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57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壳体,插座壳体上设有至少两相导电结构,各相导电结构均包括导电相连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各进线端子沿第一直线并列间隔排布,各出线端子沿第二直线并列间隔排布,所述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相互交叉,不处于两直线交叉处的导电结构中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分体布置且通过弯折过渡导电件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不处于直线交叉处的导电结构中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分体布置,通过弯折过渡导电件实现了进线和出线的换向。通过插座连接器实现了插头至用电部件的换向布置,降低了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在对插时的难度。

A connector component and its socket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授权公告号为CN103078211B的一篇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直角式电连接器,该直角式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座包括使用时安装在混合动力变速箱箱体上的插座壳体,在插座壳体内设置有插柱,插柱的一端插入混合动力变速箱内并与变速箱内的接线端相连,插柱的另一端用来与插头相连,实现插头和插座以及变速箱的导电相连。通常情况下,变速箱内三相接线端的间隔排布方向与插头中三相插头单体的间隔排布方向一致,对应地,插座中的三相插柱的间隔排布方向也保持一致,能够快速方便地将插座以及插头装配在变速箱上。但是,现有技术中也会存在以下问题:受限于车辆中走线的整体布局和空间设计,变速箱内的三相接线端的间隔排布方向与插头中的三相插头单体的间隔排布方向垂直或者交叉分布,又由于插座中的三相插柱为直线延伸的柱体,三相插柱的进线端和出线端直线排布,在将插座安装在变速箱箱体上并与变速箱内的三相接线端对应相连后,三相插柱的间隔排布方向垂直于三相插头单体的间隔排布方向或交叉分布。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必须弯折三相插头单体,但是,插头单体不易弯折,且受限于变速箱处的空间,插头单体的弯折半径必须尽可能的小,而且,在将三相插头单体弯折后,三相插头单体会受到持续的恢复作用力,不利于插头和插座的牢固装配。上述各原因均增加了插头和插座的对插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各插头单体的间隔排布方向与变速箱中各接线端的排布方向不一致时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对插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还提供使用该插座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以降低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对插难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插座连接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壳体,插座壳体上设有至少两相导电结构,各相导电结构均包括导电相连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各进线端子沿第一直线并列间隔排布,各出线端子沿第二直线并列间隔排布,所述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相互交叉,不处于两直线交叉处的导电结构中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分体布置且通过弯折过渡导电件相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插座连接器中,各进线端子沿第一直线间隔排布,各出线端子沿第二直线间隔排布,两直线交叉布置,不处于两直线交叉处的导电结构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分体布置且通过弯折过渡导电件相连。与现有技术中插座连接器中的一体式且直线延伸的插柱相比,本专利技术中,将不处于两直线交叉处的导电结构中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分体布置,通过弯折过渡导电件实现了进线和出线的换向。具体使用时,第一直线为插头连接器中各插头单体的间隔排布方向,第二直线为与插座连接器直线相连的各相用电部件(如变速箱接线端)的间隔排布方向,通过插座连接器实现了插头至用电部件的换向布置,降低了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在对插时的难度。进一步地,其中一相所述导电结构位于两直线交叉处,该导电结构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一体成型或同轴固定相连。本方案的效果在于,将至少两相导电结构中的其中一相导电结构布置在两直线交叉处,处于该交叉处的导电结构中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一体成型或同轴固定相连,减少了弯折过渡导电件的使用量,降低了插座连接器的整体成本。进一步地,所述弯折过渡导电件为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焊接相连的L形导电铜排。本方案的效果在于,采用L形导电铜排作为弯折过渡导电件使用,导电铜排的导电率较高且价格较低。进一步地,所述插座壳体为塑料壳体,各相导电结构一体浇注成型于该塑料壳体内。本方案的效果在于,通过一体浇注的方式将导电结构布置在塑料壳体内,成型方式简单方便,且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导电结构和外界隔离开。进一步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套装于各出线端子外部的密封件,密封件用于在出线端子穿入变速箱箱体内后与变速箱箱体上开设的出线端子穿孔孔沿或孔壁密封配合。本方案的效果在于,设置密封件后,在插座连接器插入变速箱箱体的过程中即实现了对变速箱箱体上穿孔的密封,防止外部的杂物进入变速箱内,且密封方式更易操作。