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422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开挖周边核心筒承台基础区域,于所述基础区域施工周边核心筒承台基础,在所述核心筒承台基础上安装竖向承重结构;S2、在所述基础区域上所述核心筒承台基础以外的位置处搭设支撑胎架;S3、在所述支撑胎架和所述竖向承重结构上方安装所述屋面桁架,待所述屋面桁架安装完成后拆除所述支撑胎架;S4、于所述屋面桁架下方由上而下逐层安装楼层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满足结构受力的顺序进行施工,便于获得悬挂结构实际的变形和受力情况,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安全性,优化了施工流程和吊装工艺,充分利用施工场地,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保证了施工质量,可广泛适用于悬挂结构的施工。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uspended build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悬挂式结构是以四个角位核心筒作为竖向承重结构,楼面结构的荷载通过吊柱、大跨度桁架传递至上述竖向承重结构上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这种结构往往能实现在建筑物的底层形成开放的自由空间,易于满足大空间的要求。对于楼层钢结构的施工,传统方式采用由下而上的逆作法进行施工,该施工方式与悬挂结构的受力原理相反,需要全程借助支撑胎架进行支撑,使得施工措施繁杂,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在拆除支撑胎架时,由于荷载的瞬间释放,容易导致结构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以满足结构受力的顺序进行施工,便于获得悬挂结构实际的变形和受力情况,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安全性,优化了施工流程和吊装工艺,充分利用施工场地,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保证了施工质量,可广泛适用于悬挂结构的施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开挖周边核心筒承台基础区域,于所述基础区域中施工周边核心筒承台基础,在所述核心筒承台基础上安装竖向承重结构;S2、在所述基础区域上所述核心筒承台基础以外的位置处搭设支撑胎架;S3、在所述支撑胎架和所述竖向承重结构上方安装所述屋面桁架,待所述屋面桁架安装完成后拆除所述支撑胎架;S4、于所述屋面桁架下方由上而下逐层安装楼层钢结构。>上述施工方案以先竖向承重结构、再屋面桁架、最后楼层钢结构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满足悬挂结构的受力原理,便于获得结构实际的变形和受力情况,可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对悬挂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安全性;另外,支撑胎架仅作为屋面桁架的临时支撑,对楼层钢结构的安装无需支撑胎架,避免了楼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平面布置冲突,节省了施工措施,同时,有别于逆作法后拆除支撑胎架时瞬间的荷载释放,保证了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开挖所述基础区域时,于所述基础区域的中间部位预留土体作为吊装场地。对于钢结构施工来说,吊装成本占施工成本的很大一部分,采用上述预留土体作为吊装场地的做法简化了吊装难度,极大的节省了吊装费用,且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空间作为施工场地,最大程度节省了施工空间,减少了建筑施工时对临近建筑的影响。本专利技术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竖向承重结构包括为钢结构核心筒剪力墙。通过钢结构核心筒剪力墙作为竖向承重结构,满足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要求。本专利技术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楼层钢结构安装完成后,开挖预留的所述土体,施工地下室钢结构,所述地下室钢结构施工结束后,由下而上逐层进行地下室和楼层的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需要大量模板、木方、钢管等周转材料以及钢筋、混凝土等主材,屋面桁架及楼层钢结构施工完成后提前插入地下室钢结构施工,然后再从地下室由下而上的进行混凝土施工,解决了材料吊装的问题,而且,先拆除支撑胎架并进行楼层钢结构施工,形成悬挂受力体系后,再浇注楼层混凝土,避免了传统的先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情况中,因拆除支撑胎架而导致已完工的混凝土楼板开裂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基础区域设有集排水系统,所述集排水系统包括位于所述土体顶部的截水沟和位于所述土体底部的排水沟。通过集排水系统,保证基础区域的长期干爽。本专利技术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基础区域上搭设所述支撑胎架的步骤包括:施工永久桩基础承台,于所述永久装基础承台上安装所述支撑胎架。