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快换端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423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动快换端拾器,包括一可供与动力侧定位连接的第一连接体和一可供与执行侧定位连接的第二连接体,在第一连接体上安装有一供操作者握持的手柄和一锁扣组件,手柄能够相对第一连接体转动,且当手柄相对第一连接体正向转动时,手柄能够带动锁扣组件与第二连接体相连接,并进而使得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相锁固连接在一起,而当手柄相对第一连接体反向转动时,手柄能够带动锁扣组件与第二连接体相脱离,并进而使得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相脱离。该手动快换端拾器可快速的、省力的、牢靠的实现将动力侧与执行侧组装在一起,既很好的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又利于对动力侧和执行侧进行维护、更换等操作。

Manual quick change end pic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动快换端拾器
本技术涉及工业机器人
,具体提供一种手动快换端拾器。
技术介绍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现有的工业机器人,通常包括若干个可实现不同运动动作的动力机构(如垂直运动机构、摆臂运动机构、翻转运动机构、水平运动机构、末端执行旋转运动机构等)、以及用以抓取物料的吸盘组件(或夹爪组件),且吸盘组件通过转换接头/端拾器等锁固连接于动力机构上。但是,由于现有转换接头/端拾器的结构所限,在利用转换接头/端拾器来将动力机构与吸盘组件组装在一起时,操作比较繁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且还不利于对动力机构和吸盘组件的维护、更换等操作。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动快换端拾器,其可快速的、省力的、牢靠的实现将动力侧与执行侧组装在一起,既很好的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又利于对动力侧和执行侧进行维护、更换等操作。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动快换端拾器,包括一可供与动力侧定位连接的第一连接体和一可供与执行侧定位连接的第二连接体,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体上安装有一供操作者握持的手柄和一锁扣组件,所述手柄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转动,且当所述手柄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正向转动时,所述手柄能够带动所述锁扣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体相连接,并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相锁固连接在一起,而当所述手柄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反向转动时,所述手柄能够带动所述锁扣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体相脱离,并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相脱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侧为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机构,该末端执行机构具有伺服马达和与所述伺服马达的动力输出轴定位连接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体定位连接;所述执行侧为吸盘组件,该吸盘组件具有若干个用于取放料的吸盘和一连接臂,若干个所述吸盘分别定位连接于所述连接臂的一侧上,所述连接臂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体定位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有一为方形柱体状的第一基体和两个均为块体状的连接块,所述第一基体的一轴端面上定位安装有一安装法兰,所述第一基体还通过所述安装法兰来与所述动力侧定位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块各分别通过一铰接轴来铰接安装在所述第一基体的两外侧立壁上,且两个所述连接块还呈相对布置;所述手柄为U形结构体,且所述手柄的两端头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连接块定位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基体上开设有一贯穿其轴向两端面的第一收容通孔,并在所述第一收容通孔的两轴端口处各分别定位安装有一轴套,其中将靠近于所述安装法兰的一轴套定义为上轴套,将远离于所述安装法兰的另一轴套定义为下轴套,所述下轴套的一侧伸出于所述第一收容通孔外,且在所述下轴套的一侧上还环列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体包括有一为方形块体状的第二基体,在所述第二基体的中部位置处贯穿开设有一容置通孔,所述第二基体能够通过所述容置通孔来活动套设于所述下轴套一侧外,且在所述容置通孔的内壁上还凹设有若干个呈环列布置的凹坑;另外,所述第二基体背向所述第一基体的一侧能够与所述执行侧定位连接;所述锁扣组件包括有压杆、弹簧和若干个钢珠,其中,所述压杆为沿所述第一基体轴向延伸的长条杆状,所述压杆活动内置于所述第一收容通孔中,且所述压杆长度方向的两端还分别对应的活动插置于两个所述轴套中,所述弹簧活动套设于所述压杆外,且所述弹簧的两端还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上轴套和所述压杆侧壁上,若干个所述钢珠分别对应的活动安装