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升降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08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升降梯,包括底座、平行设置的一级踏板和二级踏板、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一级踏板和二级踏板两侧的折叠支撑机构;所述折叠支撑机构包括下斜撑、上斜撑、以及相互平行设置的主立柱、上副立柱和下副立柱,所述主立柱上端与二级踏板铰接、中部与一级踏板铰接、下端与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上副立柱两端分别与一级踏板和二级踏板铰接,所述下副立柱两端分别与一级踏板和底座铰接,所述下斜撑下端与底座可转动连接、上端与上斜撑的下端铰接,所述上斜撑的上端与一级踏板铰接。本折叠式升降梯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在展开和降低过程中,需要的活动空间小,且折叠收拢后,一级踏板和二级踏板可很好的覆盖在底座上,占据的空间小。

A folding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升降梯
本技术涉及一种梯子,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升降梯。
技术介绍
折叠梯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用于攀高的工具,但现有的很多折叠梯,折叠后的净高度相对较高,并且在折叠梯折叠和展开过程中,折叠梯需要的活动空间大,因此对于一些有安装空间要求的场地和设备,普通的折叠梯无法满足其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升降梯,结构简单,展开和折叠过程需要的活动空间小,且折叠后体积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式升降梯,包括底座、平行设置的一级踏板和二级踏板、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一级踏板和二级踏板两侧的折叠支撑机构;所述折叠支撑机构包括下斜撑、上斜撑、以及相互平行设置的主立柱、上副立柱和下副立柱,所述主立柱上端与二级踏板铰接、中部与一级踏板铰接、下端与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上副立柱两端分别与一级踏板和二级踏板铰接,所述下副立柱两端分别与一级踏板和底座铰接,所述下斜撑下端与底座可转动连接、上端与上斜撑的下端铰接,所述上斜撑的上端与一级踏板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支撑机构还包括止动结构,所述止动结构用于限制下斜撑转动。优选地,所述止动结构包括设在上斜撑上的上抵靠部和设在下斜撑上的下抵靠部,当所述下斜撑转动至上抵靠部与下抵靠部相抵靠时、上抵靠部和下抵靠部一起限制下斜撑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支撑机构还包括缓冲弹簧,所述上斜撑设有上安装销,所述下斜撑设有下安装销,所述缓冲弹簧两端分别与上安装销和下安装销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支撑机构还包括两个可伸缩的气撑杆,所述两个气撑杆的上端都与一级踏板铰接、下端分别与下副立柱和主立柱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支撑机构还包括一端固定在一级踏板下端面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下副立柱上端铰接,所述连接杆与一级踏板相平行。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主转动轴,所述两个折叠支撑机构的下斜撑下端与主转动轴相连,所述主转动轴带动下斜撑同步转动。优选地,所述下斜撑下端设有非圆形的安装孔,所述主转动轴上设有一段轴连接段,所述轴连接段与安装孔相适配,所述安装孔套接在主转动轴的轴连接段上。优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两个平行且对称地设置在一级踏板和二级踏板两侧的底框、以及与主转动轴平行设置的副转动轴;所述主转动轴和副转动轴的两端都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框中,所述下副立柱与底框铰接,所述主立柱的下端套接在副转动轴上。进一步地,所述主转动轴通过连接轴和联轴器与直角减速机相连,所述直角减速机驱动主转动轴转动、或者将主转动轴锁定。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折叠式升降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一级踏板和二级踏板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折叠支撑机构,折叠支撑机构的下斜撑为折叠支撑机构中的主动件,通过下斜撑相对底座的转动驱动折叠支撑机构展开或收拢,从而将一级踏板和二级踏板升高、并支撑住好,或者将一级踏板和二级踏板收拢至覆盖在底座上。本技术涉及的折叠式升降梯,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在展开和降低过程中,需要的活动空间小,且折叠收拢后,一级踏板和二级踏板可很好的覆盖在底座上,占据的空间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折叠式升降梯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折叠式升降梯在展开状态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升降式折叠在梯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折叠支撑机构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A圈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中折叠支撑机构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B圈放大图。