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1143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秸秆通过传输带输送至干燥箱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秸秆通过传输带送至干式厌氧发酵罐进行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渣被出料蛟龙排出,产生的沼气通过集气罩进行收集储存;收集的沼气经热气引风机输送至沼气燃烧器进行燃烧,燃烧所产生的热气输送至干燥箱对秸秆进行干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厌氧发酵与焚烧处理进行了有机的组合,利用所产沼气对秸秆进行深度干燥,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化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厌氧发酵
,尤其涉及一种一种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全国有机物年产生量约100亿吨以上。资料显示,仅畜禽养殖业粪污排放量就38亿吨以上,其所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268.26万吨,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总氮和总磷排放量为102.48万吨和16.04万吨,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38%和56%。有机物成为污染的主要来源。有机物是一种资源,如何高效的资源利用,成为了目前公认的一种难题。对于秸秆等有机物,目前常用的方式是直接焚烧,但是焚烧会带来很大的环境污染,也有采用厌氧发酵等生物处理手段进行秸秆处理的相关技术,但是现有处理方法中,进料秸秆存在含水率过高,影响厌氧发酵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处理方法。该方法将厌氧发酵与焚烧处理进行了有机的组合,利用所产沼气对秸秆进行深度干燥,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化利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秸秆通过传输带输送至干燥箱进行干燥;步骤2、干燥后的秸秆通过传输带送至干式厌氧发酵设备进行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渣被出料蛟龙排出,产生的沼气通过集气罩进行收集储存;步骤3、收集的沼气经热气引风机输送至沼气燃烧器进行燃烧,燃烧所产生的热气输送至干燥箱对秸秆进行干燥。进一步的,所述干式厌氧发酵设备包括厌氧发酵罐,所述厌氧发酵罐内部设有上下两排水平布设且相互垂直的搅拌轴;两排所述搅拌轴上均设有若干间隔排布的搅拌杆组,所述搅拌杆组包括若干沿所述搅拌轴横截面圆周方向分布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设有破碎刀组;所述干式厌氧发酵设备还包括驱动两排所述搅拌轴转动的驱动机构。该干式厌氧发酵设备集合破碎、搅拌和发酵于一体,整个系统结构非常紧凑,上下两排搅拌轴转动方向垂直,秸秆搅拌充分均匀物“死角”,能够避免原料局部酸积累,增加微生物与原料的接触和反应,提高产气率,避免产生的沼气释放不出来等问题。进一步的,两排所述搅拌轴之间通过涡轮蜗杆机构啮合传动。两排搅拌轴之间通过涡轮蜗杆机构进行传动,整个搅拌结构通过一套传动系统驱动,提高了发酵系统的集成度,有利于降低设备占地面积和能耗。进一步的,下排的所述搅拌轴上设有与上排的所述搅拌轴上的涡轮啮合传动的涡杆段。蜗杆设置在下排的搅拌轴上,使得下排的搅拌轴以较快的速度旋转,底部沉积物料快速被反抛上来,确保物料无沉积,同时也有利于底部的气体的外溢;而上排的搅拌轴则以较低速度旋转,可以确保物料的停留时间,保证反应的充分进行,利于产气率的提高。进一步的,所述卧式厌氧发酵罐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设置在上排的所述搅拌轴的两端。巧妙的将进料口和出料口设置在上排的搅拌轴的两端,有利于增加物料在罐体内的停留时间,保证反应的充分进行。进一步的,两排所述搅拌轴上的搅拌杆均延伸至所述厌氧发酵罐的内底面处。两排搅拌轴上的搅拌杆均延伸至所述厌氧发酵罐的内底面处,可以防止物料沉积降低厌氧发酵的有效容积及沉砂现象,确保厌氧发酵的顺利进行。同时厌氧发酵罐下部搅拌的更加厉害,有利于厌氧发酵罐底部产生的气体的排出以及化学反应的进行。进一步的,上排的所述搅拌轴上位于相邻两所述搅拌杆组之间还设有中间搅拌杆组;所述中间搅拌杆组包括若干沿所述搅拌轴横截面圆周方向分布且带破碎刀组的搅拌杆,位于中间搅拌杆组上的搅拌杆的长度小于所述搅拌杆组上的搅拌杆的长度。上述技术方案的,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处理方法,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安装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下排的各所述搅拌轴之间通过从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主动齿轮与其中一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传动。