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99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拉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包括连接上板、叠层橡胶隔震元件、连接下板和抗拉固定柱,连接上板固定连接在叠层橡胶隔震元件的上表面,叠层橡胶隔震元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下板,叠层橡胶隔震元件包括外层橡胶、叠层橡胶和钢板,叠层橡胶与钢板彼此交错堆叠放置,叠层橡胶隔震元件的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抗拉固定柱,抗拉固定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上板、连接下板焊接连接,抗拉固定柱包括上固定套、中心柱和下固定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连接上板和连接下板之间设有呈环形分布的抗拉固定柱,提高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抗拉强度的,配合在抗拉固定柱两端的连接处设有加强肋,提高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抗剪强度。

A kind of tensile laminated rubber isolation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叠层橡胶隔震支座
本技术涉及建筑构件
,具体为一种抗拉叠层橡胶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是防震工程中常用的二维隔震构件,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可以承载建筑物恒定载荷,具有良好的隔震作用。而隔震的作用在于将结构与可能引起结构破坏的地震或震动隔开,以达到保护结构的目的,这种分隔一般通过增加系统的柔性和提供适当的阻尼来实现,增加系统的柔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除构件与地面震动的偶联关系,适当的阻尼用于消耗地震输入的能量,增加系统的柔性和提供适当的阻尼两者的联合作用,保护了结构的安全。目前,市场中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抗拉强度较差,在承受较大的拉伸作用力时容易使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受损,且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在发生震动时还受到横向剪切力的影响,同样容易使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损坏。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叠层橡胶隔震支座,通过在连接上板和连接下板之间设有呈环形分布的抗拉固定柱,提高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抗拉强度的,配合在抗拉固定柱两端的连接处设有加强肋,提高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抗剪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拉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包括连接上板、叠层橡胶隔震元件、连接下板和抗拉固定柱,所述连接上板固定连接在叠层橡胶隔震元件的上表面,所述叠层橡胶隔震元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下板,所述叠层橡胶隔震元件包括外层橡胶、叠层橡胶和钢板,所述叠层橡胶与钢板彼此交错堆叠放置,所述外层橡胶包裹在叠层橡胶和钢板的表面,所述叠层橡胶隔震元件的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抗拉固定柱,所述抗拉固定柱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上板、连接下板焊接连接,所述抗拉固定柱包括上固定套、中心柱和下固定套,所述上固定套与下固定套滑动连接,所述中心柱的内嵌于上固定套的内部且下端与下固定套的底部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固定套与连接上板的连接处焊接连接有第一加强肋,所述下固定套与连接下板的连接处焊接连接有第二加强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加强肋、第二加强肋分别沿连接上板、连接下板的径向方向呈环形均匀分布。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固定套外侧壁的底部设有凸台,所述上固定套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小于上固定套的内径,所述中心柱与圆孔滑动连接且顶部设有与上固定套滑动连接的定位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固定套的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固定套与通孔滑动连接,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凸台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连接上板和连接下板之间设有抗拉固定柱,提高连接上板和连接下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在抗拉固定柱与连接上板、连接下板的连接处设有加强勒,极大的提高了抗拉固定柱径向方向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受到较大的剪切力而损坏。