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3558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包括呈矩形状结构的基座、垂直固定于基座顶端左侧的支撑提升机构、垂直固定于基座顶端右侧的尖端接引设备、横向连接于支撑提升机构顶端呈“L”形结构的横板、以及固定安装在横板上的模拟带电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验者能自主改变金属片距离尖端引电球的位置,方便测试模拟带电云层的金属片与尖端引电球在不同距离下二极管的发光使用情况,有利于说明尖端接引雷电原理的可行性,说明雷电应用在原理上具有可行性,让该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有利于该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的推广使用。

An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device of lightning energy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
本技术涉及实验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雷电具有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是在瞬间释放的,所以具有很强大的破坏力,往往给人类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以此往往会谈之色变;在众多对雷电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防雷避雷,很少涉及到雷电能应用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向雷电能进行研究,总是想办法去利用这个巨大的能量能源,在研究雷电能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大量的实验以及模拟装置;现有的雷电能实验模拟装置,实验装置整体的使用高度是固定不变的,在进行研究时,往往只采集一组或两组数据,无法有效的说明尖端接引雷电原理的可行性,便于对现实中雷电接引应用的进一步研究,亦有效说明了雷电应用在原理上具有可行性,不利于该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实验装置整体使用高度是固定不变的,在进行研究时,往往只采集一组或两组数据,无法有效的说明尖端接引雷电原理可行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包括呈矩形状结构的基座、垂直固定于基座顶端左侧的支撑提升机构、垂直固定于基座顶端右侧的尖端接引设备、横向连接于支撑提升机构顶端呈“L”形结构的横板、以及固定安装在横板上的模拟带电设备;所述支撑提升机构由垂直固定于基座顶端的螺柱、螺纹套接于螺柱外表面的螺旋推动架、螺纹连接于螺柱顶端的挡块、以及位于螺柱左侧并与基座顶端左侧垂直相连的刻度尺构成;所述横板的顶端贯通开设有供螺柱穿过呈圆形状的通孔,横板的顶端左侧贯通开设有供刻度尺垂直穿过呈矩形状的穿孔,横板的底端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环心与通孔的孔心相重合,通孔位于环形槽的中部,横板位于挡块与螺旋推动架之间;螺旋推动架包括螺纹套接于螺柱外表面的套管、呈中心对称分布固定在套管外侧壁的四组手持杆、以及对称固定在套管外侧壁的增稳板;所述模拟带电设备包括固定安装在横板顶端右侧的高压发生器、以及垂直固定在横板底端右侧外形呈圆柱状的金属片;所述尖端接引设备包括与金属片垂直相对并垂直固定在基座顶端内腔为中空结构的玻璃箱、安装在玻璃箱内腔底部的二极管、垂直固定于玻璃箱顶端中部的立板、以及安装在立板顶端的尖端引电球。优选的,所述高压发生器的负极通过导线与金属片电线相连,高压发生器的正极通过导线与二极管电线相连,二极管的一端与尖端引电球的尖端电性相连。优选的,所述增稳板的一端紧固连接在套管的外侧壁,增稳板的另一端斜向伸入环形槽的槽腔内,增稳板的顶端粘接有呈矩形状的橡胶垫。优选的,所述刻度尺的外表面涂覆有耐磨层,刻度尺的底端与基座顶面相接触的位置为“0”刻度标。优选的,所述手持杆的自由端固定有持握球,持握球的外表面为磨砂面,所述金属片为紫铜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支撑提升机构,改进了该实验模拟装置的整体结构,能够依靠实验者自主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螺旋推动架,改变横板在螺柱外侧壁的位置,以此来改变金属片距离尖端引电球的位置,方便测试模拟带电云层的金属片与尖端引电球在不同距离下二极管的发光使用情况,有利于说明尖端接引雷电原理的可行性,便于对现实中雷电接引应用的进一步研究,亦有效说明了雷电应用在原理上具有可行性,让该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有利于该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的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螺旋推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挡块的结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横板的结构正视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横板的结构仰视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实验原理图。