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式厌氧生物发酵槽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复合式厌氧生物发酵槽;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通过例如酸化、沉淀及甲烷生成等处理手段达到污水处理的复合式厌氧生物发酵槽。
技术介绍
在现今的污水处理领域内,利用厌氧生物产生的发酵反应达到污水净化及污泥减量等功效已经是常见的手段。其中有一种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其主要是建造两个独立的反应器,可通过分别调控产酸相及产甲烷相的运行参数,使得各自处于最佳条件,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然而该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一般以三槽分置,其污水处理效率较低,且占地太广。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乃苦思细索,积极研究,加以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研究的经验,并经不断试验及改进,终于研发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例如酸化、沉淀及甲烷生成等处理手段达到污水处理的复合式厌氧生物发酵槽。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式厌氧生物发酵槽,其包括:一内流道部,具有一第一空间,该内流道部的顶部具有一第一连通口,该内流道部的底部设有一污水注入管;一中流道部,具有一第二空间,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式厌氧生物发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式厌氧生物发酵槽包括:/n一内流道部(1),具有一第一空间(11),该内流道部(1)的顶部具有一第一连通口(12),该内流道部(1)的底部设有一污水注入管(13);/n一中流道部(2),具有一第二空间(21),该中流道部(2)包覆该内流道部(1)的第一连通口(12),该第二空间(21)连通该第一空间(11);该中流道部(2)的顶部具有一第一气体出口(22),该中流道部(2)的底部具有一第二连通口(23);/n一外流道部(3),具有一第三空间(31),该外流道部(3)包覆该中流道部(2)的第二连通口(23),该第三空间(3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厌氧生物发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式厌氧生物发酵槽包括:
一内流道部(1),具有一第一空间(11),该内流道部(1)的顶部具有一第一连通口(12),该内流道部(1)的底部设有一污水注入管(13);
一中流道部(2),具有一第二空间(21),该中流道部(2)包覆该内流道部(1)的第一连通口(12),该第二空间(21)连通该第一空间(11);该中流道部(2)的顶部具有一第一气体出口(22),该中流道部(2)的底部具有一第二连通口(23);
一外流道部(3),具有一第三空间(31),该外流道部(3)包覆该中流道部(2)的第二连通口(23),该第三空间(31)连通该第二空间(21);该外流道部(3)的顶部具有一第二气体出口(32),该外流道部(3)的上段具有一再生水出口(33);以及
一固定床填料(4),填充于该外流道部(3)的第三空间(31)的上段,并置于该外流道部(3)的再生水出口(33)的下方;该固定床填料(4)为多孔隙填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厌氧生物发酵槽,其特征在于,该内流道部(1)的底部设有一第一配水盘(1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厌氧生物发酵槽,其特征在于,该中流道部(2)的第二连通口(23)处设有一渐缩部(2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厌氧生物发酵槽,其特征在于,该外流道部(3)的底段设有一第二配水盘(3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厌氧生物发酵槽,其特征在于,该外流道部(3)的再生水出口(33)内侧设有一导流槽(37)。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厌氧生物发酵槽,其特征在于,该污水注入管(13)上设有一污水控制阀(16);在该内流道部(1)与该污水控制阀(16)之间的该污水注入管(13)上设有一加压泵(17)及一逆止阀(1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式厌氧生物发酵槽,其特征在于,该外流道部(3)的再生水出口(33)的外部设有一回流结构(5);该回流结构(5)包括:一第一管体(51),该第一管体(51)连通该外流道部(3)的再生水出口(33);一第一控制阀(52),该第一控制阀(52)设于该第一管体(51)上;一第二管体(53),该第二管体(53)的一端连通该外流道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家源,
申请(专利权)人:国统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TW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