在若干个所述安装孔中,并不从若干个所述安装孔中脱落;当所述手柄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正向转动时,所述手柄能够带动所述压杆于其自身长度方向上、并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体移动,届时所述压杆的一端能够带动若干个所述钢珠对应紧顶于若干个所述凹坑中,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相锁固连接在一起,而当所述手柄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反向转动时,所述手柄能够带动所述压杆于其自身长度方向上、并背向所述第二连接体移动,届时所述压杆的一端与若干个所述钢珠相脱离,相应的,若干个所述钢珠亦与若干个所述凹坑相脱离,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相脱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实现所述手柄能够带动所述压杆于其自身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结构为:在所述第一基体上还开设有一贯穿其相对两侧立壁的第二收容通孔,所述第二收容通孔与所述第一收容通孔相连通,且所述第二收容通孔于所述第一基体两侧立壁上的开口均分别为沿所述第一基体轴向延伸的长条形口;在每一所述连接块上各开设有一轨迹槽孔,两个所述轨迹槽孔均为半径渐变的弧形;所述锁扣组件还包括有移动轴,所述移动轴活动置于所述第二收容通孔中,且所述移动轴的一轴端还活动伸出于一所述长条形口外后,并活动插置于一所述轨迹槽孔中,所述移动轴的另一轴端还依次经紧密穿设过所述压杆及活动伸出于另一所述长条形口外后,并活动插置于另一所述轨迹槽孔中;当所述手柄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正反向转动时,所述移动轴能够在所述手柄、两个所述轨迹槽孔及两个所述长条形口的协同作用下沿所述第一基体轴向进行往复移动定位,进而带动使得所述压杆能够沿其自身长度方向进行往复移动定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二基体上设置有多个导向孔;还在所述第一基体上设置有多个定位销,每一所述定位销上各分别定位连接有一铜套,且多个所述铜套能够对应的活动插置于多个所述导向孔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体包括有第一本体和两个安装块,所述第一本体为轴向两侧均开口的中空柱体结构,还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一轴侧面上定位安装有一固定法兰,且所述第一本体通过所述固定法兰来与所述动力侧定位连接;两个所述安装块均为块体状,并还各分别通过一销轴来铰接安装在所述第一本体的两外侧壁上,且同时两个所述安装块还呈相对布置;所述手柄为U形结构体,且所述手柄的两端头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安装块定位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体包括有一为长条筒状的第二本体和一连接轴,所述第二本体的一轴侧能够自由插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中,所述第二本体的另一轴侧能够与所述执行侧定位连接,所述连接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本体轴向的方向插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中,且同时所述连接轴的两轴端还分别伸出于所述第二本体外;所述锁扣组件包括有两个挂钩,两个所述挂钩分别对应的铰接安装在两个所述安装块上;当所述手柄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正向转动时,两个所述挂钩亦能够在所述手柄的带动下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正向转动,直至两个所述挂钩分别卡接于所述连接轴的两轴端上,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相锁固连接在一起,而当所述手柄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反向转动时,两个所述挂钩亦能够在所述手柄的带动下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反向转动,届时两个所述挂钩分别与所述连接轴的两轴端相脱离,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连接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相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动快换端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供与动力侧定位连接的第一连接体(1)和一可供与执行侧定位连接的第二连接体(2),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体(1)上安装有一供操作者握持的手柄(3)和一锁扣组件(4),所述手柄(3)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1)转动,且当所述手柄(3)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1)正向转动时,所述手柄(3)能够带动所述锁扣组件(4)与所述第二连接体(2)相连接,并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体(1)与所述第二连接体(2)相锁固连接在一起,而当所述手柄(3)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1)反向转动时,所述手柄(3)能够带动所述锁扣组件(4)与所述第二连接体(2)相脱离,并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体(1)与所述第二连接体(2)相脱