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桂荣专利>正文

一种非机械机动车多层立体停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303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机械机动车多层立体停车系统,包括停车单元及用于出入该停车单元的出入口通道。该停车单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多层停车库,每层所述停车库的底板上均布置有停车位和行车道;每相邻两层停车库之间均设置有用于连通这两层停车库的汽车坡道;顶层停车库的顶板上设置有贯通孔作为排烟采光通风口;各层停车库的顶板上均设置贯通孔作为层间开洞;顶层停车库的顶板底部设置有多个车库集成设备管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多层地上及地下停车库,可减少地下车库埋深或者地上车库建筑高度约达到25%~30%,从而有效降低建设成本的投入以及建筑物使用中的能源消耗,并为创造生态建筑提供了有利条件。

A multi-layer three-dimensional parking system for non mechanical mot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机械机动车多层立体停车系统
本技术属于停车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非机械机动车多层立体停车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机动车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必备品,因此对于机动车库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现阶段新建及改建建筑物中大量设计及兴建机动车停车场库,主要采用平层停车为主。由于各层之间采用汽车坡道连通,设备管线均匀布置,未有效集中,增大了停车库层高。现阶段常规机动车停车库存在层高过高、地下埋置过深、内部环境差、通风采光不佳等问题;现行停车库工程周期过长、成本过高,另外,目前大量的机动车停车库还存在无法给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的实际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非机械机动车多层立体停车系统,其通过降低层高、减少地下停车场埋深等方式提高经济型,另外也极大改善了停车库内部环境,提升了使用感受。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机械机动车多层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停车单元及用于出入该停车单元的出入口通道,该停车单元包括上下布置的多层停车库,其中,每层所述停车库的底板上均布置有停车位和行车道;每相邻两层停车库之间均设置有用于连通这两层停车库的汽车坡道;除顶层停车库外,其他各层停车库的顶板上均设置贯通孔作为层间开洞并且每层停车库的顶板上的层间开洞均设置有多个,从而使这些停车库的顶板呈镂空结构,每条所述层间开洞均呈长方形并且边缘均设置有防护围栏;顶层停车库的顶板上设置有贯通孔作为排烟采光通风口,排烟采光通风口设置有多个,从而使得顶层停车库的顶板呈镂空结构,每个所述排烟采光通风口的边缘均设置有防护围栏;顶层停车库的顶板底部设置有多个车库集成设备管线,并且每个所述车库集成设备管线分别对应设置在与顶层停车库相邻的停车库顶板上的层间开洞的正上方。优选地,对于顶板开有层间开洞的相邻两层停车库而言,上层停车库的层间开洞位于下层停车库的层间开洞的正上方。优选地,对于顶层停车库和与该顶层停车库相邻的停车库而言,其中一些排烟采光通风口对应设置于层间开洞的正上方。优选地,每层所述停车库的层高为2.8米~2.9米。优选地,其中一些所述排烟采光通风口设置在所述车库集成设备管线的旁边。优选地,其中一些所述排烟采光通风口设置在与顶层停车库相邻的停车库的行车道的上方。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技术主要面向大中型、多层停车库进行运用,它是在传统停车库的基础上,综合了停车位、行车道、车库集成设备管线、出入口坡道、连通不同楼层的汽车坡道、层间开洞、排烟采光通风口等布局后将车库层高在合规合理的前提下达到了最优。在平面布局中,除设置停车区及行车道以外,在顶板上增加了贯通孔作为层间开洞,同时在顶层停车库的顶板设置排烟采光通风口,层间开洞的正上方可以布置各种车库集成设备管线,同时层间开洞也可与排烟采光通风口一同作用,具有自然通风采光及排烟的功能,改善了停车空间的使用环境。