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啮齿动物防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484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啮齿动物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啮齿动物防治装置,为了解决现有捕捉装置不能对啮齿动物进行捕杀以及不便于观察捕捉情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安装在啮齿动物洞口的固定板和固定设置在啮齿动物隧洞上方的操作台,操作台的上端安装有支撑杆,操作台上套设有导管,导管的下端与隧洞上方的洞壁相互贯通,导管内套设有用于捕杀啮齿动物的捕杀箭,位于操作台上方的捕杀箭上连接有拉杆,拉杆与操作台之间经弹性体相互连接;固定板上活动连接有位于隧洞洞口的触发器,触发器的上端经拉绳与安装在支撑杆上端的杠杆连接,杠杆的另一端与捕杀箭连接。

A rodent contro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啮齿动物防治装置
本技术属于啮齿动物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啮齿动物防治装置。
技术介绍
藏北草原由于人类活动、畜牧活动以及降水减少草原沙化,加之日趋温暖的冬季对于鼠类越冬和繁殖比较有利,同时虫草的采挖为啮齿动物繁殖滋生提供有利条件,以至于啮齿动物的繁殖蔓延,严重影响退牧还草工程。在草原防治啮齿动物的时候,采用诱饵、药物等方式捕杀啮齿动物会引起蛇类、鸟类等动物的二次中毒现象的发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现有技术中关于啮齿动物(老鼠、野兔)的技术文献也较多,例如申请号为201820843735.4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捕鼠装置,包括捕鼠仓,捕鼠仓两端开口,并形成一个仓内的通道,捕鼠仓通过拉绳水平悬挂在捕鼠坑的上方,拉绳一端固定在横梁或悬挂杆上。申请号为201720089036.0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捕鼠笼,包括笼体和与所述笼体转动连接的笼门,所述笼门的外表面上沿所述笼门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压杆组件,所述压杆组件上设置有处鼠绳;所述笼体的顶面上转动设置有圆环组件,所述笼体的顶面上转动设置有悬杆,所述悬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笼体内,所述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圆环组件连接,且所述悬杆伸入所述笼体的一端设置有诱饵钩:当所述笼门打开时,所述笼门转动至所述压杆组件抵靠在所述笼体顶面上,所述处鼠绳穿过所述笼体的顶面放置在所述笼体内,所述压杆组件的自由端插入所述圆环组件中,此时所述悬杆与所述压杆组件的轴线夹角为钝角;当猎物进入笼体内时,猎物猎取诱饵钩上的食物,带动所述悬杆朝向所述笼门的方向转动,所述悬杆与所述圆环组件连接的一端朝向背离所述笼门的一端移动,带动所述圆环组件绕所述笼体转动与所述压杆组件分离,所述压杆组件与所述笼门复位至所述笼门关闭状态,所述处鼠绳随压杆组件的转动向沿所述笼体的高度方向拉起,以拉起猎物。正如上述所述的现有技术的捕鼠器,大都只能起到一个捕捉的作用,对于草原上的鼠类不能进行捕杀,同时现有的捕鼠器不便于观察捕捉情况,导致捕鼠器利用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捕捉装置不能对啮齿动物进行捕杀以及不便于观察捕捉情况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啮齿动物防治装置,既能够对啮齿动物进行捕杀,同时也便于观察捕杀的情况,便于重复进行利用,提高设备使用的利用率。为解决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啮齿动物防治装置,包括安装在啮齿动物洞口的固定板和固定设置在啮齿动物隧洞上方的操作台,操作台的上端安装有支撑杆,操作台上套设有导管,导管的下端与隧洞上方的洞壁相互贯通,导管内套设有用于捕杀啮齿动物的捕杀箭,位于操作台上方的捕杀箭上连接有拉杆,拉杆与操作台之间经弹性体相互连接;固定板上活动连接有位于隧洞洞口的触发器,触发器的上端经拉绳与安装在支撑杆上端的杠杆连接,杠杆的另一端与捕杀箭连接。所述触发器的下端能够向啮齿动物隧洞内进行折叠。所述拉杆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体,两弹性体分别位于捕杀箭的两侧。所述杠杆的端部设置有紧线器,所述紧线器包括安装环,安装环上开设有穿线孔,拉绳穿过穿线孔,安装环设置有用于调节拉绳长度的调节螺杆。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销轴,所述触发器套设在销轴上。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操作台经固定杆固定在啮齿动物隧洞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啮齿动物防治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操作台经固定杆固定在啮齿动物隧洞的上方,将固定板固定在隧洞口,并将触发器安装在洞口处;当啮齿动物进出隧洞的时候触动触发器,触发器与固定板脱离,弹性体受力失衡复位带动捕杀箭向下运动将捕杀隧洞内的啮齿动物,从而完成捕杀过程。