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步道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034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式步道桩,其技术方案包括基洞、位于基洞内的立柱以及滑动套设在立柱外的升降柱,所述基洞呈圆柱形结构,基洞的顶端搭接有地砖,所述升降柱底部开口且内部中空,在立柱的外壁上且位于上端的位置对称固接有一对固定块,对应固定块,在升降柱的内壁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滑槽,固定块位于滑槽内,在升降柱的内壁且位于下端的位置开设有一对限位槽,限位槽沿升降柱的周向开设,两限位槽分别与两滑槽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步道桩的升降,避免出现应急情况而耽误救援时间。

A kind of lift type footpath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式步道桩
本技术涉及一种步道桩,尤其是涉及一种升降式步道桩。
技术介绍
步道桩一般用于商业步行街上,为了防止车辆进入步行街对行人造成安全隐患。现有的步道桩为直接固定在地面上的立柱,然而该种步道桩只能一直立于地面上,当遇到紧急情况,例如消防车和急救车需要进入步行街抢险救人时,立柱则会对救援车辆进行阻挡,这样会延误救援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式步道桩,其优点是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步道桩的升降,避免出现应急情况而耽误救援时间。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升降式步道桩,包括基洞、位于基洞内的立柱以及滑动套设在立柱外的升降柱,所述基洞呈圆柱形结构,基洞的顶端搭接有地砖,所述升降柱底部开口且内部中空,在立柱的外壁上且位于上端的位置对称固接有一对固定块,对应固定块,在升降柱的内壁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滑槽,固定块位于滑槽内,在升降柱的内壁且位于下端的位置开设有一对限位槽,限位槽沿升降柱的周向开设,两限位槽分别与两滑槽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升降柱处于升起状态时,固定块位于限位槽内,当需要将升降柱降下使其隐藏在基洞内时,转动升降柱,使固定块处于滑槽内,然后向下推动升降柱,即能够将升降柱降至地面以下隐藏在基洞内,当需要升起升降柱时,向上拉动升降柱,待固定块处于滑槽与限位槽的相连通处时,水平转动升降柱,使固定块位于限位槽内,这样再向下推动升降柱时,固定块被卡在限位槽内,升降柱无法下降,即能够使升降柱处于升起状态,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升起或者下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槽的下槽壁上垂直于限位槽的长度方向固设有限位凸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限位凸棱,当固定块转动至限位槽内后,限位凸棱能够将固定块挡住,避免固定块反向转动从限位槽内滑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柱的外壁上设有刻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向上拉动升降柱时,可根据刻度来判断固定块是否到达与限位槽同高度的位置,然后再选择是否该转动升降柱,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与限位槽的连通处设有倒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的设置,能够使固定块更容易进入到限位槽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柱的顶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拉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拉动升降柱时,可以手握拉环,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省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环转动连接在所述容置槽内,拉环能够沿着水平轴在竖直方向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使用拉环时,拉环能够隐藏在容置槽内,在使用拉环时,将其动容置槽内转出即可,避免影响路人的正常行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柱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能够将容置槽盖住的挡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挡盖,能够减少拉环在长时间的使用中所受到的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柱的外侧壁上贴附有反光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光条在夜晚的时候能够散发一些光亮,使得步行道上的行人能够清楚的看见步道桩,降低安全隐患。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当升降柱处于升起状态时,固定块位于限位槽内,当需要将升降柱降下使其隐藏在基洞内时,转动升降柱,使固定块处于滑槽内,然后向下推动升降柱,即能够将升降柱降至地面以下隐藏在基洞内,当需要升起升降柱时,向上拉动升降柱,待固定块处于滑槽与限位槽的相连通处时,水平转动升降柱,使固定块位于限位槽内,这样再向下推动升降柱,即能够使升降柱隐藏至基洞内,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升起或者下降;2.通过设置的拉环,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升降柱进行拉动;3.