2)本技术适用于多层地上及地下停车库,可大幅减少地下室埋深或者地上建筑高度,减少的高度约达到25%~30%,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的投入以及建筑物使用中的能源消耗,同时也为创造生态建筑创造了有利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两层地下停车库的地下一层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两层地下停车库的地下二层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两层地下停车库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图3所示,一种非机械机动车多层立体停车系统,包括停车单元及用于出入该停车单元的出入口坡道4,该停车单元包括上下布置的多层停车库,其中,每层所述停车库的底板上均布置有停车位1和行车道2,以用于在车辆进入停车库后进行停车和行车;每相邻两层停车库之间均设置有用于连通这两层停车库的汽车坡道5,这样车辆就可以在所有的停车库之间进行自由通行了;顶层停车库的顶板上设置有贯通孔作为排烟采光通风口7,排烟采光通风口7设置有多个,从而使得顶层停车库的顶板呈镂空结构,利用采光通风天窗进行自然排烟,可以达到取消排烟道的作用以及改善车库使用环境的效果,每个所述排烟采光通风口7的边缘均设置有防护围栏,防护围栏的顶部可以设置栏杆或天窗;顶层停车库的顶板底部设置有多个车库集成设备管线3,并且每个所述车库集成设备管线3分别对应设置在与顶层停车库相邻的停车库顶板上的层间开洞6的正上方,每个所述车库集成设备管线3的旁边均设置所述排烟采光通风口7。除顶层停车库外,其他各层停车库的顶板上均设置贯通孔作为层间开洞6并且每层停车库的顶板上的层间开洞6均设置有多个,从而使这些停车库的顶板呈镂空结构,每条所述层间开洞6均呈长方形并且边缘均设置有防护围栏,防护围栏的顶部可以设置栏杆或天窗;需要说明的是,除顶层停车库的顶板外,其他各层停车库的顶板又是其上一层停车库的底板;除底层停车库外,其他各层停车库的底板又是其下一层停车库的顶板。进一步,对于顶板开有层间开洞6的相邻两层停车库而言,上层停车库的层间开洞6位于下层停车库的层间开洞6的正上方,对于顶层停车库和与该顶层停车库相邻的停车库而言,其中一些排烟采光通风口7对应设置于层间开洞6的正上方,这样可以使得层间开洞6也可与排烟采光通风口7一同作用,具有自然通风采光及排烟的功能,明显改善了停车空间的使用环境。进一步,每层所述停车库的顶板底部均设置有多条横梁9,以用于提高各层停车库的空间刚度。进一步,每层所述停车库均设置有人员疏散楼梯8,便于进行安全逃生。进一步,每层所述停车库的层高为2.8米~2.9米,可以相对于传统的立体停车库降低达到25%~30%,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的投入以及建筑物使用中能源消耗,同时也为创造生态建筑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技术的各层停车库之间通过汽车坡道5相互连通,所有主要车库集成设备管线3在层间开洞6正上方的设备集成区域集中布置,避免进入到停车位1区域上空或行车道2区后对于层高产生不利影响。通过此措施,每层停车库层高可相对于传统的停车库减少50cm~60cm,但车辆行驶的主要通道的净空均满足规范要求与舒适度需求,且车辆由驾驶员自行选择通过出入口坡道4、连通不同楼层的汽车坡道5以及行车道2驶入停车位1,无需借助机械设备改变停车位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机械机动车多层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停车单元及用于出入该停车单元的出入口通道,该停车单元包括上下布置的多层停车库,其中,/n每层停车库的底板上均布置有停车位和行车道;/n每相邻两层停车库之间均设置有用于连通这两层停车库的汽车坡道;/n除顶层停车库外,其他各层停车库的顶板上均设置贯通孔作为层间开洞并且每层停车库的顶板上的层间开洞均设置有多个,从而使层间停车库的顶板呈镂空结构,层间开洞均呈长方形并且边缘均设置有防护围栏;/n顶层停车库的顶板上设置有贯通孔作为排烟采光通风口,排烟采光通风口设置有多个,从而使得顶层停车库的顶板呈镂空结构,每个排烟采光通风口的边缘均设置有防护围栏;/n顶层停车库的顶板底部设置有多个车库集成设备管线,并且每个所述车库集成设备管线分别对应设置在与顶层停车库相邻的停车库顶板上的层间开洞的正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机械机动车多层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停车单元及用于出入该停车单元的出入口通道,该停车单元包括上下布置的多层停车库,其中,
每层停车库的底板上均布置有停车位和行车道;
每相邻两层停车库之间均设置有用于连通这两层停车库的汽车坡道;
除顶层停车库外,其他各层停车库的顶板上均设置贯通孔作为层间开洞并且每层停车库的顶板上的层间开洞均设置有多个,从而使层间停车库的顶板呈镂空结构,层间开洞均呈长方形并且边缘均设置有防护围栏;
顶层停车库的顶板上设置有贯通孔作为排烟采光通风口,排烟采光通风口设置有多个,从而使得顶层停车库的顶板呈镂空结构,每个排烟采光通风口的边缘均设置有防护围栏;
顶层停车库的顶板底部设置有多个车库集成设备管线,并且每个所述车库集成设备管线分别对应设置在与顶层停车库相邻的停车库顶板上的层间开洞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桂荣
申请(专利权)人:梁桂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