本技术相比于现有的捕捉装置不仅能够完成啮齿动物的捕捉,同时还能够对啮齿动物进行杀灭,更佳便于草原上的使用。同时本技术的捕杀箭还能够重复利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同时本技术通过观察安装在地面上的捕杀箭以及拉杆的位置即可判定防治装置的情况,相比于技术采用传感器等方式进行捕捉情况判定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性强,特别适用于草原上复杂的环境气候,具有可靠性强的特点。同时本技术相比于现有草原上采用诱饵的捕杀方式,避免了草原上蛇类、鸟类二次中毒现象的发生,利于草原生态的建设。并且本技术能够适用于捕杀老鼠、野兔等啮齿动物,具有使用范围广的特点。本技术的触发器能够向啮齿动物的隧洞内进行折叠,防止啮齿动物进洞时造成的无效触发,提高装置的实用性。本技术的拉杆两侧均设置有弹性体,从而使得在弹性体复位的时候具有受力均衡的特点,保证捕杀箭能够沿着导管顺利运动达到捕杀的目的。本技术通过设置紧线器,通过调节调节螺杆能够调节拉绳的长度,提高使用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紧线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隧洞,2、操作台,3、固定板,4、触发器,5、支撑杆,6、套管,7、捕杀箭,8、拉杆,9、弹性体,10、拉绳,11、杠杆,12、紧线器,121、安装环,122、穿线控,123、调节螺杆,13、固定杆,14、连接杠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型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结合附图,本技术的啮齿动物防治装置,包括安装在啮齿动物洞口的固定板3和固定设置在啮齿动物隧洞1上方的操作台2,操作台2的上端安装有支撑杆5,作为本技术选择的方式,支撑杆5与操作台2之间可以选择焊接、螺栓连接的方式的进行固定,其中,固定板3和操作台2经固定杆13固定在隧洞1的地层上,操作台2上套设有导管6,导管6的下端与隧洞1上方的洞壁相互贯通,即是说导管6的下端与隧洞的上壁相互齐平,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导管6的下端也可以伸入隧洞1内,但是应该注意导管6伸入隧洞内的长度应该不影响啮齿动物的正常活动;导管6内套设有用于捕杀啮齿动物的捕杀箭7,位于操作台2上方的捕杀箭7上连接有拉杆8,拉杆8与操作台2之间经弹性体9相互连接;固定板3上活动连接有位于隧洞1洞口的触发器4,触发器4的上端经拉绳10与安装在支撑杆5上端的杠杆11连接,杠杆11的另一端与捕杀箭7连接。本技术的啮齿动物防治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操作台经固定杆固定在啮齿动物隧洞的上方,将固定板固定在隧洞口,并将触发器安装在洞口处;当啮齿动物进出隧洞的时候触动触发器,触发器与固定板脱离,弹性体受力失衡复位带动捕杀箭向下运动将捕杀隧洞内的啮齿动物,从而完成捕杀过程。本技术相比于现有的捕捉装置不仅能够完成啮齿动物的捕捉,同时还能够对啮齿动物进行杀灭,更佳便于草原上的使用。同时本技术的捕杀箭还能够重复利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同时本技术通过观察安装在地面上的捕杀箭以及拉杆的位置即可判定防治装置的情况,相比于技术采用传感器等方式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啮齿动物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啮齿动物洞口的固定板(3)和固定设置在啮齿动物隧洞(1)上方的操作台(2),操作台(2)的上端安装有支撑杆(5),操作台上套设有导管(6),导管的下端与隧洞上方的洞壁相互贯通,导管(6)内套设有用于捕杀啮齿动物的捕杀箭(7),位于操作台(2)上方的捕杀箭(7)上连接有拉杆(8),拉杆(8)与操作台(2)之间经弹性体(9)相互连接;固定板(3)上活动连接有位于隧洞洞口的触发器(4),触发器(4)的上端经拉绳(10)与安装在支撑杆(5)上端的杠杆(11)连接,杠杆的另一端与捕杀箭(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啮齿动物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啮齿动物洞口的固定板(3)和固定设置在啮齿动物隧洞(1)上方的操作台(2),操作台(2)的上端安装有支撑杆(5),操作台上套设有导管(6),导管的下端与隧洞上方的洞壁相互贯通,导管(6)内套设有用于捕杀啮齿动物的捕杀箭(7),位于操作台(2)上方的捕杀箭(7)上连接有拉杆(8),拉杆(8)与操作台(2)之间经弹性体(9)相互连接;固定板(3)上活动连接有位于隧洞洞口的触发器(4),触发器(4)的上端经拉绳(10)与安装在支撑杆(5)上端的杠杆(11)连接,杠杆的另一端与捕杀箭(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啮齿动物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器(4)的下端能够向啮齿动物隧洞内进行折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俊旦久罗布次旦张海鹏谢文栋何世丞李艳容高科边巴拉姆次仁宗吉才珍
申请(专利权)人:那曲市草原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