进一步的,破碎刀组由若干均布在搅拌杆上的破碎刺或破碎刀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厌氧发酵与焚烧处理进行了有机的组合,利用所产沼气对秸秆进行深度干燥,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化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处理工艺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干式厌氧发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厌氧发酵罐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厌氧发酵罐内搅拌轴排布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厌氧发酵罐内搅拌轴排布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和图2,一种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处理方法,采用干式厌氧发酵设备进行处理,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秸秆通过传输带输送至干燥箱进行干燥;步骤2、干燥后的秸秆通过传输带送至干式厌氧发酵设备进行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渣被出料蛟龙排出,产生的沼气通过集气罩进行收集储存;步骤3、收集的沼气经热气引风机输送至沼气燃烧器进行燃烧,燃烧所产生的热气输送至干燥箱对秸秆进行干燥,使烘干后的秸秆含水率小于30%,从而满足秸秆厌氧发酵对进料的含水率要求。本实施例利用所产沼气对秸秆进行深度干燥,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化利用。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干式厌氧发酵设备包括卧式厌氧发酵罐1,传输带2的输出端与卧式厌氧发酵罐1的进料口对接,出料蛟龙3的输入端与卧式厌氧发酵罐1的出料口对接,秸秆等有机物物料通过传输带2输送至卧式厌氧发酵罐1内厌氧发酵,反应后的残渣通过出料蛟龙3排出,产生的沼气进入集气袋4进行收集。出料蛟龙3可以采用出料蛟龙,传输带2可以采用带式进料装置。参见图3、图4和图5,本实施例干式厌氧发酵设备的厌氧发酵罐内部设有上下两排水平布设且相互垂直的搅拌轴;这里为便于理解,将位于下方的那一排搅拌轴命名为第一搅拌轴5,位于上方的那一排搅拌轴命名为第二搅拌轴6。在第一搅拌轴5上设有若干沿其轴向间隔排布的第一搅拌杆组7,第一搅拌杆组7包括若干沿第一搅拌轴5横截面圆周方向分布的第一搅拌杆701,第一搅拌杆701上设有第一破碎刀组8。在第二搅拌轴6上设有若干间隔排布的第二搅拌杆组9,第二搅拌杆组9包括若干沿第二搅拌轴6横截面圆周方向分布的第二搅拌杆901,第二搅拌杆901上设有第二破碎刀组10,第一搅拌轴5与第二搅拌轴6上的第二搅拌杆组9在厌氧发酵罐内沿第二搅拌轴6延伸方向交替分布。其中,破碎刀组由若干均布在搅拌杆上的破碎刺或破碎刀组成。本实施例干式厌氧发酵设备还包括驱动两排搅拌轴转动的驱动机构。在实际设计中,需要保证第一搅拌杆701和第二搅拌杆901转动时,彼此之间不相互干涉,能够通过彼此对应的搅拌轴在罐体内自由转动。本实施例干式厌氧发酵设备集合破碎、搅拌和发酵于一体,整个系统结构非常紧凑,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转动方向垂直,秸秆搅拌充分均匀物“死角”,能够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将秸秆通过传输带输送至干燥箱进行干燥;/n步骤2、干燥后的秸秆通过传输带送至干式厌氧发酵设备进行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渣被出料蛟龙排出,产生的沼气通过集气罩进行收集储存;/n步骤3、收集的沼气经热气引风机输送至沼气燃烧器进行燃烧,燃烧所产生的热气输送至干燥箱对秸秆进行干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秸秆通过传输带输送至干燥箱进行干燥;
步骤2、干燥后的秸秆通过传输带送至干式厌氧发酵设备进行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渣被出料蛟龙排出,产生的沼气通过集气罩进行收集储存;
步骤3、收集的沼气经热气引风机输送至沼气燃烧器进行燃烧,燃烧所产生的热气输送至干燥箱对秸秆进行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厌氧发酵设备包括厌氧发酵罐,所述厌氧发酵罐内部设有上下两排水平布设且相互垂直的搅拌轴;
两排所述搅拌轴上均设有若干间隔排布的搅拌杆组,所述搅拌杆组包括若干沿所述搅拌轴横截面圆周方向分布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设有破碎刀组;
所述干式厌氧发酵设备还包括驱动两排所述搅拌轴转动的驱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两排所述搅拌轴之间通过涡轮蜗杆机构啮合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下排的所述搅拌轴上设有与上排的所述搅拌轴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博曾毅夫叶明强周益辉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凯天工研院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