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搭载于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的车辆的CO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258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6:35
提供一种能够将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的车辆的排气中的CO

CO for vehicles powered by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搭载于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的车辆的CO2分离系统
本公开涉及用于搭载于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的车辆的CO2分离系统。
技术介绍
已知,在具有内燃机的车辆的排气中包含NOx、CO及CH等成分。这些成分通常由用于净化从内燃机产生的排气的排气净化催化剂变换为N2、CO2及H2O等并向车辆的外部排出。在向车辆的外部排出的气体中,CO2被认为具有温室效应,要求削减其排出量。专利文献1公开了:从内燃机的排气流捕捉CO2,例如直到在车辆的燃料补给中在回收站处排出为止的期间,暂时性地压缩CO2而提高其密度。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利用膜分离器从排气分离水及CO2,通过将CO2变换为烃燃料(碳氢燃料)来减少车辆的CO2排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5-51099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5-5024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从减少车辆的CO2排出的观点来看,在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的车辆中,要求将排气中的CO2高效地分离并回收。另外,一般来说,很多车辆往来的车道周边的大气被认为与其它场所的大气相比CO2的浓度高。因而,若能够也削减车道周边的大气中的CO2,则能够进一步减轻对环境的负荷。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将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的车辆中的排气中的CO2及车道周边的大气中的CO2高效地分离的CO2分离系统。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公开的专利技术人发现了通过以下的手段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方案1>一种用于搭载于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的车辆的CO2分离系统,其中,具有:内燃机;第1CO2分离装置,其具有将CO2供给侧与CO2透过侧隔开的CO2透过膜;第1CO2供给侧导入流路,其将从所述内燃机产生的排气向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导入;及第1CO2透过侧导入流路,其从所述车辆的外部向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侧导入空气,所述CO2分离系统在(A)所述内燃机正在工作且所述车辆正在行驶时,进行如下的第1模式:经由所述第1CO2供给侧导入流路而向所述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导入从所述内燃机产生的排气,且利用行驶风从所述车辆的外部经由所述第1CO2透过侧导入流路而向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侧导入空气,由此,以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与CO2透过侧的CO2的分压的差为驱动力,利用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膜使所述排气中的CO2从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向CO2透过侧选择性地透过。<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CO2分离系统,还具有将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侧减压的第1减压装置,所述CO2分离系统在(B)所述内燃机正在工作且所述车辆停止时,进行如下的第2模式:经由所述第1CO2供给侧导入流路而向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导入从所述内燃机产生的排气,且利用所述第1减压装置将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侧减压,由此,以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与CO2透过侧的CO2的分压的差为驱动力,利用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膜使所述排气中的CO2从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向CO2透过侧选择性地透过。<方案3>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CO2分离系统,还具有:第2CO2分离装置,其具有将CO2供给侧与CO2透过侧隔开的CO2透过膜;第2CO2供给侧导入流路,其从所述车辆的外部向所述第2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导入空气;及第2减压装置,其将所述第2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侧减压,所述CO2分离系统在(C)所述内燃机停止时,进行如下的第3模式:从所述车辆的外部经由所述第2CO2供给侧导入流路而向所述第2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导入空气,且利用所述第2减压装置将所述第2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侧减压,由此,以所述第2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与CO2透过侧的CO2的分压的差为驱动力,利用所述第2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膜使所述空气中的CO2从所述第2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向CO2透过侧选择性地透过。<方案4>根据方案1所述的CO2分离系统,还具有:第1减压装置,其将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侧减压;第2CO2分离装置,其具有将CO2供给侧与CO2透过侧隔开的CO2透过膜;第2CO2供给侧导入流路,其从所述车辆的外部向所述第2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导入空气;及第2减压装置,其将所述第2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侧减压,所述CO2分离系统在(B)所述内燃机正在工作且所述车辆停止时,进行如下的第2模式:经由所述第1CO2供给侧导入流路而向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导入从所述内燃机产生的排气,且利用所述第1减压装置将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侧减压,由此,以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与CO2透过侧的CO2的分压的差为驱动力,利用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膜使所述排气中的CO2从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向CO2透过侧选择性地透过,所述CO2分离系统在(C)所述内燃机停止时,进行如下的第3模式:从所述车辆的外部经由所述第2CO2供给侧导入流路而向所述第2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导入空气,且利用所述第2减压装置将所述第2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侧减压,由此,以所述第2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与CO2透过侧的CO2的分压的差为驱动力,利用所述第2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膜使所述空气中的CO2从所述第2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向CO2透过侧选择性地透过。<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CO2分离系统,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与所述第2CO2分离装置是同一装置,所述第1CO2供给侧导入流路与所述第2CO2供给侧导入流路是同一流路,并且,所述第1减压装置与所述第2减压装置是同一装置。<方案6>根据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CO2分离系统,所述车辆还具有电动马达、由此切换所述内燃机及所述电动马达中的至少一方来用作动力的混合动力车辆。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将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的车辆中的排气中的CO2高效地分离的CO2分离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正在进行第1模式的本公开的CO2分离系统的一部分的一例的示意图。图2是正在进行第2模式的本公开的CO2分离系统的一部分的一例的示意图。图3是正在进行第3模式的本公开的CO2分离系统的一部分的一例的示意图。图4是能够进行第1模式、第2模式及第3模式的本公开的CO2分离系统的另一例的概略图。图5是能够进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搭载于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的车辆的CO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0 JP 2018-1173151.一种用于搭载于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的车辆的CO2分离系统,其中,具有:
内燃机;
第1CO2分离装置,其具有将CO2供给侧与CO2透过侧隔开的CO2透过膜;
第1CO2供给侧导入流路,其将从所述内燃机产生的排气向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导入;及
第1CO2透过侧导入流路,其从所述车辆的外部向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侧导入空气,
所述CO2分离系统在(A)所述内燃机正在工作且所述车辆正在行驶时,进行如下的第一模式:
经由所述第1CO2供给侧导入流路而向所述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导入从所述内燃机产生的排气,且利用行驶风从所述车辆的外部经由所述第1CO2透过侧导入流路而向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侧导入空气,由此,以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与CO2透过侧的CO2的分压的差为驱动力,利用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膜使所述排气中的CO2从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向CO2透过侧选择性地透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O2分离系统,
还具有将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侧减压的第1减压装置,
所述CO2分离系统在(B)所述内燃机正在工作且所述车辆停止时,进行如下的第2模式:
经由所述第1CO2供给侧导入流路而向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导入从所述内燃机产生的排气,且利用所述第1减压装置将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侧减压,由此,以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与CO2透过侧的CO2的分压的差为驱动力,利用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膜使所述排气中的CO2从所述第1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向CO2透过侧选择性地透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O2分离系统,还具有:
第2CO2分离装置,其具有将CO2供给侧与CO2透过侧隔开的CO2透过膜;
第2CO2供给侧导入流路,其从所述车辆的外部向所述第2CO2分离装置的CO2供给侧导入空气;及
第2减压装置,其将所述第2CO2分离装置的CO2透过侧减压,
所述CO2分离系统在(C)所述内燃机停止时,进行如下的第3模式:
从所述车辆的外部经由所述第2CO2供给侧导入流路而向所述第2CO2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山宏石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