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冰温的禽肉冷鲜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176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冰温的禽肉冷鲜加工系统,包括:用于将禽肉预冷至4℃至禽肉冰点的预冷池、用于沥干经预冷后的禽肉表面水分并进行分割、真空包装的深加工包装区、用于将真空包装后的禽肉冷却至禽肉冰点至破坏点的超冰温处理池、用于将超冰温外包装袋内的盐溶液冷却至禽肉冰点至破坏点的低温制冷池、用于将超冰温处理后的禽肉密封装入超冰温外包装袋中的超冰温包装区、为预冷池和超冰温处理池供冷的冷却装置、以及为低温制冷池供冷的低温制冷装置,超冰温外包装袋为双层结构,盐溶液填充在外层和内层之间,且内层构成一可封闭的用于包装禽肉的内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大批量的禽肉产品的超冰温加工处理和贮藏的工业化应用。

A cold fresh processing system of poultry m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冰温的禽肉冷鲜加工系统
本技术涉及禽肉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冰温的禽肉冷鲜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禽肉流通方式主要分为热鲜肉、冷冻肉、冷鲜肉三种,热鲜肉流通时间短,成本低,加工技术要求低;冷冻肉一般采用低于-18℃的冷库进行冻藏,可以有效延长肉类产品的贮藏期,便于流通,但是解冻后的肉质品质差,营养损失严重;冷鲜肉一般采用4℃的温度进行贮藏,无法彻底抑制微生物的滋生,货架期较短。超冰温贮藏技术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保存时间较长、能维持生鲜食品高品质的冰温技术,是通过调节冷却速度等特殊技法将农产品温度维持在低于冰点的过冷状态而不结冰,保持了农产品特有的风味,相比冰温保存,其贮藏期可延长1倍以上。目前实现超冰温处理的多为蔬果,蔬果的超冰温领域范围较宽,在传统风冷的冷藏环境下较容易实现,而禽肉类超冰温领域窄,温度控制要求高,需要通过精准的控制冷却温度、冷却时间来实现,目前大多处于实验室阶段,难以实现大批量的超冰温处理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超冰温的禽肉冷鲜加工系统,可以实现禽肉超冰温处理大批量加工和贮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超冰温的禽肉冷鲜加工系统,包括:用于将禽肉预冷至4℃至禽肉冰点的预冷池、用于沥干经预冷后的禽肉表面水分并进行分割、真空包装的深加工包装区、用于将真空包装后的禽肉冷却至禽肉冰点至破坏点的超冰温处理池、用于将超冰温外包装袋内的盐溶液冷却至禽肉冰点至破坏点的低温制冷池、用于将超冰温处理后的禽肉密封装入超冰温外包装袋中的超冰温包装区、为预冷池和超冰温处理池供冷的冷却装置、以及为低温制冷池供冷的低温制冷装置,超冰温外包装袋为双层结构,盐溶液填充在外层和内层之间,且内层构成一可封闭的用于包装禽肉的内空腔。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双工况制冷机组、制冰换热器、储冰槽、微冰晶过滤器、超声波促晶器、循环泵一、循环泵二、排水补水泵、铺设在预冷池底部的冷盘管、以及配套的管道、阀门和控制系统;冷盘管中填充有制冷剂,预冷池内设有冷水,超冰温处理池内设有由盐溶液构成的低温冰浆;冷盘管的出口经阀门V1与循环泵一的入口相连,循环泵一的出口与双工况制冷机组的入口相连,双工况制冷机组的出口与制冰换热器的一次侧入口相连,制冰换热器的一次侧出口依次经阀门V5和V2与循环泵一的入口相连,冷盘管的入口经阀门V4连接在阀门V2与V5之间,并经阀门V3连接在双工况制冷机组的出口与制冰换热器的一次侧入口之间;制冰换热器的二次侧出口与超声波促晶器的入口相连,超声波促晶器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经阀门V9与储冰槽的进冰管相连,另一路经阀门V8与超冰温处理池的进冰口相连,制冰换热器的二次侧入口与循环泵二的出口相连,循环泵二的入口分为两路,一路经阀门V7与储冰槽的出液口相连,另一路经阀门V6与超冰温处理池的出液口相连,超冰温处理池和储冰槽的出液口均设置有所述的微冰晶过滤器;超冰温处理池和储冰槽的底部还通过一排水补水管连通,排水补水管上设置有所述的排水补水泵,储冰槽上部设有出冰斜槽,出冰斜槽与超冰温处理池的进冰口相连;所述的循环泵一、循环泵二、排水补水泵、阀门V1-V9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预冷池内间隔设置有多个水平的内隔板,内隔板的一侧交替与预冷池的侧壁连接,构成来回状通道,预冷池位于内隔板两侧的底部均设有排列均匀的喷气孔。喷气孔可扰动水流,促进禽肉与冷水的热交换,同时降低污染物在底部的堆积降低冷盘管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的预冷池还配套有排污冷回收补水设备,其包括排污管、排污泵、换热器、补水泵和补水管;排污管设置于预冷池的禽肉入口侧,并通过排污泵与换热器一次侧入口相连,换热器一次侧出口与外界相连,补水管设置于预冷池的禽肉出口侧,并与换热器的二次侧出口相连,换热器的二次侧入口通过补水泵与外界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超冰温处理池的侧壁设置有渐缩均冰通道,用于均衡超冰温处理池内冰浆的均匀度,均冰通道的入口为进冰口。进一步地,所述的储冰罐上部设置有刮刀,用于将上层的冰刮落至所述的出冰斜槽里进入所述的均冰通道内。