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工作区的保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40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机床工作区用的保护板,包括多个部分,用联接件可动地互相联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这些部分取形成框架式(1,4至7),安排成分别互相套入并能通过联接件互相移动,各个框架的最大位移量比最邻近的较大框架的桥宽小。(*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床上工作区的保护板(护板),包括许多用联接件互相联接并可以活动的部分。现代的机床和加工中心上,尤其是用来加工工件的,往往在后侧用隔墙把工作空间和机床部件遮断,以保护后侧部分不会被冷却液,切屑或其他材料所沾污。隔墙通常取遮檐板或帘板的形式,即使在工件与工作刀具之间有不同的相对位置与运动时,仍能保持它们的保护作用。由于迄今所用的帘板只有一个自由度,即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收缩或者伸展,就必须用多个彼此互相排列成直角的单个帘板式元件,才能在机床主轴和工作台的所有位置覆盖相应机床的全部工作区域。这样众多的单个帘板式元件使结构复杂。而且,还存在着在单个帘板式元件联接处防护工件或冷部液的密封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基本设想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保护板,它在两个方向内使整个工作区从后侧对机床部件得到可靠的遮断。本专利技术这样解决这问题,各部分呈框架形式,可以依次互相插入,通过联接件可以互相移动,单个各框架最大移动量小于最接近的较大框架的桥宽。本专利技术的保护板有多个框架,互相逐个插入并可彼此相对移动,最外端的框架和机床的部件固定相联,譬如机床的可移动水平工作台,而最里面的框架可以和机床滑座有刚性联接,譬如可垂直移动的主轴罩(housing)。框架可以是多边形,圆形或弧形的,并用特殊的联接件互相联接。内框架可以分别在各自的形状相同但尺寸较大的外架框内移动,同心布置的内框架在两个坐标轴方向内分别向内伸出大约桥宽的一半。两个框架至少用两个联接件相联,使框架的活动受到限制并协调。对矩形框架,联接件最好取可滑移的栅门形式,以保证所有框架的正常活动。最里面的框架部分安排得靠近活动的机床主轴是比较合适的,在直立平面内也是这样。当最里面的框架的外边贴近相邻的外框架的外边上时,最内框架在相邻外框架的偏移达到最大。即使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两框架协调的桥宽,仍然有某种重叠,因而保证了工作区的封盖。所有用框架最好尽可能对称地移动,而且不该出现每个单框架首先相对其邻框架出现最大偏移。这能以设立合适的联接件来达到。在可滑移栅门形式的联接件优选实施例中,彼此交叉的支条在交叉点柔性地联到单个框架上,因此框架的(例如最里面的框架)偏移运动由滑移栅门对称地传递到另一(外面的)框架上。特别对于圆或椭圆形的框架形状,也可以用其他元件作为联接件来联接单个框架,使它们能在两个坐标内活动并保证把运动从一框架传送到另一框架。为得到单框架最大可能的偏移量及在框架后部联接件具有有利的安排,框架最好有U形的截面,其最长的分支成为框架前侧,而在较短的分支上铰接有联接件。U形截面的中央桥的长度各个框架都不同,以使框架随着偏移运动而彼此互相滑入。前侧分支取得较长是为了即使框架有最大的偏移量时,相邻框架的前侧分支仍能保持紧密的遮盖。最外面的框架应该予以加固并且同时形成一个机床保护盖的支承架,这样是有利的,其重量及结构要求可以大为降低。在所有偏移位置为了保证各个框架之间对液体和固态颗粒有效的密封,常在前侧桥支的端边上采用密封条,例如橡胶或类似的密封条。从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并参考附图,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及特点,其中附图说明图1表示在中间位置时护板的前侧;图2表示根据图1包括联接件在内的护板的后侧;图3是按图1所示护板的侧视图;图3a是按图3所示护板的放大截面图;图4表示在偏移位置中护板的前侧;图5及图6分别表示按图4所示护板的侧视与后视图。