反光条能够在夜晚散发一些光亮,使得行人能够更清楚的看清步道桩,降低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体现基洞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体现升降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体现容置槽和拉环的示意图。图中,1、基洞;2、立柱;21、固定块;3、升降柱;31、滑槽;32、限位槽;321、限位凸棱;33、容置槽;4、地砖;5、倒角;6、拉环;7、挡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和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升降式步道桩,包括基洞1、位于基洞1内的立柱2以及滑动套设在立柱2外的升降柱3,基洞1呈圆柱形结构,基洞1的顶端搭接有地砖4。升降柱3底部开口且内部中空,在立柱2的外壁上且位于上端的位置对称固接有一对固定块21,对应固定块21,在升降柱3的内壁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滑槽31,固定块21位于滑槽31内,在升降柱3的内壁且位于下端的位置开设有一对限位槽32,限位槽32沿升降柱3的周向开设,两限位槽32分别与两滑槽31相连通。在限位槽32的下槽壁上垂直于限位槽32的长度方向固设有限位凸棱321(见图4)。通常情况下,升降柱3处于升起状态,此时固定块21位于限位槽32内,当需要将升降柱3降下使其隐藏在基洞1内时,转动升降柱3,使固定块21处于滑槽31内,然后向下推动升降柱3,即能够将升降柱3降至地面以下隐藏在基洞1内,当需要升起升降柱3时,向上拉动升降柱3,待固定块21处于滑槽31与限位槽32的相连通处时,水平转动升降柱3,使固定块21跨过限位凸棱321位于限位槽32的槽底与限位凸棱321之间,这样再向下推动升降柱3时,固定块21被卡在限位槽32内,升降柱3无法下降,且限位凸棱321能够将固定块21挡住,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固定块21无法从限位槽32内滑脱,这样,即能够使升降柱3处于升起状态,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升起或者下降。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对转动升降柱3的位置进行判断,在升降柱3的外壁上设有刻度(图中未画出),工作人员在向上拉动升降柱3时,可根据刻度来判断固定块21是否到达与限位槽32同高度的位置,然后再选择是否该转动升降柱3,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参照图4,在滑槽31与限位槽32的连通处设有倒角5,工作人员在转动升降柱3(见图3)时,固定能够更容易的转动至限位槽32内,避免固定块21被卡住。参照图5,在升降柱3的顶部开设有容置槽33,容置槽33内转动连接有拉环6,拉环6能够沿着水平轴在竖直方向转动。当工作人员想要向上拉动升降柱3时,可以手握拉环6,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省力,当不需要使用拉环6时,拉环6能够隐藏在容置槽33内,避免其影响行人的正常行走。参照图1,在升降柱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能够将容置槽33盖住的挡盖7,挡盖7能够沿着水平轴在竖直方向转动,挡盖7能够对拉环6(见图5)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其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受到的损坏。升降柱3的外侧壁上贴附有反光条(图中未画出),反光条在夜晚的时候能够散发一些光亮,使得步行道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式步道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洞(1)、位于基洞(1)内的立柱(2)以及滑动套设在立柱(2)外的升降柱(3),所述基洞(1)呈圆柱形结构,基洞(1)的顶端搭接有地砖(4),所述升降柱(3)底部开口且内部中空,在立柱(2)的外壁上且位于上端的位置对称固接有一对固定块(21),对应固定块(21),在升降柱(3)的内壁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滑槽(31),固定块(21)位于滑槽(31)内,在升降柱(3)的内壁且位于下端的位置开设有一对限位槽(32),限位槽(32)沿升降柱(3)的周向开设,两限位槽(32)分别与两滑槽(31)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式步道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洞(1)、位于基洞(1)内的立柱(2)以及滑动套设在立柱(2)外的升降柱(3),所述基洞(1)呈圆柱形结构,基洞(1)的顶端搭接有地砖(4),所述升降柱(3)底部开口且内部中空,在立柱(2)的外壁上且位于上端的位置对称固接有一对固定块(21),对应固定块(21),在升降柱(3)的内壁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滑槽(31),固定块(21)位于滑槽(31)内,在升降柱(3)的内壁且位于下端的位置开设有一对限位槽(32),限位槽(32)沿升降柱(3)的周向开设,两限位槽(32)分别与两滑槽(3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步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2)的下槽壁上垂直于限位槽(32)的长度方向固设有限位凸棱(3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步道桩,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书伟程斌赵璐刘雄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顺捷通畅交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