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伟专利>正文

一种全自动炒菜机的锅体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0855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炒菜机的锅体组合装置,包括内胆,加热线圈,外壳,支撑滚轮,支架及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锅体由内胆、加热线圈、外壳组成;内胆内壁上设有2条旋向相同的螺旋叶片,内胆内壁和螺旋叶片上涂有不沾图层;加热线圈放置于所述内胆的外表面,内胆置于外壳内;所述锅体近开口出有支撑滚轮用于锅体前部的支撑;锅体底部连接转轴,有集电环穿过转轴提供锅体内加热线圈的供电,加热线圈中间设有热敏电阻;第一驱动装置与转轴连接,以驱动锅体进行旋转;第一驱动装置可以正转倒转,以实现食物的翻炒和出锅的过程;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与支架下部,用于改变锅体开口的角度,辅助锅体方便于进料进菜、出菜;本使用新型的炒菜机可以模拟人工炒菜,可进行翻炒及出菜的过程,提高了炒菜机的自动化,提高了炒菜的效率。

A pot combination device of full-automatic cook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炒菜机的锅体组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家电
,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炒菜机的锅体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全自动炒菜机是一种微电脑操控智能烹饪设备,使得人们可以远离厨房油烟的同时也能品尝到可口的饭菜。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炒菜机自动化程度不高,且一般都是半自动,需要自己出菜,或者是辅助出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炒菜机的锅体组合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全自动炒菜机的锅体组合装置,提高炒菜机自动化的同时,提高炒菜机的效率和自动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全自动炒菜机的锅体组合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炒菜机的锅体组合装置,其包括内胆,加热线圈,外壳,支撑滚轮,支架及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中,内胆内壁上设有2条旋向相同的螺旋叶片,内胆内壁和螺旋叶片上涂有不沾图层。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中,加热线圈缠绕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所述内胆置于外壳内,加热线圈中间设有热敏电阻。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中,锅体底部连接电机转轴,有集电环穿过电机转轴提供锅体内加热线圈的供电。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中,第一驱动装置与转轴连接,以驱动锅体进行旋转;第一驱动装置可以正转倒转,以实现食物的翻炒和出锅的过程。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中,锅体近开口处有支撑滚轮用于锅体前部的支撑;支撑轮固定于其底部支架上,锅体近开口处有支撑轮圈。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中,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与支架下部,用于改变锅体开口的角度,辅助锅体方便于进料、出菜。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内胆内壁上设有2条旋向相同的螺旋叶片的结构,从而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根据不同的转向,可以进行炒菜或者出菜的操作,使操作更加智能简便。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内胆内壁和螺旋叶片上涂有不沾图层的结构,从而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以确保食物不沾的锅体内胆内壁和螺旋叶片上,方便对锅体内部的洗涮。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加热线圈缠绕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所述内胆置于外壳内,加热线圈中间设有热敏电阻的结构,从而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确保对锅体内部温度的实时监控,使温度更精确,更加节能。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锅体底部连接转轴,锅体及转轴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定位孔,有集电环穿过转轴提供锅体内加热线圈的供电的结构,从而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在锅体旋转的时候,不影响对锅体的加热,对温度及食物的搅拌可以同时进行,可提高加热速度,其热效率高,达到了高效节能的目的。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第一驱动装置与转轴连接的结构,从而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电机驱动锅体进行旋转,使食物受热更加均匀。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锅体近开口出有支撑滚轮用于锅体前部的支撑,支撑轮固定于其底部支架上,支撑滚轮和支架有相应的定位孔,锅体近开口处有支撑轮圈,支撑轮圈固定在锅体外壁的结构,从而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使锅体旋转的时候保证锅体的稳定性。