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3558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包括呈矩形状结构的基座、垂直固定于基座顶端左侧的支撑提升机构、垂直固定于基座顶端右侧的尖端接引设备、横向连接于支撑提升机构顶端呈“L”形结构的横板、以及固定安装在横板上的模拟带电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验者能自主改变金属片距离尖端引电球的位置,方便测试模拟带电云层的金属片与尖端引电球在不同距离下二极管的发光使用情况,有利于说明尖端接引雷电原理的可行性,说明雷电应用在原理上具有可行性,让该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有利于该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的推广使用。

An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device of lightning energy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
本技术涉及实验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雷电具有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是在瞬间释放的,所以具有很强大的破坏力,往往给人类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以此往往会谈之色变;在众多对雷电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防雷避雷,很少涉及到雷电能应用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向雷电能进行研究,总是想办法去利用这个巨大的能量能源,在研究雷电能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实验以及模拟装置;现有的雷电能实验模拟装置,实验装置整体的使用高度是固定不变的,在进行研究时,往往只采集一组或两组数据,无法有效的说明尖端接引雷电原理的可行性,便于对现实中雷电接引应用的进一步研究,亦有效说明了雷电应用在原理上具有可行性,不利于该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实验装置整体使用高度是固定不变的,在进行研究时,往往只采集一组或两组数据,无法有效的说明尖端接引雷电原理可行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包括呈矩形状结构的基座(1)、垂直固定于基座(1)顶端左侧的支撑提升机构(3)、垂直固定于基座(1)顶端右侧的尖端接引设备(2)、横向连接于支撑提升机构(3)顶端呈“L”形结构的横板(4)、以及固定安装在横板(4)上的模拟带电设备(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提升机构(3)由垂直固定于基座(1)顶端的螺柱(31)、螺纹套接于螺柱(31)外表面的螺旋推动架(32)、螺纹连接于螺柱(31)顶端的挡块(33)、以及位于螺柱(31)左侧并与基座(1)顶端左侧垂直相连的刻度尺(34)构成;所述横板(4)的顶端贯通开设有供螺柱(31)穿过呈圆形状的通孔(41),横板(4)的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包括呈矩形状结构的基座(1)、垂直固定于基座(1)顶端左侧的支撑提升机构(3)、垂直固定于基座(1)顶端右侧的尖端接引设备(2)、横向连接于支撑提升机构(3)顶端呈“L”形结构的横板(4)、以及固定安装在横板(4)上的模拟带电设备(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提升机构(3)由垂直固定于基座(1)顶端的螺柱(31)、螺纹套接于螺柱(31)外表面的螺旋推动架(32)、螺纹连接于螺柱(31)顶端的挡块(33)、以及位于螺柱(31)左侧并与基座(1)顶端左侧垂直相连的刻度尺(34)构成;所述横板(4)的顶端贯通开设有供螺柱(31)穿过呈圆形状的通孔(41),横板(4)的顶端左侧贯通开设有供刻度尺(34)垂直穿过呈矩形状的穿孔(42),横板(4)的底端开设有环形槽(43),环形槽(43)的环心与通孔(41)的孔心相重合,通孔(41)位于环形槽(43)的中部,横板(4)位于挡块与螺旋推动架(32)之间;螺旋推动架(32)包括螺纹套接于螺柱(31)外表面的套管(321)、呈中心对称分布固定在套管(321)外侧壁的四组手持杆(322)、以及对称固定在套管(321)外侧壁的增稳板(323);所述模拟带电设备(5)包括固定安装在横板(4)顶端右侧的高压发生器(51)、以及垂直固定在横板(4)底端右侧外形呈圆柱状的金属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再华王显毅金就砺田璐瑶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