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鸿聚专利>正文

防倒吸式自动排气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770 阅读:3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倒吸式自动排气阀,适宜于安装在采暖或空调系统上自动排出系统内的气体,它由四通体1、密封圈13、顶针14、金属球10、杠杆16、浮球17、罐体18和过滤网23组成,其特征是位于罐体18内的浮球17通过杠杆16作用顶针14开关密封圈13的中心孔,金属球10自动封闭丝柱11的喇叭口,过滤网23阻止水中杂质进入罐体18,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结构紧凑、功能可靠、防止倒吸、维修方便和寿命长的特点。(*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倒吸式自动排气阀,属于采暖和空调
,适宜于安装在采暖和空调系统的顶部,自动排除系统内的气体,以保证水的正常循环。现有技术中自动排气阀的一种基本方式,是由罐体、浮球、顶针、排气孔等组成的自动排气阀,浮球位于罐体内部,浮球上端设有顶针,在顶针的上部即罐体的顶部开有排气孔,罐体的下部设有与系统的接口,该接口与系统的最高点接通,其工作原理是当罐体内无空气时,系统内的水流入罐体内部浮起浮球,浮球上的顶针顶住排气孔使水不能流出,当系统内的气体汇集于罐体内部时,罐体内的水位和浮球下降,顶针就会离开排气孔,气体从排气孔排出,气体排出后,水位和浮球重又上升将排气孔关闭。它存在的问题是一、排气阀无论是浮球直接带动顶针或是通过杠杆作用于顶针,其体积均较大,而受采暖或空调系统最高点的空间限制,安装很困难;二、由于其密封方式和传动机构过于简单,使用中极易发生失灵,该排气时不排气、排气完后继而排水或排气带水等故障;三、水中的飘浮物很容易汇集于排气阀的罐体内,卡住、粘住浮球或堵死排气孔;四、一旦罐内部处于负压状态,空气就会从排气口进入系统,破坏水循环和腐蚀系统内表面。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较小、功能可靠、能够过滤水中杂质和防止倒吸空气的防倒吸式自动排气阀。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的,这种防倒吸式自动排气阀,是由罐体18、位于罐体18内部的浮球17和过滤网23、位于罐体18之一侧并与之相通的四通体1、位于四通体1内部的顶针14和密封圈13及位于四通体1和罐体18之内部的杠杆16构成,其特殊之处是,四通体1的上端2有一较深的内丝孔,在孔的底部,水平收缩为小圆孔后再向下渐扩成喇叭口后与其它三个端的内腔相通,在小圆孔的上侧,铺有更小中心孔的密封圈13,带有外丝的丝柱11压紧密封圈13,丝柱11轴心处为空心,中段为圆柱形,上、下两段均为渐缩形,丝柱11下端中心孔等于或略大于密封圈13的中心孔径,中段即圆柱形段内安放着轴心为小圆孔(导向孔)、周边为小圆孔或槽沟的导向柱12,在丝柱11上端渐缩口的边缘,设有用于使用螺丝刀的槽沟,渐缩口内还含有金属球10;在上端2的一侧,开有出气口9,上端2的端部,旋入一个带有外丝的上端盖6;四通体1的下端3口内也具有内丝,安装着具有外丝的下端盖7,下端盖7内端切去一段的一多半成为一个缺口,在端部的圆盘中心上,钻有一个小圆孔即导向孔;顶针14上部为锥形,但接近锥尖时变为一细轴即导向轴,下部突缩为一个细轴也为导向轴,腰部两侧向轴心处凹陷成一个薄壁,在薄壁上开一长方形孔,用于穿过杠杆16,顶针14的锥尖插入密封圈13的中心孔内,顶针14上端的导向轴插入导向柱12的导向孔内,顶针14下端的导向轴插入位于下端盖7的导向孔内;四通体1的外端4的孔内也有内丝,连接着类似下端盖7的外端盖8,但其端部的圆盘较厚,中心孔也较粗,用于插入一个一端为叉形支架、另一端为圆柱形的杠杆架15;四通体1的内端设有外丝,与位于罐体18上口侧部的设有内丝的连接端19连接,浮球17位于罐体18内部,杠杆16穿过顶针14腰部的长方孔,一端连在位于外端盖8内端中心孔上的杠杆架15上,另一端穿过内端5并插入罐体18内部连接在浮球17的上端;在罐体18内腔底部,设有一圈浅槽沟,其内卡着锅形的过滤网23的上沿;罐体18的底端设有外丝扣的接口24,罐体18的上口20设有外丝,与带有内丝和上口垫圈21的罐冒22连接。使用中的本技术,其接口24与采暖或空调系统连接,垂直地位于系统的最高点,当系统内没有气体时,水进入罐体18内浮起浮球17,浮球17的浮力迫使杠杆16以杠杆架15为支点向上旋转,由于顶针14腰部杆16使顶针14产生一个远大于浮球17浮力的顶力顶住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密封圈13的中心孔,起到了可靠的密封作用,当系统中的气体进入罐体18时,使罐体18的水位和浮球17下降,顶针14在浮球17的自重通过杠杆16作用以及杠杆16、顶针14的自重又能使顶针14可靠地脱离密封圈13的中心孔,气体就会流经顶针14与密封圈13的间隙、丝柱11的中心孔下端的渐缩段、导向柱12边缘的小孔或槽沟并顶开金属球10后从出气口9排出,当气体被排出后,水位和浮球17重又上升,顶针14又关闭密封圈13的中心孔。