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抑制粮食中黄曲霉生长及毒素产生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粮食保存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抑制粮食中黄曲霉生长及毒素产生的方法。
技术介绍
黄曲霉菌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一种好氧腐生型真菌,能寄生于粮食、食品及饲料中生长繁殖,并导致上述食品及饲料霉变变质,其次级代谢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性剧毒物质,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目前,解决粮食霉变通常采用粮食熏蒸的方法,常用到的熏蒸剂有磷化氢。研究发现磷化氢对霉菌细胞呼吸强度有较显著地抑制作用,但是磷化氢只能在曲霉全株菌体时抑制率最好,菌丝体期抑制作用不明显,无法达到防控的作用,并且磷化氢属于剧毒、易燃之物,在储粮熏蒸时若操作不当容易引起泄露,危害操作人员的安全,并且会对所熏蒸的粮食造成毒性残留。因此,筛选和开发能够高效抑制粮食中黄曲霉生长及毒素产生的熏蒸剂,用于防控粮食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 ...
【技术保护点】
1.抑制粮食中黄曲霉生长及毒素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无水乙醇作为熏蒸剂,在粮食中投埋掺杂无水乙醇,所述无水乙醇的投埋掺杂体积为粮食体积的4~10%,掺杂结束后迅速用膜密封粮堆,在20~45℃下连续熏蒸1~10d。/n
【技术特征摘要】
1.抑制粮食中黄曲霉生长及毒素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无水乙醇作为熏蒸剂,在粮食中投埋掺杂无水乙醇,所述无水乙醇的投埋掺杂体积为粮食体积的4~10%,掺杂结束后迅速用膜密封粮堆,在20~45℃下连续熏蒸1~10d。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粮食中黄曲霉生长及毒素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熏蒸温度为28℃,熏蒸时间为7d,无水乙醇的投埋掺杂体积为粮食体积的4~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粮食中黄曲霉生长及毒素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粮食为小麦、大麦、大米、玉米、燕麦、黑麦、荞麦、大豆、黄豆、蚕豆、马铃薯、红薯、花生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粮食中黄曲霉生长及毒素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粮食的水活度为0.9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粮食中黄曲霉生长及毒素产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为气体分离复合膜,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4,4'-二氨基二苯甲烷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冰水浴、氮气氛围下机械搅拌,分批缓慢加入均苯四甲酸二酐,所述4,4'-二氨基二苯甲烷、均苯四甲酸二酐与N-甲基吡咯烷酮的摩尔比为1:(1~1.1):(20~30),反应时间为4~8h,制得PMDA-ODA型聚酰胺酸铸膜液;
步骤二、将所述步骤一中制得的PMDA-ODA型聚酰胺酸铸膜液均匀的刮涂在干净的玻璃板上,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45~80min,玻璃板上膜脱离,将膜冷冻干燥,再置于真空干燥箱中程序升温至300℃并保温3~5h,制得聚酰亚胺基膜,所述聚酰亚胺基膜的厚度为100~200μm;
步骤三、取六氟二酐和3,5-二氨基-2,4,6-三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福国,靳婧,任瑶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