利用永久桩基础承台作为支撑胎架的基础,有效保证支撑胎架底部的承载能力及抗倾覆能力,避免了因基础区域的沉降对屋面桁架安装的影响。本专利技术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胎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屋面桁架由若干段桁架拼接而成,搭设所述支撑胎架的步骤和安装所述屋面桁架的步骤交叉进行,首先搭设第一段桁架所对应的所有所述支撑胎架,再安装所述第一段桁架;然后搭设第二段桁架所对应的所有所述支撑胎架,再安装所述第二段桁架;以此类推,直至搭设完所述屋面桁架。通过上述方式,在进行楼层钢结构安装时可以不使用支撑胎架,可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平面布置冲突,节省了施工措施,有利于缩短施工总工期,更具可操作性,同时,有别于逆作法支撑胎架拆除时瞬间的荷载释放,保证了悬挂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安装所述楼层钢结构时,先依次吊装顶层的吊柱和顶层的钢梁,再由上而下依次吊装下一层的吊柱和下一层的钢梁,直至全部所述吊柱和所述钢梁吊装完成。上述楼层钢结构的安装对于屋面桁架及吊柱来说是一个逐渐加载过程,便于对悬挂结构的变形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核心筒承台基础的数量至少为四个,且呈矩阵布置,多个所述核心筒承台基础的中部以及相邻所述核心筒承台基础之间均布设有若干个所述支撑胎架。通过上述方法,使悬挂结构受力均衡、稳固且安全。本专利技术包括且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先安向承重结构、再屋面桁架、最后楼层钢结构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满足悬挂结构的受力原理,便于获得结构实际的变形和受力情况,可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对悬挂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检测,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安全性;2、本专利技术的支撑胎架仅作为屋面桁架的临时支撑,对楼层钢结构的安装无需支撑胎架,避免了楼层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平面布置冲突,节省了施工措施,同时,有别于逆作法后拆除支撑胎架时瞬间的荷载释放,保证了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3、本专利技术采用预留基础区域中间部位的土体作为吊装场地的做法简化了吊装难度,极大的节省了吊装费用,且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空间作为施工场地,最大程度节省了施工空间,减少了建筑施工时对临近建筑的影响;4、本专利技术在屋面桁架及楼层钢结构施工完成后提前插入地下室钢结构施工,然后再从地下室由下而上的进行混凝土施工,解决了材料吊装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传统的先进行混凝土施工的情况中,因拆除支撑胎架而导致已完工的混凝土楼板开裂的情况;5、本专利技术通过集排水系统,保证基础区域长期干爽;6、本专利技术利用核心筒承台基础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基础以及利用永久桩基础承台作为支撑胎架的基础,有效保证竖向承重结构和支撑胎架的承载能力及抗倾覆能力;7、本专利技术的采用支撑胎架和屋面桁架的交叉施工方式,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总工期;8、本专利技术由上而下逐层进行楼层钢结构的安装,对于屋面桁架及吊柱来说是一个逐渐加载过程,便于对悬挂结构的变形进行控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开挖周边核心筒承台基础区域,于所述基础区域中施工周边核心筒承台基础,在所述核心筒承台基础上安装竖向承重结构;/nS2、在所述基础区域上所述核心筒承台基础以外的位置处搭设支撑胎架;/nS3、在所述支撑胎架和所述竖向承重结构上方安装所述屋面桁架,待所述屋面桁架安装完成后拆除所述支撑胎架;/nS4、于所述屋面桁架下方由上而下逐层安装楼层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开挖周边核心筒承台基础区域,于所述基础区域中施工周边核心筒承台基础,在所述核心筒承台基础上安装竖向承重结构;
S2、在所述基础区域上所述核心筒承台基础以外的位置处搭设支撑胎架;
S3、在所述支撑胎架和所述竖向承重结构上方安装所述屋面桁架,待所述屋面桁架安装完成后拆除所述支撑胎架;
S4、于所述屋面桁架下方由上而下逐层安装楼层钢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开挖所述基础区域时,于所述基础区域的中间部位预留土体作为吊装场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承重结构为钢结构核心筒剪力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楼层钢结构安装完成后,开挖预留的所述土体,施工地下室钢结构,所述地下室钢结构施工结束后,由下而上逐层进行地下室和楼层的混凝土施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区域设有集排水系统,所述集排水系统包括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镇王彩明易臻辉舒阳洋向福军范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