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423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藻井式吊顶结构包括龙骨架、卡接件和面板,龙骨架包括框架和多个分布在框架顶部的吊件,四个卡接件对称的设置在框架的底部四角,具有可弯曲的立柱和一体设置在立柱侧壁,并倾斜向上的倒钩组件,面板顶部开设凹槽,凹槽的内壁四角与倒钩组件相对应的位置开设向上倾斜的槽孔组,龙骨架由框架和吊件一体成型,结构简单,不需要预先对龙骨架进行任何的组装即可开始对龙骨架的吊装,而且龙骨架与面板通过槽孔组与倒钩组件配合以卡接自锁的装配方式进行组装固定,替代传统的通过自攻螺钉安装的方式,整个安装过程工序少、快捷方便,耗费时间短。

A kind of caisson ceiling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吊顶工程
,具体为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吊顶一般有平板吊顶、异型吊顶、局部吊顶、格栅式吊顶、藻井式吊顶等五大类型。平板吊顶一般是以PVC板、铝扣板、石膏板、矿棉吸音板、玻璃纤维板、玻璃等材料,照明灯卧于顶部平面之内或吸于顶上,由于房间顶一般安排在卫生间、厨房、阳台和玄关等部位。目前藻井式吊顶结构一般包括吊杆、龙骨架和面层,而骨架里面包含了很多组装部件,例如主龙骨、次龙骨、轻钢骨等结构,结构复杂,而且需要通过螺栓或者螺钉组装,并且面板通过自攻螺钉安装在骨架上,整个安装过程复杂,耗费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结构简单,安装快速方便,耗费时间短。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的施工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其包括:龙骨架,包括框架和多个分布在所述框架顶部的吊件;卡接件,四个所述卡接件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底部四角,其具有可弯曲的立柱和一体设置在所述立柱侧壁,并倾斜向上的倒钩组件;面板,其顶部开设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四角与所述倒钩组件相对应的位置开设向上倾斜的槽孔组;其中,所述面板套设在所述框架上,当所述凹槽内壁与所述框架侧壁初始接触时,四个所述立柱相向弯曲,当所述槽孔组到达与所述倒钩组件对应位置时,所述立柱复原,且所述倒钩组件一一对应的插入至所述槽孔组内。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多个所述吊件对称分布在所述框架的顶部,其包括:竖直板,其一端部设置在所述框架顶部;折弯板,其一端部与所述竖直板的另一端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倒钩组件包括倒钩件一和倒钩件二,所述倒钩件一和所述倒钩件二垂直分布在所述立柱的侧壁;所述槽孔组包括槽孔一和槽孔二,所述槽孔一和槽孔二垂直分布在所述凹槽的边角;其中,当所述面板套设在所述框架上时,所述倒钩件一插入至所述槽孔一内,所述倒钩件二插入至所述孔二内。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立柱通过螺纹配合旋钮至所述框架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边框从下往上依次增大,所述凹槽的内径从上往下依次减小,当所述面板完全套设在所述框架上时,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所述框架的边框贴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放样;对需要吊顶的建筑结构屋顶测量长度、宽度和高度;根据采集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数据按1:1的比例通过电脑绘制出需要安装至建筑结构屋顶的前述的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的图纸;所述图纸包括龙骨架的图纸、卡接件的图纸和面板的图纸;步骤2:制模;将绘制的龙骨架和面板的图纸导入注塑机中,并通过注塑机按1:1的比例注塑制作龙骨架和面板;将绘制的卡接件的图纸导入孔数车床中,并通过数控车床雕刻制作卡接件;步骤3:模块组装;将四个卡接件旋钮至龙骨架的框架的底部四角的螺纹孔内,使四个卡接件固定在框架上;步骤4:整体安装;按照放样对吊顶的建筑结构屋顶测量的数据,在建筑结构屋顶分别开设与龙骨架上的吊件相配合的槽孔;将龙骨架输送至建筑结构屋顶,并通过人工将龙骨架扶正,使龙骨架上的吊件与建筑结构屋顶上的槽孔相对应,并通过膨胀螺钉将吊件固定在建筑结构屋顶,使龙骨架稳定的吊装在建筑屋顶上;将面板的凹槽与框架对齐,并将面板套设在框架上,并持续性的推动面板,直至倒钩组件插入至槽孔组内为止。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藻井式吊顶结构的施工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在所述步骤4中,通过机械吊装或者人工举升将所述龙骨架输送至建筑结构屋顶。