图中:1基座、2尖端接引设备、21玻璃箱、22二极管、23立板、24尖端引电球、3支撑提升机构、31螺柱、32螺旋推动架、321套管、322手持杆、323增稳板、33挡块、34刻度尺、4横板、41通孔、42穿孔、43环形槽、5模拟带电设备、51高压发生器、52金属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包括呈矩形状结构的基座1、垂直固定于基座1顶端左侧的支撑提升机构3、垂直固定于基座1顶端右侧的尖端接引设备2、横向连接于支撑提升机构3顶端呈“L”形结构的横板4、以及固定安装在横板4上的模拟带电设备5;支撑提升机构3由垂直固定于基座1顶端的螺柱31、螺纹套接于螺柱31外表面的螺旋推动架32、螺纹连接于螺柱31顶端的挡块33、以及位于螺柱31左侧并与基座1顶端左侧垂直相连的刻度尺34构成;横板4的顶端贯通开设有供螺柱31穿过呈圆形状的通孔41,横板4的顶端左侧贯通开设有供刻度尺34垂直穿过呈矩形状的穿孔42,横板4的底端开设有环形槽43,环形槽43的环心与通孔41的孔心相重合,通孔41位于环形槽43的中部,横板4位于挡块与螺旋推动架32之间;螺旋推动架32包括螺纹套接于螺柱31外表面的套管321、呈中心对称分布固定在套管321外侧壁的四组手持杆322、以及对称固定在套管321外侧壁的增稳板323;模拟带电设备5包括固定安装在横板4顶端右侧的高压发生器51、以及垂直固定在横板4底端右侧外形呈圆柱状的金属片52;尖端接引设备2包括与金属片52垂直相对并垂直固定在基座1顶端内腔为中空结构的玻璃箱21、安装在玻璃箱21内腔底部的二极管22、垂直固定于玻璃箱21顶端中部的立板23、以及安装在立板23顶端的尖端引电球24。其中,尖端引电球24运用了尖端放电原理,尖端放电原理为:尖端放电属于一种电晕放电;是在强电场作用下,物体尖锐部分发生的一种放电现象;尖端放电的形式主要有电晕放电和火花放电两种;尖端放电的发生与周围环境情况有关。高压发生器51的负极通过导线与金属片52电线相连,高压发生器51的正极通过导线与二极管22电线相连,二极管22的一端与尖端引电球24的尖端电性相连。增稳板323的一端紧固连接在套管321的外侧壁,增稳板323的另一端斜向伸入环形槽43的槽腔内,增稳板323的顶端粘接有呈矩形状的橡胶垫;橡胶垫的设定,能够降低增稳板323对环形槽43造成的接触磨损,从而延长增稳板323以及环形槽43的使用期限。刻度尺34的外表面涂覆有耐磨层,耐磨层的设置,能够增强刻度尺34的耐磨性能,降低刻度尺34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磨损,防止刻度尺34表面被摩擦损坏,对刻度尺34上的刻度标进行有效保护,延长了刻度尺34的使用寿命。刻度尺34的底端与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包括呈矩形状结构的基座(1)、垂直固定于基座(1)顶端左侧的支撑提升机构(3)、垂直固定于基座(1)顶端右侧的尖端接引设备(2)、横向连接于支撑提升机构(3)顶端呈“L”形结构的横板(4)、以及固定安装在横板(4)上的模拟带电设备(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提升机构(3)由垂直固定于基座(1)顶端的螺柱(31)、螺纹套接于螺柱(31)外表面的螺旋推动架(32)、螺纹连接于螺柱(31)顶端的挡块(33)、以及位于螺柱(31)左侧并与基座(1)顶端左侧垂直相连的刻度尺(34)构成;所述横板(4)的顶端贯通开设有供螺柱(31)穿过呈圆形状的通孔(41),横板(4)的顶端左侧贯通开设有供刻度尺(34)垂直穿过呈矩形状的穿孔(42),横板(4)的底端开设有环形槽(43),环形槽(43)的环心与通孔(41)的孔心相重合,通孔(41)位于环形槽(43)的中部,横板(4)位于挡块与螺旋推动架(32)之间;螺旋推动架(32)包括螺纹套接于螺柱(31)外表面的套管(321)、呈中心对称分布固定在套管(321)外侧壁的四组手持杆(322)、以及对称固定在套管(321)外侧壁的增稳板(323);所述模拟带电设备(5)包括固定安装在横板(4)顶端右侧的高压发生器(51)、以及垂直固定在横板(4)底端右侧外形呈圆柱状的金属片(52);所述尖端接引设备(2)包括与金属片(52)垂直相对并垂直固定在基座(1)顶端内腔为中空结构的玻璃箱(21)、安装在玻璃箱(21)内腔底部的二极管(22)、垂直固定于玻璃箱(21)顶端中部的立板(23)、以及安装在立板(23)顶端的尖端引电球(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电能应用实验模拟装置,包括呈矩形状结构的基座(1)、垂直固定于基座(1)顶端左侧的支撑提升机构(3)、垂直固定于基座(1)顶端右侧的尖端接引设备(2)、横向连接于支撑提升机构(3)顶端呈“L”形结构的横板(4)、以及固定安装在横板(4)上的模拟带电设备(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提升机构(3)由垂直固定于基座(1)顶端的螺柱(31)、螺纹套接于螺柱(31)外表面的螺旋推动架(32)、螺纹连接于螺柱(31)顶端的挡块(33)、以及位于螺柱(31)左侧并与基座(1)顶端左侧垂直相连的刻度尺(34)构成;所述横板(4)的顶端贯通开设有供螺柱(31)穿过呈圆形状的通孔(41),横板(4)的顶端左侧贯通开设有供刻度尺(34)垂直穿过呈矩形状的穿孔(42),横板(4)的底端开设有环形槽(43),环形槽(43)的环心与通孔(41)的孔心相重合,通孔(41)位于环形槽(43)的中部,横板(4)位于挡块与螺旋推动架(32)之间;螺旋推动架(32)包括螺纹套接于螺柱(31)外表面的套管(321)、呈中心对称分布固定在套管(321)外侧壁的四组手持杆(322)、以及对称固定在套管(321)外侧壁的增稳板(323);所述模拟带电设备(5)包括固定安装在横板(4)顶端右侧的高压发生器(51)、以及垂直固定在横板(4)底端右侧外形呈圆柱状的金属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再华王显毅金就砺田璐瑶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