100mm,厚度65mm,下隔板的缺口尺寸为宽20mm×高30mm。进一步地,所述上隔板设置在电积槽上的高度位于液面线上35~40mm,固定块上的缺口尺寸为宽20mm×高30mm,溶液管道通的尺寸为DN40。进一步地,所述上隔板底部固定块的缺口处及下隔板的缺口处,均设置有一根耐腐蚀的金属棒进行串联固定,同时也固定了每相邻的两块极板。进一步地,金属棒两端通过紧固螺栓螺母固定。进一步地,通道出液孔及溶液管出液孔的直径为Φ10~Φ20mm,溶液管道通的中心线与固定块中心线相同,通道出液孔设置阴、阳极板间的中线处,高度与溶液管道通道中心线位置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气体通道宽度为40~50mm,高度为30~40mm,气体通道在电积槽两侧端头与通风系统的管道相连接。进一步地,溶液管在电积槽两侧端头通过快速接头与铜电解液给液支管相连接。本技术溶液电积装置电积过程产生的氧气夹带着酸性液体逸出电积槽液面,向上扩散时,与极板上部的上隔板接触,气泡爆破,形成酸性气体,开始聚集在上隔板与液面之间,随着电积反应进行,气体浓度增加,逐渐向电积槽长度方向的气体通道扩散,在气体通道两端,与通风系统的管道相连接。电积液沿两侧溶液管道进入,从溶液管道上的溶液管出液孔,经通道出液孔喷入电积槽中,快速补充阴极表面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上隔板底部固定块的缺口均通过金属棒进行串联固定,同时也固定了每相邻的两块极板,有效防止其变形,减少短路发生。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紧密结实的上隔板,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酸雾逸散,改善车间操作环境,降低因酸雾腐蚀带来的设备及厂房维护成本。上隔板溶液通道提供的电积液快速补充了阴极板所需金属离子,有效减少浓差极化,从而可提高电流密度。通过防止极板变形,减少短路发生,提高作业效率及电流效率;整套装置可以与极板整体出装槽,易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溶液电积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溶液电积装置去掉极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附图1的A-A剖视图;图4为附图3的B-B剖视图;图中:1-上隔板2-气体通道3-缺口4-溶液管道通道5-通道出液孔6-下隔板7-阳极板8-阴极板9-电积槽10-紧固螺栓螺母11、固定块12-下部缺口13-伸出端14、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溶液电积装置,包括电积槽9、沿电积槽内长度方向紧密排布并相间隔设置的阴极板8和阳极板7、设置在电积槽上部阴、阳极板之间的上隔板1,所述上隔板1由隔板14、伸出端13及固定块11构成,上隔板中间的长板为隔板14,隔板14两端头沿隔板宽度方向并朝向一边的凸块部为伸出端13,上隔板1两侧向底部下伸且形状为L状的为固定块11,所述隔板14宽度为相邻两极板板面间隔距离,固定块11与上隔板1间形成一个朝向电积槽内部的气体通道2,所述固定块朝向电积槽壁的一侧上设置有缺口3,所述固定块内开设有溶液管道通道4,所述溶液管道通道内设置溶液管,在所述溶液管道通道4上设置有朝电积槽内部的通道出液孔5,所述溶液管上对应着通道出液孔的位置上设置有溶液管出液孔,孔径与通道出液孔直径相同。还包括设置在每相邻的两块阴、阳极板底部的底角处的下隔板6,下隔板6的宽度为相邻两极板板面间隔距离,所述下隔板靠近电积槽内壁一侧设有一个下部缺口12。所述下隔板6长度为85~100mm,厚度为65mm,下隔板12的下部缺口12的尺寸为宽20mm×高30mm。所述上隔板1设置在电积槽上的高度位于液面线上35~40mm,所述固定块11上的缺口3尺寸为宽20mm×高30mm,溶液管道通4的尺寸为DN40。所述上隔板1底部固定块11的缺口3处及下隔板6的下部缺口12处,均设置有一根耐腐蚀的金属棒用于串联固定隔板及极板。金属棒两端通过紧固螺栓螺母10固定。通道出液孔及溶液管出液孔的直径为Φ10~Φ20mm,溶液管道通的中心线与固定块中心线相同,通道出液孔设置阴、阳极板间的中线处,高度与溶液管道通道中心线位置相同。所述气体通道宽度为40~50mm,高度为30~40mm,气体通道在电积槽两侧端头与通风系统的管道相连接。溶液管在电积槽两侧端头通过快速接头与铜电解液给液支管相连接。铜电积装置实施例:每个铜电积槽中放置55块不溶阳极板和54块不锈钢阴极板,54块上隔板,上隔板安装高度位于液面线以上40mm处,54对(108块)下隔板,下隔板安装时底部边缘与阳极板底部边缘平齐。每一组沿电积槽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溶液电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积槽、沿电积槽内长度方向紧密排布并相间隔设置的阴极板和阳极板、设置在电积槽上部阴、阳极板之间的上隔板,所述上隔板由隔板、伸出端及固定块构成,上隔板中间的长板为隔板,隔板两端沿宽度方向并朝向一边的凸块部为伸出端,上隔板两侧底部下伸且形状为L状的为固定块,所述隔板宽度为相邻两极板板面间隔距离,所述固定块与上隔板相连并与上隔板形成一个朝向电积槽内部的气体通道,所述固定块朝向电积槽壁的一侧上设置有缺口,所述固定块内开设有溶液管道通道,所述溶液管道通道内设置溶液管,在所述溶液管道通道上设置有朝电积槽内部的通道出液孔,所述溶液管上对应着通道出液孔的位置上设置有溶液管出液孔,孔径与通道出液孔直径相同,所述气体通道在电积槽两侧端头与通风系统的管道相连接,所述溶液管在电积槽两侧端头通过快速接头与铜电解液给液支管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液电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积槽、沿电积槽内长度方向紧密排布并相间隔设置的阴极板和阳极板、设置在电积槽上部阴、阳极板之间的上隔板,所述上隔板由隔板、伸出端及固定块构成,上隔板中间的长板为隔板,隔板两端沿宽度方向并朝向一边的凸块部为伸出端,上隔板两侧底部下伸且形状为L状的为固定块,所述隔板宽度为相邻两极板板面间隔距离,所述固定块与上隔板相连并与上隔板形成一个朝向电积槽内部的气体通道,所述固定块朝向电积槽壁的一侧上设置有缺口,所述固定块内开设有溶液管道通道,所述溶液管道通道内设置溶液管,在所述溶液管道通道上设置有朝电积槽内部的通道出液孔,所述溶液管上对应着通道出液孔的位置上设置有溶液管出液孔,孔径与通道出液孔直径相同,所述气体通道在电积槽两侧端头与通风系统的管道相连接,所述溶液管在电积槽两侧端头通过快速接头与铜电解液给液支管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溶液电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每相邻的两块阴、阳极板底部的底角处的下隔板,下隔板的宽度为相邻两极板板面间隔距离,所述下隔板靠近电积槽内壁一侧设有一个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玮高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