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快换端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可供与动力侧定位连接的第一连接体(1)和一可供与执行侧定位连接的第二连接体(2),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体(1)上安装有一供操作者握持的手柄(3)和一锁扣组件(4),所述手柄(3)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1)转动,且当所述手柄(3)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1)正向转动时,所述手柄(3)能够带动所述锁扣组件(4)与所述第二连接体(2)相连接,并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体(1)与所述第二连接体(2)相锁固连接在一起,而当所述手柄(3)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1)反向转动时,所述手柄(3)能够带动所述锁扣组件(4)与所述第二连接体(2)相脱离,并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体(1)与所述第二连接体(2)相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快换端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侧为工业机器人的末端执行机构,该末端执行机构具有伺服马达和与所述伺服马达的动力输出轴定位连接的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体(1)定位连接;
所述执行侧为吸盘组件,该吸盘组件具有若干个用于取放料的吸盘和一连接臂,若干个所述吸盘分别定位连接于所述连接臂的一侧上,所述连接臂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体(2)定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快换端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1)包括有一为方形柱体状的第一基体(110)和两个均为块体状的连接块(111),所述第一基体(110)的一轴端面上定位安装有一安装法兰(112),所述第一基体(110)还通过所述安装法兰(112)来与所述动力侧定位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块(111)各分别通过一铰接轴(113)来铰接安装在所述第一基体(110)的两外侧立壁上,且两个所述连接块(111)还呈相对布置;
所述手柄(3)为U形结构体,且所述手柄(3)的两端头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连接块(111)定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动快换端拾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基体(110)上开设有一贯穿其轴向两端面的第一收容通孔(1100),并在所述第一收容通孔(1100)的两轴端口处各分别定位安装有一轴套(114),其中将靠近于所述安装法兰(112)的一轴套(114)定义为上轴套,将远离于所述安装法兰(112)的另一轴套(114)定义为下轴套,所述下轴套的一侧伸出于所述第一收容通孔(1100)外,且在所述下轴套的一侧上还环列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1140);
所述第二连接体(2)包括有一为方形块体状的第二基体(210),在所述第二基体(210)的中部位置处贯穿开设有一容置通孔(211),所述第二基体(210)能够通过所述容置通孔(211)来活动套设于所述下轴套一侧外,且在所述容置通孔(211)的内壁上还凹设有若干个呈环列布置的凹坑(212);另外,所述第二基体(210)背向所述第一基体(110)的一侧能够与所述执行侧定位连接;
所述锁扣组件(4)包括有压杆(410)、弹簧(411)和若干个钢珠(412),其中,所述压杆(410)为沿所述第一基体(110)轴向延伸的长条杆状,所述压杆(410)活动内置于所述第一收容通孔(1100)中,且所述压杆(410)长度方向的两端还分别对应的活动插置于两个所述轴套(114)中,所述弹簧(411)活动套设于所述压杆(410)外,且所述弹簧(411)的两端还分别弹性抵接于所述上轴套和所述压杆(410)侧壁上,若干个所述钢珠(412)分别对应的活动安装在若干个所述安装孔(1140)中,并不从若干个所述安装孔(1140)中脱落;当所述手柄(3)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1)正向转动时,所述手柄(3)能够带动所述压杆(410)于其自身长度方向上、并朝向所述第二连接体(2)移动,届时所述压杆(410)的一端能够带动若干个所述钢珠(412)对应紧顶于若干个所述凹坑(212)中,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连接体(1)与所述第二连接体(2)相锁固连接在一起,而当所述手柄(3)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体(1)反向转动时,所述手柄(3)能够带动所述压杆(410)于其自身长度方向上、并背向所述第二连接体(2)移动,届时所述压杆(410)的一端与若干个所述钢珠(412)相脱离,相应的,若干个所述钢珠(412)亦与若干个所述凹坑(212)相脱离,从而实现所述第一连接体(1)与所述第二连接体(2)相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动快换端拾器,其特征在于:实现所述手柄(3)能够带动所述压杆(410)于其自身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结构为:在所述第一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宏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威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