2、本技术通过本技术通过利用中心柱和下固定套对上固定套进行限位连接,提高了抗拉固定柱的结构强度,在不影响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减震的前提下,提高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抗拉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抗拉叠层橡胶隔震支座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叠层橡胶隔震元件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抗拉固定柱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连接上板-1,叠层橡胶隔震元件-2,连接下板-3,抗拉固定柱-4,外层橡胶-5,叠层橡胶-6,钢板-7,上固定套-8,中心柱-9,下固定套-10,第一加强肋-11,第二加强肋-12,凸台-13,圆孔-14,定位块-15,通孔-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拉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包括连接上板1、叠层橡胶隔震元件2、连接下板3和抗拉固定柱4,所述连接上板1固定连接在叠层橡胶隔震元件2的上表面,所述叠层橡胶隔震元件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下板3,所述叠层橡胶6隔震元件2包括外层橡胶5、叠层橡胶6和钢板7,所述叠层橡胶6与钢板7彼此交错堆叠放置,所述外层橡胶5包裹在叠层橡胶6和钢板7的表面,所述叠层橡胶6隔震元件2的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抗拉固定柱4,所述抗拉固定柱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上板1、连接下板3焊接连接,所述抗拉固定柱4包括上固定套8、中心柱9和下固定套10,所述上固定套8与下固定套10滑动连接,所述中心柱9的内嵌于上固定套8的内部且下端与下固定套10的底部固定连接。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上固定套8与连接上板1的连接处焊接连接有第一加强肋11,所述下固定套10与连接下板3的连接处焊接连接有第二加强肋12,通过使抗拉固定柱4与连接上板1、连接下板3的连接设有第一加强肋11和第二加强肋12,提高了抗拉固定柱4与叠层橡胶6隔震支座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加强肋11、第二加强肋12分别沿连接上板1、连接下板3的径向方向呈环形均匀分布,通过使第一加强肋11、第二加强肋12沿径向方向均匀分布,提高了叠层橡胶6隔震支座的抗剪切力能力。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上固定套8外侧壁的底部设有凸台13,所述上固定套8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孔14,所述圆孔14的直径小于上固定套8的内径,所述中心柱9与圆孔14滑动连接且顶部设有与上固定套8滑动连接的定位块15,通过利用上固定套8和中心柱9相互套接,在不影响叠层橡胶6隔震支座减震的同时,提高抗拉固定柱4的结构强度。具体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下固定套10的表面开设有通孔16,所述上固定套8与通孔16滑动连接,所述通孔16的直径小于凸台13的直径,通过使通孔16的直径小于凸台13的直径,方便对上固定套8与下固定套10的滑动距离进行限制。本技术的连接上板-1、叠层橡胶隔震元件-2、连接下板-3、抗拉固定柱-4、外层橡胶-5、叠层橡胶-6、钢板-7、上固定套-8、中心柱-9、下固定套-10、第一加强肋-11、第二加强肋-12、凸台-13、圆孔-14、定位块-15、通孔-16,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通过在连接上板1和连接下板3之间设有抗拉固定柱4,提高连接上板1和连接下板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在抗拉固定柱4与连接上板1、连接下板3的连接处设有加强肋,极大的提高了抗拉固定柱4径向方向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受到较大的剪切力而损坏。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安装在建筑与地面的连接处,在建筑受到震动时,通过叠层橡胶隔震元件2对震动进行削弱,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受到向下的挤压力时,叠层橡胶隔震元件2对震动进行削弱的同时,上固定套8与下固定套10、中心柱9发生滑动,不影响隔震单元进行工作,在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受到向上的拉伸力时,抗拉固定柱4对连接上板1和连接下板3进行固定,叠层橡胶隔震元件2受到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拉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包括连接上板(1)、叠层橡胶隔震元件(2)、连接下板(3)和抗拉固定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上板(1)固定连接在叠层橡胶隔震元件(2)的上表面,所述叠层橡胶隔震元件(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下板(3),所述叠层橡胶(6)隔震元件(2)包括外层橡胶(5)、叠层橡胶(6)和钢板(7),所述叠层橡胶(6)与钢板(7)彼此交错堆叠放置,所述外层橡胶(5)包裹在叠层橡胶(6)和钢板(7)的表面,所述叠层橡胶(6)隔震元件(2)的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抗拉固定柱(4),所述抗拉固定柱(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上板(1)、连接下板(3)焊接连接,所述抗拉固定柱(4)包括上固定套(8)、中心柱(9)和下固定套(10),所述上固定套(8)与下固定套(10)滑动连接,所述中心柱(9)的内嵌于上固定套(8)的内部且下端与下固定套(10)的底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包括连接上板(1)、叠层橡胶隔震元件(2)、连接下板(3)和抗拉固定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上板(1)固定连接在叠层橡胶隔震元件(2)的上表面,所述叠层橡胶隔震元件(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下板(3),所述叠层橡胶(6)隔震元件(2)包括外层橡胶(5)、叠层橡胶(6)和钢板(7),所述叠层橡胶(6)与钢板(7)彼此交错堆叠放置,所述外层橡胶(5)包裹在叠层橡胶(6)和钢板(7)的表面,所述叠层橡胶(6)隔震元件(2)的侧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抗拉固定柱(4),所述抗拉固定柱(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上板(1)、连接下板(3)焊接连接,所述抗拉固定柱(4)包括上固定套(8)、中心柱(9)和下固定套(10),所述上固定套(8)与下固定套(10)滑动连接,所述中心柱(9)的内嵌于上固定套(8)的内部且下端与下固定套(10)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少得辛金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宇泰制震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