所示护板是为一万能钻铣床设计,用来保护后部的机械敏感机床部件的,象带导轨的机床台架,防止被切屑或工作液或冷却液沾污,而不影响被夹紧的工件与工作主轴之间的相对运动。为此目的,护板包括有内段,此处是矩形的,有缺口2,工作主轴由此穿过并有适当的密封安排在其间,或者紧定在它上面或者在它的零件之一上。内段1被多个矩形框架4至7所包围,其中的外框架7联装到机床的部件8上,譬如,机床台架或床身上,框架4至6在直立平面内可以彼此相对移动。从图2,3及3a可以看到,内段1有U形的棱边9,它的后分支10上,两完全相反的可滑移栅门13,14的两端杆条11a,11b与12a,12b分别绕枢轴15,16铰接着。如图2与图6中所示,内段1和框架4至7以相对可移动的方式用可滑移栅门13,14作为联接件互相联接。每个可滑移栅门13,14的两外端杆条铰接在外框7的后分支7c上,分别绕枢轴17可以相反的方向转动(比较图3及3a)。中间框架4至6用各自的滑移栅门13,14的等长交叉杆条19至22相互联接。杆条19至22的每个交叉点上有框轴23,24,位置分别在框架4至6的后分支上。框架4至6截面呈U形。杆条19至22在它们的两端互相铰接。如在图3,3a,及5中特别表示的,U形棱边9和U形框架4至7的开口宽度从内到外逐渐递增,亦即各个中间桥长度递增,尺寸定得内段1与框架4到7随着工作主轴3(见图5)的偏移运动而能逐个彼此滑入。棱边的后分支与诸框架长度由内到外递减,这样可以保证即使在完全推入的状态下仍能有足够的伸出,同时避免杆条及滑移栅门13,14枢轴的冲撞。如在放大截面图3a中所示,外框架7的后分支7c最短,中央桥7b′最长,前桥7a的长度则比最邻近的内框架6的最大偏移量s还大。在所示实施例中,这情况同样适用于其余的框架4,5,6的前侧分支6a,5a。在每个前侧分支4a-6a的端边上分别固定有带或不带密封凸缘的用合适材料做的周边密封条25。密封条25由最近邻的内框架的前侧分支所支托,呈密封滑动接触。按图3a,厚度向内增加的滑片与垫圈27可以用在支承或联接15,16,23上。上面描述的护板起如下作用当工作主轴3以图1中所示的中心位置被移到例如图4中所示最大偏移位置时,内段1被主轴3带动一起移动。同时框架4至6由于滑移栅门13,14的运动联系也实现相关的偏移运动。由于框架4至6的前侧分支的长度1比最大的偏移量s略大,因此而使在最大偏移位置上所有前分支都能保持连续的覆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所示实施例。其他适当的联接件如弹簧或铰接的连杆系统都可以用来代替滑移栅门以传递内段1与/或外框架7的运动到护板的其他元件。而且,棱边和框架的U形截面也可以用其他形式代替,只要在最大偏移位置上框架元件的前侧能保证有充分的覆盖。最后,框架元件的前侧保证有充分的覆盖。最后,框架元件也可以有圆或椭圆形而不是多边形。虽然,譬如为了减少摩损,最好所有框架同时作成比例的偏移运动;在特定的应用场合也可适用于逐个移动框架。再者,外框架可以加强形成支持架来作为机床的护盖,因而至今需要护盖的支承结构就可以取消。还有,已经证明滑移栅门13,14不需排成如图2中所示水平的状态,而把联接的框轴15,16分别安排在各框架1至7中的上角,这样,各个框架都得到一种悬挂的支承,而滑移栅门的联接元件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不会有碰撞的危险。此外,可以安排两个或更多滑移栅门。权利要求1.机床工作区的保护板,包括多个通过联接件可动地互相联接的部分,其特征在于各部分呈框架形式(1,4至7),逐个互相套接并通过联接件可以彼此移动,各框架的最大位移量比最近的较大框架的桥宽小。2.根据权利要求1的保护板,其特征在于框架有U形截面,开口向内,其前分支重叠而在后分支上安排有联接件,内框架的U形截面的口宽小于外框架的口宽。3.根据权利要求1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机床工作区的保护板,包括多个通过联接件可动地互相联接的部分, 其特征在于: 各部分呈框架形式(1,4至7),逐个互相套接并通过联接件可以彼此移动,各框架的最大位移量比最近的较大框架的桥宽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盖斯勒
申请(专利权)人:德克尔马霍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