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与支架下部的结构,从而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可以改变锅体开口的朝向角度,锅体开口朝上的时候方便于进料、进菜,锅体开口朝向一侧的时候方便出菜,对整个炒菜出菜过程的效率和精度都有显著的提高。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侧面外观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侧立面断面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上立面断面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侧立面断面图。附图5是本专利技术内胆3细节图。附图6是本专利技术滑轮组7细节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是一种全自动炒菜机的加热系统,包括电机1、外壳2和内胆3,内胆3设于外壳2的内部,内胆3和外壳2的开口方向一致。内胆3包括内胆外壁310,内胆内壁330,加热线圈320,传感器340,具体参见图5;内胆内壁330上设有2条旋向相同的螺旋叶片6,内胆内壁330和螺旋叶片6上涂有不沾图层12;以及用于支撑内胆活动的滑轮组7,和轨道10,内胆外壁310上设有轨道10,轨道10与外壳2连接处有滑轮组7,滑轮701与轨道10相接触,具体参见图6。采用该种设计,可以防止内胆3的移动而偏离在外壳2中的位置,从而使得整个加热过程更加稳定,加热效果更好。电机9通过支架8与外壳2连接,用于改变锅体开口的角度,辅助锅体方便于进料、出菜。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是内胆3和外壳2均为不规则圆柱状,相应地,外壳2的周长大于内胆3的周长,而滑轨10连接于内胆外壁310一周,与外壳2连接处有滑轮组7进行辅助转动。当然,内胆3和外壳2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某一固定的形状,也可以设计为圆柱形,碗形,球形等其他形状。如图5、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是内胆3与外壳2通过电机1及滑轮组7连接,内胆与电机紧固件固定连接,电机9通过支架8与外壳2连接,紧固件可以采用螺钉、铆钉、销或焊接等。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如下:锅体开口向上时,生菜及各种调料调味品从上部倒入锅内,锅体倾斜大约45°,锅体开始旋转,使食物往锅体内部推送,加热线圈进行加热,以模拟炒菜进程;当菜品炒熟准备出锅时,锅体继续向下倾斜到90°,锅体开始反转,使食物往开口处推送,倒入锅体开口处下部的餐盘中。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炒菜机的锅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加热线圈,外壳,支撑滚轮,支架及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n所述内胆内壁上设有2条旋向相同的螺旋叶片,内胆内壁和螺旋叶片上涂有不沾图层;/n所述加热线圈缠绕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所述内胆置于外壳内,加热线圈中间设有热敏电阻;所述锅体近开口处有支撑滚轮用于锅体前部的支撑;锅体底部连接转轴,有集电环穿过转轴提供锅体内加热线圈的供电;/n所述锅体近开口处有支撑滚轮用于锅体前部的支撑;支撑轮固定于其底部支架上,锅体近开口处有支撑轮圈;/n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转轴连接,以驱动锅体进行旋转;第一驱动装置可以正转倒转,以实现食物的向内翻炒和向外出锅的过程;/n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支架下部,用于改变锅体开口的角度,辅助锅体方便于进料进菜、出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炒菜机的锅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加热线圈,外壳,支撑滚轮,支架及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内胆内壁上设有2条旋向相同的螺旋叶片,内胆内壁和螺旋叶片上涂有不沾图层;
所述加热线圈缠绕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所述内胆置于外壳内,加热线圈中间设有热敏电阻;所述锅体近开口处有支撑滚轮用于锅体前部的支撑;锅体底部连接转轴,有集电环穿过转轴提供锅体内加热线圈的供电;
所述锅体近开口处有支撑滚轮用于锅体前部的支撑;支撑轮固定于其底部支架上,锅体近开口处有支撑轮圈;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转轴连接,以驱动锅体进行旋转;第一驱动装置可以正转倒转,以实现食物的向内翻炒和向外出锅的过程;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支架下部,用于改变锅体开口的角度,辅助锅体方便于进料进菜、出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炒菜机的锅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内胆内壁上设有2条旋向相同的螺旋叶片,正转时食物向锅体内部移动,防止食物掉出,并模拟翻炒;反转时食物向锅体外部移动,当食物炒熟后用于食物的出锅。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全自动炒菜机的锅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内壁和螺旋叶片上涂有不沾图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炒菜机的锅体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线圈缠绕在所述内胆的外表面,中间设有热敏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刘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