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藻井式吊顶结构的施工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在所述步骤2中,通过数控车床将卡接件上雕刻外螺纹,在所述步骤3中,通过卡接件与框架底部四角的螺纹孔配合,将卡接件旋钮至框架底部的四角内。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藻井式吊顶结构的施工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步骤1中,通过墨斗弹线和激光测量的方式测量吊顶的建筑结构屋顶测量长度、宽度和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藻井式吊顶结构分割为龙骨架、卡接件和面板三个部分,并且龙骨架由框架和吊件一体成型,结构简单,不需要预先对龙骨架进行任何的组装即可开始对龙骨架的吊装,而且龙骨架与面板通过槽孔组与倒钩组件配合以卡接自锁的装配方式进行组装固定,替代传统的通过自攻螺钉安装的方式,整个安装过程工序少、快捷方便,耗费时间短。2、本专利技术的藻井式吊顶结构的施工方法,通过现场放样测量建筑结构屋顶的数据,并通过电脑绘制出需要安装至建筑结构屋顶的藻井式吊顶结构图纸,导入至注塑机和数控车床中,制备出相应的模件,实现工厂化预制,整个制备过程快速方便,并且与现场的建筑结构屋顶完美匹配,无需再次切割加工,并且在对藻井式吊顶结构现场吊顶安装时,无需对各分体模件做任何的预组装,并且龙骨架、卡接件和面板通过卡接自锁的装配方式进行组装固定,现场安装方便快速,工序少,尤其对于小面积的屋顶安装,一人则可完成施工安装,耗费时间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图2中的卡接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图1中的龙骨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结构简单,安装快速方便,耗费时间短。图1-图2示出的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和部分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2,本实施方式的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包括:龙骨架100、卡接件200和面板300。请参阅图1,龙骨架100由框架110和吊件120组成,框架110用于卡接件200配合将面板300吊装固定,多个吊件120分布在框架110的顶部,并与框架110一体成型,用于承受框架110、卡接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龙骨架,包括框架和多个分布在所述框架顶部的吊件;/n卡接件,四个所述卡接件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底部四角,其具有可弯曲的立柱和一体设置在所述立柱侧壁,并倾斜向上的倒钩组件;/n面板,其顶部开设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四角与所述倒钩组件相对应的位置开设向上倾斜的槽孔组;/n其中,所述面板套设在所述框架上,当所述凹槽内壁与所述框架侧壁初始接触时,四个所述立柱相向弯曲,当所述槽孔组到达与所述倒钩组件对应位置时,所述立柱复原,且所述倒钩组件一一对应的插入至所述槽孔组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龙骨架,包括框架和多个分布在所述框架顶部的吊件;
卡接件,四个所述卡接件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底部四角,其具有可弯曲的立柱和一体设置在所述立柱侧壁,并倾斜向上的倒钩组件;
面板,其顶部开设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四角与所述倒钩组件相对应的位置开设向上倾斜的槽孔组;
其中,所述面板套设在所述框架上,当所述凹槽内壁与所述框架侧壁初始接触时,四个所述立柱相向弯曲,当所述槽孔组到达与所述倒钩组件对应位置时,所述立柱复原,且所述倒钩组件一一对应的插入至所述槽孔组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吊件对称分布在所述框架的顶部,其包括:
竖直板,其一端部设置在所述框架顶部;
折弯板,其一端部与所述竖直板的另一端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组件包括倒钩件一和倒钩件二,所述倒钩件一和所述倒钩件二垂直分布在所述立柱的侧壁;
所述槽孔组包括槽孔一和槽孔二,所述槽孔一和槽孔二垂直分布在所述凹槽的边角;
其中,当所述面板套设在所述框架上时,所述倒钩件一插入至所述槽孔一内,所述倒钩件二插入至所述孔二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通过螺纹配合旋钮至所述框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边框从下往上依次增大,所述凹槽的内径从上往下依次减小,当所述面板完全套设在所述框架上时,所述凹槽的内壁与所述框架的边框贴合。


6.一种藻井式吊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瑞霞刘智志曹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