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壳体,插头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沿第一直线并列间隔排布的插头单体,插座壳体上设有至少两相导电结构,各相导电结构均包括导电相连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各进线端子沿所述第一直线并列间隔排布,各出线端子沿第二直线并列间隔排布,所述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相互交叉,不处于两直线交叉处的导电结构中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分体布置且通过弯折过渡导电件相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插座连接器中,各进线端子沿第一直线间隔排布,各出线端子沿第二直线间隔排布,两直线交叉布置,不处于两直线交叉处的导电结构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分体布置且通过弯折过渡导电件相连。与现有技术中插座连接器中的一体式且直线延伸的插柱相比,本专利技术中,将不处于两直线交叉处的导电结构中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分体布置,通过弯折过渡导电件实现了进线和出线的换向。具体使用时,第一直线为插头连接器中各插头单体的间隔排布方向,第二直线为与插座连接器直线相连的各相用电部件(如变速箱接线端)的间隔排布方向,通过插座连接器实现了插头至用电部件的换向布置,降低了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在对插时的难度。进一步地,其中一相所述导电结构位于两直线交叉处,该导电结构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一体成型或同轴固定相连。本方案的效果在于,将至少两相导电结构中的其中一相导电结构布置在两直线交叉处,处于该交叉处的导电结构中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一体成型或同轴固定相连,减少了弯折过渡导电件的使用量,降低了插座连接器的整体成本。进一步地,所述弯折过渡导电件为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焊接固定的L形导电铜排。本方案的效果在于,采用L形导电铜排作为弯折过渡导电件使用,导电铜排的导电率较高且价格较低。进一步地,所述插座壳体为塑料壳体,各相导电结构一体浇注成型于该塑料壳体内。本方案的效果在于,通过一体浇注的方式将导电结构布置在塑料壳体内,成型方式简单方便,且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导电结构和外界隔离开。进一步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套装于各出线端子外部的密封件,密封件用于在出线端子穿入变速箱箱体内后与变速箱箱体上开设的出线端子穿孔孔沿或孔壁密封配合。本方案的效果在于,设置密封件后,在插座连接器插入变速箱箱体的过程中即实现了对变速箱箱体上穿孔的密封,防止外部的杂物进入变速箱内,且密封方式更易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插座连接器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图4为图2中进线螺柱、出线端子以及L形导电铜排之间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将图1中封盖去掉后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中插头单体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中插头单体的去掉封盖后的示意图;附图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壳体,其特征在于:插座壳体上设有至少两相导电结构,各相导电结构均包括导电相连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各进线端子沿第一直线并列间隔排布,各出线端子沿第二直线并列间隔排布,所述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相互交叉,不处于两直线交叉处的导电结构中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分体布置且通过弯折过渡导电件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30 CN 20181116141321.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壳体,其特征在于:插座壳体上设有至少两相导电结构,各相导电结构均包括导电相连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各进线端子沿第一直线并列间隔排布,各出线端子沿第二直线并列间隔排布,所述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相互交叉,不处于两直线交叉处的导电结构中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分体布置且通过弯折过渡导电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相所述导电结构位于两直线交叉处,该导电结构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一体成型或同轴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过渡导电件为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焊接相连的L形导电铜排。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为塑料壳体,各相导电结构一体浇注成型于该塑料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插座连接器还包括套装于各出线端子外部的密封件,密封件用于在出线端子穿入变速箱箱体内后与变速箱箱体上开设的出线端子穿孔孔沿或孔壁密封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鹏符龙强张荔谢欢欢郭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