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不同数据类型传输的极化码BP译码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605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7:27
一种基于不同数据类型传输的极化码BP译码单元,包括:N个I型计算单元、N个II型计算单元、分别与计算单元的输入和输出相连的深度为1的左输出队列和右输出队列,其中:N为码长,输出队列分别与各个计算单元的输出和其他计算单元的输入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选择数据以补码类型和幅值类型共存的形式,有效的节省了数据类型转化的操作,减小了硬件开销,提高了时钟频率。

BP decoding unit of polarization code based on different data typ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不同数据类型传输的极化码BP译码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通信编码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不同数据类型传输的极化码BP译码单元。
技术介绍
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为数据的传输提供了可靠性,多采用极化码处理。现有的极化码的译码方式主要包括SC(successivecancellation)译码和BP(beliefpropagation)译码。由于极化码BP译码器基本是由最小PE(processelement)单元搭建而成,因此如何设计出一个优化译码单元对整体译码器而言也十分重要。而现有的极化码BP译码器,PE单元使用的是单一的补码类型的数据或单一的幅值类型的数据,在进行加法操作的运算时也需要消耗过多的资源进行数据类型转化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不同数据类型传输的极化码BP译码单元,选择数据以补码类型和幅值类型共存的形式,有效的节省了数据类型转化的操作,减小了硬件开销,提高了时钟频率。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N个I型计算单元、N个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不同数据类型传输的极化码BP译码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I型计算单元、N个II型计算单元、分别与计算单元的输入和输出相连的深度为1的左输出队列和右输出队列,其中:N为码长,输出队列分别与各个计算单元的输出和其他计算单元的输入相连,从而实现以下计算方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不同数据类型传输的极化码BP译码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I型计算单元、N个II型计算单元、分别与计算单元的输入和输出相连的深度为1的左输出队列和右输出队列,其中:N为码长,输出队列分别与各个计算单元的输出和其他计算单元的输入相连,从而实现以下计算方式:其中:(i,j)表示阶段i的第j个输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不同数据类型传输的极化码BP译码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的计算单元各自分别包括两个子单元并分别输出out1、out2及其补码形式:out1=sign(a)sign(d+b)min(|a|,|d+b|),out2=sign(a)sign(c)min(|a|,|c|)+b,其中:a、b、c、d分别为计算单元的输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不同数据类型传输的极化码BP译码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的I型计算单元包括第一子单元和第四子单元;II型计算单元包括第二子单元和第三子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不同数据类型传输的极化码BP译码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的I型计算单元包括:第一子单元和第四子单元,其中:输入数据a的幅值以及输入数据b和d的补码分别作为第一子单元的输入,输入数据a的幅值以及输入数据b和d的补码分别作为第四子单元的输入,输入数据a和c的幅值以及输入数据b的补码分别作为第四子单元的输入,该计算单元输出为out1和out2的幅值:out1=g(a,d+b)=sign(a)sign(d+b)min(|a|,|d+b|),out2=g(a,c)+b=sign(a)sign(c)min(|a|,|c|)+b。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不同数据类型传输的极化码BP译码单元,其特征是,所述的II型PE计算单元包括:第二子单元和第三子单元,其中:输入数据a的幅值和符号位以及输入数据b的补码分别作为第二子单元的输入,输入数据a和c的幅值以及符号位以及输入数据b的补码分别作为第三子单元的输入,输入数据a和c的幅值以及输入数据b的补码分别作为第四子单元的输入,该计算单元输出为out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虎曹姗林婷张舜卿徐树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