图10为本技术中下斜撑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中上斜撑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折叠式升降梯的安装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一级踏板2二级踏板3副转动轴4主转动轴5下斜撑51下抵靠部52下安装销53安装孔6上斜撑61上抵靠部62上安装销7主立柱8上副立柱9下副立柱10气撑杆11连接杆12底框13直角减速机14安装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4以及图9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式升降梯,包括底座、平行设置的一级踏板1和二级踏板2、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一级踏板1和二级踏板2两侧的折叠支撑机构;折叠支撑机构包括下斜撑5、上斜撑6、以及相互平行设置的主立柱7、上副立柱8和下副立柱9,主立柱7上端与二级踏板2铰接、中部与一级踏板1铰接、下端与底座可转动连接,上副立柱8两端分别与一级踏板1和二级踏板2铰接,下副立柱9两端分别与一级踏板1和底座铰接,下斜撑5下端与底座可转动连接、上端与上斜撑6的下端铰接,上斜撑6的上端与一级踏板1铰接。具体地,如图1和图3,主立柱7、上副立柱8、下副立柱9都位于一级踏板1和二级踏板2的侧边。本技术涉及的折叠式升降梯工作原理如下:一级踏板1、二级踏板2、主立柱7,上副立柱8形成平行四边形的四连杆机构,二级踏板2、底座、主立柱7,下副立柱9形成平行四边形的四连杆机构,因此转动过程中,一级踏板1和二级踏板2只能平动,一级踏板1、二级踏板2始终相互平行。如图5和图6所示,折叠式升降梯处于折叠收拢状态,一级踏板1和二级踏板2覆盖在底座上,如图6和图7所示,此时折叠支撑机构处折叠收拢状态,下斜撑5、上斜撑6、以及主立柱7、上副立柱8和下副立柱9都收拢靠近底座,上斜撑6的上端靠近下斜撑5的下端一侧,下斜撑5和上斜撑6之间具有一定夹角。下斜撑5为折叠支撑机构中的主动件,通过下斜撑5相对底座的转动驱动折叠支撑机构展开或收拢。具体地,当需要对折叠式升降梯进行展开时,参考图6至图9,在图6所示的图面内,使两个折叠支撑机构的下斜撑5同步地顺时针向上转动,下斜撑5的上端带动上斜撑6向上运动,上斜撑6带动一级踏板1向上升高,一级踏板1带动下副立柱9和主立柱7顺时针向上转动,同时,一级踏板1带动上斜撑6绕上斜撑6与下斜撑5之间的铰接轴相对于下斜撑5逆时针向上转动,主立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升降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平行设置的一级踏板(1)和二级踏板(2)、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一级踏板(1)和二级踏板(2)两侧的折叠支撑机构;所述折叠支撑机构包括下斜撑(5)、上斜撑(6)、以及相互平行设置的主立柱(7)、上副立柱(8)和下副立柱(9),所述主立柱(7)上端与二级踏板(2)铰接、中部与一级踏板(1)铰接、下端与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上副立柱(8)两端分别与一级踏板(1)和二级踏板(2)铰接,所述下副立柱(9)两端分别与一级踏板(1)和底座铰接,所述下斜撑(5)下端与底座可转动连接、上端与上斜撑(6)的下端铰接,所述上斜撑(6)的上端与一级踏板(1)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升降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平行设置的一级踏板(1)和二级踏板(2)、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一级踏板(1)和二级踏板(2)两侧的折叠支撑机构;所述折叠支撑机构包括下斜撑(5)、上斜撑(6)、以及相互平行设置的主立柱(7)、上副立柱(8)和下副立柱(9),所述主立柱(7)上端与二级踏板(2)铰接、中部与一级踏板(1)铰接、下端与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上副立柱(8)两端分别与一级踏板(1)和二级踏板(2)铰接,所述下副立柱(9)两端分别与一级踏板(1)和底座铰接,所述下斜撑(5)下端与底座可转动连接、上端与上斜撑(6)的下端铰接,所述上斜撑(6)的上端与一级踏板(1)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升降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撑机构还包括止动结构,所述止动结构用于限制下斜撑(5)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升降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结构包括设在上斜撑(6)上的上抵靠部(61)和设在下斜撑(5)上的下抵靠部(51),当所述下斜撑(5)转动至上抵靠部(61)与下抵靠部(51)相抵靠时、上抵靠部(61)和下抵靠部(51)一起限制下斜撑(5)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升降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撑机构还包括缓冲弹簧,所述上斜撑(6)设有上安装销(62),所述下斜撑(5)设有下安装销(52),所述缓冲弹簧两端分别与上安装销(62)和下安装销(5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升降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撑机构还包括两个可伸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童舟胡巧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恒润申启多媒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