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3886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该分离锥具有内腔以及连通内腔的进气口、排气口和集尘口;进气口位于分离锥的顶端的周向侧壁,排气口和集尘口分别位于分离锥轴向的顶端和底端;分离锥包括沿其轴向布设的至少两段变径段,每一变径段在由分离锥的顶端指向底端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减小。带尘气流通过进气口进入分离锥的内腔,形成向下运动的旋转气流。向下运动的旋转气流进入变径段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尘污依次与各个变径段的周向侧壁发生碰撞,从而向下坠落,进而从集气口被收集。也就是说,对气流进行至少两次尘气分离,从而有利于提高尘气分离效果,进而避免影响电机寿命和环境。

Vacuum cleaner, dust cup device and its separating c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尘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卫生、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吸尘器逐渐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电器。一般地,吸尘器具有多层过滤、分离气尘的尘杯装置,进入尘杯装置的气尘,进行旋风分离,尘污收集于集尘室,气体被排出。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尘杯装置,对于部分粒径较小的尘污无法得到分离,会随着气流排出,影响电机使用寿命,且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尘杯装置对部分粒径较小的尘污无法得到分离,会随着气流排出,影响电机使用寿命,且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吸尘器、尘杯装置及其分离锥。一种分离锥,具有内腔以及连通所述内腔的进气口、排气口和集尘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分离锥的顶端的周向侧壁,所述排气口和所述集尘口分别位于所述分离锥轴向的顶端和底端;所述分离锥包括沿其轴向布设的至少两段变径段,每一所述变径段在由所述分离锥的顶端指向底端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减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锥,其特征在于,具有内腔(b)以及连通所述内腔(b)的进气口(312)、排气口(314)和集尘口(316);所述进气口(312)位于所述分离锥(100)的顶端的周向侧壁,所述排气口(314)和所述集尘口(316)分别位于所述分离锥(100)轴向的顶端和底端;/n所述分离锥(100)包括沿其轴向布设的至少两段变径段(32),每一所述变径段(32)在由所述分离锥(100)的顶端指向底端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锥,其特征在于,具有内腔(b)以及连通所述内腔(b)的进气口(312)、排气口(314)和集尘口(316);所述进气口(312)位于所述分离锥(100)的顶端的周向侧壁,所述排气口(314)和所述集尘口(316)分别位于所述分离锥(100)轴向的顶端和底端;
所述分离锥(100)包括沿其轴向布设的至少两段变径段(32),每一所述变径段(32)在由所述分离锥(100)的顶端指向底端的方向上内径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锥(100)还包括第一直壁段(34),每相邻两段所述变径段(32)之间具有所述第一直壁段(34),所述第一直壁段(34)的内径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锥,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变径段(32)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直壁段(34)的周向内壁光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锥(100)还包括位于所述分离锥(100)顶端的第二直壁段(36),所述第二直壁段(36)的内径不变;
所述进气口(312)开设于所述第二直壁段(3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312)沿切向贯通所述第二直壁段(36)的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敏颜勇陈闪毅李锦坤李吉王德旭蔡木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