由于浮球17是通过杠杆16作用顶针14,加大了顶针14开关密封圈13中心孔的力度,使之关闭和开启可靠,柔性的密封圈13起到了可靠的密封作用;顶针14上、下两端均有导向轴,顶针14在杠杆16的作用下也不能旋转,使之只能重复开、关的位置并始终对准密封圈13的中心,除为密封提供保证外,也大大提高了密封圈13的使用寿命;罐体18底部的过滤网23使水中的杂质不能进入罐体18内部,防止了内部活动部件被卡住、粘住等故障,当系统因冷却或泄漏使罐体18内产生负压时,金属球10靠重力自动封闭丝柱11上端的喇叭口,防止了空气从本技术进入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旋下上端盖6即压住金属球10关闭排气;由于本技术的浮球17为立式和杠杆16顶针14的紧凑布置,使之体积更小便于安装,所有端盖、冒均为丝扣连接并自带密封垫圈,除可保证组装质量外,为使用中的定期检修保养提供了方便,因而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排气功能可靠、使用寿命长、体积小、负压不进气、便于安装和检修的特点。还可以改变罐体的形式,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要。 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图1之A向视图;图3-图1之A-A剖面图; 图中1.四通体、2.上端、3.下端、4.外端、5.内端、6.上端盖、7.下端盖、8.外端盖、9.出气口、10.金属球、11.丝柱、12.导向柱、13.密封圈、14.顶针、15.杠杆架、16.杠杆、17.浮球、18.罐体、19.连接端、20.上口、21.上口垫圈、22.罐冒、23.过滤网、24.接口、25.下端垫圈、26.外端垫圈、27.内端垫圈。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技术解决方案,参考附图1-图3,本技术的四通体1、上端盖6、下端盖7、外端盖8、丝柱11、罐体18和罐冒22均宜采用黄铜铸造成相应的毛坯之后再经机加工而成。对于四通体1,要车出上端2、下端3、外端4的内丝扣和内端5的外丝扣,掏光滑内腔,从下端3处掏出上端2内腔底部的小圆孔和渐扩口,还需车平四个端面及内端用于安装内端垫圈27的台面,再车出出气口9处的软管接头。对于丝柱11,先车出其外丝,再车出内腔的上部渐缩状、中部的圆柱状和底部的渐缩状内腔,再割出上部口沿上用于使用螺丝刀的槽沟,再将上喇叭口即渐缩口研磨光滑。对于导向柱12,直接使用与丝柱11内腔柱形部分同径的黄铜棒钻出中心孔及中心孔周围的孔,中心孔周围的孔亦可使用槽沟代替,以加大气体的流通截面。对于杠杆架15,亦直接使用黄铜棒制做。对于罐体18,应先车出内腔底部用于卡住过滤网23上沿的浅槽沟,再车出上口20处的外丝,并将上口20沿车平,再车出底端接口24上的用于与系统管件连接的外丝。对于罐冒22,车出与罐体上口20连接的内丝,继而车出安放上口垫圈21的槽沟。对于杠杆16,可使用黄铜板或不锈钢板裁制成条状,两端钻眼。对于顶针14,可使用黄铜棒或不锈钢棒加工,使其上端轴略细于导向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倒吸式自动排气阀,它由罐体(18)、位于罐体(18)内部的浮球(17)和过滤网(23)、位于罐体(18)一侧的四通体(1)、位于四通体(1)内部的顶针(14)和密封圈(13)及位于四通体(1)与罐体(18)之内部的杠杆(16)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四通体(1)的上端(2)有一较深的内丝孔,该孔的底部水平地收缩为较小的圆孔再向下变为渐扩状后与其它三个端的内孔相通,在小圆孔的上侧,铺有更小中心圆孔的密封圈(13),带有外丝的丝柱(11)压紧密封圈(13),丝柱(11)的轴心为空心,其中段为圆柱形,上段和下段均为渐缩形,其下端孔缩至等于或略大于密封圈(13)之中心孔径,在丝柱(11)的圆柱形孔段安放着轴心为小圆孔、周边为小圆孔或槽沟的导向柱(12);在上端(2)的一侧,开有出气口(9);上端(2)口上连接带有外丝的上端盖(6);四通体(1)的下端,连接着带有导向孔的下端盖(7);四通体(1)的外端(4)连接着带有可转动的杠杆架(15)的外端盖(8);四通体(1)的内端(5)连在罐体(18)的连接端(19)上;罐体(18)内设有浮球(17);下端突缩为一细轴、上端为一锥体且锥尖连有一细轴(即渐缩为一细轴)、中部设有长方形孔的顶针(14)的锥尖位于密封圈(13)的中心,上端细轴插入导向柱(12)的中心孔内,下端细轴插入下端盖(7)的导向孔内;杠杆(16)穿过顶针(14)之中部的长方孔,一端连在杠杆架(15)上,另一端连在浮球(17)之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鸿聚
申请(专利权)人:董鸿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