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高效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2486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塑料高效破碎装置,包括缸体,缸体底部焊接有支架,缸体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投料口、破碎机构、振动过滤筛和储料腔,储料腔底部设置有带有阀门的出料管;所述破碎机构包括破碎辊I和破碎辊Ⅱ,破碎辊I和破碎辊Ⅱ中间下方设置有破碎辊V,破碎辊V两侧分别设置有破碎辊Ⅲ和破碎辊Ⅳ,破碎辊I、破碎辊Ⅱ、破碎辊Ⅲ、破碎辊Ⅳ和破碎辊V上沿其轴向均间隔设置有刀片,且其相互之间的空隙形成破碎腔,破碎辊Ⅱ、破碎辊Ⅳ、破碎辊V均为顺时针转动,破碎辊I、破碎辊Ⅲ均为逆时针转动,破碎辊I和破碎辊Ⅱ的转速均大于破碎辊V的转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形成了三个破碎腔,能够对塑料进行两次破碎,使破碎更彻底、更均匀。

An efficient crushing device for plast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高效破碎装置
本技术涉及塑料处理设备,具体为一种塑料高效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破碎橡胶、塑料等类似物料的破碎机的结构有很多种,大体分为以双辊破碎机、单辊破碎机为代表的辊式破碎机,还有卧式破碎机,这些破碎机虽然结构也都不复杂,但是在对塑料物料的破碎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破碎不均匀、破碎不彻底而达不到碎料标准的问题,不利于下一步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高效破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料高效破碎装置,包括缸体,缸体底部焊接有支架,所述缸体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宽下窄的投料口、破碎机构、振动过滤筛和储料腔,储料腔底部设置有带有阀门的出料管;所述破碎机构包括位于投料口正下方两侧的破碎辊I和破碎辊Ⅱ,破碎辊I和破碎辊Ⅱ中间下方设置有破碎辊V,破碎辊V两侧分别设置有破碎辊Ⅲ和破碎辊Ⅳ,所述破碎辊I、破碎辊Ⅱ、破碎辊Ⅲ、破碎辊Ⅳ和破碎辊V上沿其轴向均间隔设置有刀片,且其相互之间的空隙形成破碎腔,破碎辊Ⅱ、破碎辊Ⅳ、破碎辊V均为顺时针转动,破碎辊I、破碎辊Ⅲ均为逆时针转动,破碎辊I和破碎辊Ⅱ的转速均大于破碎辊V的转速。所述破碎辊I与破碎辊Ⅱ之间的空隙大于破碎辊Ⅳ与破碎辊V之间的空隙,且大于破碎辊Ⅲ与破碎辊V之间的空隙。所述破碎辊I上的刀片与破碎辊Ⅱ上的刀片、破碎辊Ⅳ上的刀片与破碎辊V上的刀片、破碎辊Ⅲ上的刀片与破碎辊V上的刀片均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破碎辊I上的刀片位于破碎辊Ⅱ上相邻刀片之间的间隙外。所述破碎辊V上的刀片伸入破碎辊Ⅲ或破碎辊Ⅳ上相邻刀片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破碎辊V的尺寸大于破碎辊I、破碎辊Ⅱ、破碎辊Ⅲ、破碎辊Ⅳ的尺寸。所述刀片包括刀基底和刀刃,刀基底的厚度大于刀刃的厚度,刀片的厚度朝外逐渐减小。所述缸体沿刀片径向与刀片之间的距离均相等,缸体与刀片之间的距离小于刀基底厚度的一半。