用于补足超冰温处理池在白天加工过程中的冰损。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却装置还包括盐分自动添加装置,用于调节超冰温处理池内盐溶液的浓度。通过调节盐溶液浓度实现对超冰温处理池内冰浆温度的控制,适应不同的禽肉冰点和破坏点。进一步地,还包括禽肉悬链和超冰温外包装袋悬链,禽肉悬链依次经过预冷池、深加工包装区、超冰温处理池后进入到超冰温包装区,超冰温外包装袋悬链经低温制冷池后进入到超冰温包装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实现大批量的禽肉产品的超冰温加工处理和贮藏的工业化应用。2、优化预冷区的结构,随着禽肉向前移动,预冷区污染物浓度逐渐降级,保障了禽肉在预冷过程结束后的洁净度,同时增加预冷池污水排放冷回收装置,进一步降低预冷池内预冷能耗。3、利用夜间低谷电价制取高浓度低温冰浆,白天利用储冰罐内的冰浆进行补充损耗,整个制冷过程运行费用大幅降低。4、冷却装置采用梯级用冷的方式,预冷池和超冰温处理池制冷共用一套制冷设备,降低设备初投资。5、禽肉产品在预冷池-超冰温处理池-超冰温外包装袋中实现从原有温度至4℃至超冰温领域的低温锻炼,降温速度快;超冰温区通过调节盐浓度调制不同温度的冰浆,可以实现超冰温区的一定范围内的精准控温,超冰温包装袋的存在使禽肉产品不受外界环境温度波动的影响,实现超冰温稳定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超冰温的禽肉冷鲜加工系统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冷却装置控制系统四种运行模式的阀门切换图;附图标记说明:1-预冷池;101-禽肉悬链;102-内隔板;103-喷气孔;104-冷盘管;105-补水管;106-排污管;2-排污泵;3-换热器;4-补水泵;5-深加工包装区;6-超冰温处理池;601-均冰通道;7-微冰晶过滤器;8-超冰温包装区;9-低温制冷池;901-超冰温外包装袋悬链;902-低温制冷装置;10-双工况低温制冷机组;11-循环泵一;12-制冰换热器;13-循环泵二;14-超声波促晶器;15-排水补水泵;16-储冰槽;1601-出冰斜槽;1602-排水补水管;1603-进冰管;V1~V9-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超冰温的禽肉冷鲜加工系统,包括预冷池1、深加工包装区5、超冰温处理池6、超冰温包装区8、低温制冷池9、禽肉悬链101、超冰温外包装袋悬链901、为预冷池1和超冰温处理池6供冷的冷却装置、以及为低温制冷池9供冷的低温制冷装置902。禽肉悬链101用于自动化运送禽肉,依次经过预冷池1、深加工包装区5、超冰温处理池6后进入到超冰温包装区8。超冰温外包装袋悬链901用于自动化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冰温的禽肉冷鲜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禽肉预冷至4℃至禽肉冰点的预冷池、用于沥干经预冷后的禽肉表面水分并进行分割、真空包装的深加工包装区、用于将真空包装后的禽肉冷却至禽肉冰点至破坏点的超冰温处理池、用于将超冰温外包装袋内的盐溶液冷却至禽肉冰点至破坏点的低温制冷池、用于将超冰温处理后的禽肉密封装入超冰温外包装袋中的超冰温包装区、为预冷池和超冰温处理池供冷的冷却装置、以及为低温制冷池供冷的低温制冷装置,超冰温外包装袋为双层结构,盐溶液填充在外层和内层之间,且内层构成一可封闭的用于包装禽肉的内空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冰温的禽肉冷鲜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禽肉预冷至4℃至禽肉冰点的预冷池、用于沥干经预冷后的禽肉表面水分并进行分割、真空包装的深加工包装区、用于将真空包装后的禽肉冷却至禽肉冰点至破坏点的超冰温处理池、用于将超冰温外包装袋内的盐溶液冷却至禽肉冰点至破坏点的低温制冷池、用于将超冰温处理后的禽肉密封装入超冰温外包装袋中的超冰温包装区、为预冷池和超冰温处理池供冷的冷却装置、以及为低温制冷池供冷的低温制冷装置,超冰温外包装袋为双层结构,盐溶液填充在外层和内层之间,且内层构成一可封闭的用于包装禽肉的内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冰温的禽肉冷鲜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双工况制冷机组、制冰换热器、储冰槽、微冰晶过滤器、超声波促晶器、循环泵一、循环泵二、排水补水泵、铺设在预冷池底部的冷盘管、以及配套的管道、阀门和控制系统;
冷盘管中填充有制冷剂,预冷池内设有冷水,超冰温处理池内设有由盐溶液构成的低温冰浆;
冷盘管的出口经阀门V1与循环泵一的入口相连,循环泵一的出口与双工况制冷机组的入口相连,双工况制冷机组的出口与制冰换热器的一次侧入口相连,制冰换热器的一次侧出口依次经阀门V5和V2与循环泵一的入口相连,冷盘管的入口经阀门V4连接在阀门V2与V5之间,并经阀门V3连接在双工况制冷机组的出口与制冰换热器的一次侧入口之间;
制冰换热器的二次侧出口与超声波促晶器的入口相连,超声波促晶器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经阀门V9与储冰槽的进冰管相连,另一路经阀门V8与超冰温处理池的进冰口相连,制冰换热器的二次侧入口与循环泵二的出口相连,循环泵二的入口分为两路,一路经阀门V7与储冰槽的出液口相连,另一路经阀门V6与超冰温处理池的出液口相连,超冰温处理池和储冰槽的出液口均设置有所述的微冰晶过滤器;
超冰温处理池和储冰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凯军孙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