所述缸体底部设置有清理门,清理门位于振动过滤筛上表面所在平面上方且靠近振动过滤筛上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破碎辊I、破碎辊Ⅱ、破碎辊Ⅲ、破碎辊Ⅳ和破碎辊V,形成了三个破碎腔,能够对塑料进行两次破碎,使破碎更彻底;通过设置破碎辊V与破碎辊Ⅳ的方向相反,能够对塑料进行两个方向的彻底撕扯,通过设置破碎辊I和破碎辊Ⅱ的转速均大于破碎辊V的转速,使经初次破碎的塑料分为两部分,分别进入再次破碎腔进行二次破碎,使得破碎更均匀、彻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破碎辊I与破碎辊Ⅱ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破碎辊Ⅳ与破碎辊V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缸体;2、投料口;3、支架;4、破碎辊I,401、刀基底,402、刀刃;5、破碎辊Ⅱ;6、破碎辊Ⅲ;7、破碎辊Ⅳ;8、破碎辊V;9、清理门;10、振动过滤筛;11、储料腔;12、出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塑料高效破碎装置,包括缸体1,缸体1底部焊接有支架3,所述缸体1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宽下窄的投料口2、破碎机构、振动过滤筛10和储料腔11,储料腔11底部设置有带有阀门(图中未标出)的出料管12;所述破碎机构包括位于投料口2正下方两侧的破碎辊I4和破碎辊Ⅱ5,破碎辊I4和破碎辊Ⅱ5中间下方设置有破碎辊V8,破碎辊V8两侧分别设置有破碎辊Ⅲ6和破碎辊Ⅳ7,所述破碎辊I4、破碎辊Ⅱ5、破碎辊Ⅲ6、破碎辊Ⅳ7和破碎辊V8上沿其轴向均间隔设置有刀片,且其相互之间的空隙形成破碎腔,破碎辊Ⅱ5、破碎辊Ⅳ7、破碎辊V8均为顺时针转动,破碎辊I4、破碎辊Ⅲ6均为逆时针转动,破碎辊I4和破碎辊Ⅱ5的转速均大于破碎辊V8的转速。上述破碎辊I4、破碎辊Ⅱ5之间形成初次破碎腔,破碎辊Ⅳ7和破碎辊V8之间、破碎辊Ⅲ6和破碎辊V8之间分别形成二次破碎腔。投料口2底部对准破碎辊I4、破碎辊Ⅱ5之间的空隙。上述破碎辊I4、破碎辊Ⅱ5、破碎辊Ⅲ6、破碎辊Ⅳ7和破碎辊V8均安装在缸体1上,其转动均由电机(图中未画出)驱动。上述振动过滤筛10由振动电机(图中未画出)驱动。上述刀片沿破碎辊I4、破碎辊Ⅱ5、破碎辊Ⅲ6、破碎辊Ⅳ7或破碎辊V8的圆周方向分布。为了对塑料进行更彻底、有效地破碎,所述破碎辊I4与破碎辊Ⅱ5之间的空隙大于破碎辊Ⅳ7与破碎辊V8之间的空隙,且大于破碎辊Ⅲ6与破碎辊V8之间的空隙。为了对塑料进行均匀破碎,所述破碎辊I4上的刀片与破碎辊Ⅱ5上的刀片、破碎辊Ⅳ7上的刀片与破碎辊V8上的刀片、破碎辊Ⅲ6上的刀片与破碎辊V8上的刀片均相对间隔设置。为了便于对塑料进行快速初次破碎,如图2所示,所述破碎辊I4上的刀片位于破碎辊Ⅱ5上相邻刀片之间的间隙外。为了对初次破碎后的塑料进行二次更有效破碎,如图3所示,所述破碎辊V8上的刀片伸入破碎辊Ⅲ6或破碎辊Ⅳ7上相邻刀片之间的间隙内。优选地,所述破碎辊V8的尺寸大于破碎辊I4、破碎辊Ⅱ5、破碎辊Ⅲ6、破碎辊Ⅳ7的尺寸,这样的结构更便于将塑料分为两部分。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刀片(图中未标出)包括刀基底401和刀刃402,刀基底401的厚度大于刀刃402的厚度,刀片的厚度朝外逐渐减小。刀基底401和刀刃402整体均为圆形。优选地,所述缸体1沿刀片径向与刀片之间的距离均相等,缸体1与刀片之间的距离小于刀基底401厚度的一半,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塑料随刀片进入缸体1内而脱离破碎腔。为了便于对振动过滤筛10上表面进行清理,所述缸体1底部设置有清理门9,清理门9位于振动过滤筛10上表面所在平面上方且靠近振动过滤筛10上表面。清理门9为嵌入在缸体1上的堵块,清理时只需将清理门9抽出即可。缸体1内壁上靠近振动过滤筛10设置有承接块(图中未标出),便于清理时塑料从振动过滤筛10上表面进入清理门9处的通道。工作过程:本技术工作时,塑料经投料口2进入破碎腔,先经破碎辊I4与破碎辊Ⅱ5进行初次破碎,然后一部分进入破碎辊Ⅳ7与破碎辊V8之间的破碎腔,另一部分进入破碎辊Ⅲ6与破碎辊V8之间的破碎腔,进行二次破碎,然后经振动过滤筛10过滤进入储料腔11。通过打开阀门经出料管12放出破碎好的塑料,以进行下一步处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料高效破碎装置,包括缸体(1),缸体(1)底部焊接有支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宽下窄的投料口(2)、破碎机构、振动过滤筛(10)和储料腔(11),储料腔(11)底部设置有带有阀门的出料管(12);所述破碎机构包括位于投料口(2)正下方两侧的破碎辊I(4)和破碎辊Ⅱ(5),破碎辊I(4)和破碎辊Ⅱ(5)中间下方设置有破碎辊V(8),破碎辊V(8)两侧分别设置有破碎辊Ⅲ(6)和破碎辊Ⅳ(7),所述破碎辊I(4)、破碎辊Ⅱ(5)、破碎辊Ⅲ(6)、破碎辊Ⅳ(7)和破碎辊V(8)上沿其轴向均间隔设置有刀片,且其相互之间的空隙形成破碎腔,破碎辊Ⅱ(5)、破碎辊Ⅳ(7)、破碎辊V(8)均为顺时针转动,破碎辊I(4)、破碎辊Ⅲ(6)均为逆时针转动,破碎辊I(4)和破碎辊Ⅱ(5)的转速均大于破碎辊V(8)的转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高效破碎装置,包括缸体(1),缸体(1)底部焊接有支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上宽下窄的投料口(2)、破碎机构、振动过滤筛(10)和储料腔(11),储料腔(11)底部设置有带有阀门的出料管(12);所述破碎机构包括位于投料口(2)正下方两侧的破碎辊I(4)和破碎辊Ⅱ(5),破碎辊I(4)和破碎辊Ⅱ(5)中间下方设置有破碎辊V(8),破碎辊V(8)两侧分别设置有破碎辊Ⅲ(6)和破碎辊Ⅳ(7),所述破碎辊I(4)、破碎辊Ⅱ(5)、破碎辊Ⅲ(6)、破碎辊Ⅳ(7)和破碎辊V(8)上沿其轴向均间隔设置有刀片,且其相互之间的空隙形成破碎腔,破碎辊Ⅱ(5)、破碎辊Ⅳ(7)、破碎辊V(8)均为顺时针转动,破碎辊I(4)、破碎辊Ⅲ(6)均为逆时针转动,破碎辊I(4)和破碎辊Ⅱ(5)的转速均大于破碎辊V(8)的转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高效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辊I(4)与破碎辊Ⅱ(5)之间的空隙大于破碎辊Ⅳ(7)与破碎辊V(8)之间的空隙,且大于破碎辊Ⅲ(6)与破碎辊V(8)之间的空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高效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辊I(4)上的刀片与破碎辊Ⅱ(5)上的刀片、破碎辊Ⅳ(7)上的刀片与破碎辊V(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先进胡圣桃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沙克塑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