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引脚折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471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引脚折弯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引脚折弯机,底座,折弯上模,折弯上模与折弯下模相向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成型压板;折弯下模,折弯下模与折弯上模相向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成型槽组;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折弯下模与折弯上模做相向运动的动力机构。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时,通过折弯下模与折弯上模一个动作,既能够完成电容引脚的成型,减少引脚折弯成型的工序,提高电容贴装的效率。

A bending machine for capacitance p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引脚折弯机
本技术涉及电容引脚折弯成型
,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引脚折弯机。
技术介绍
为了使得电容贴装后电路板整体高度降低,以及电容在电路板上支撑平稳,通常会对电容引脚进行折弯成型。在对电容引脚折弯成型的步骤有:如图1所示,先把电容引脚折成一定倾斜角度;如图2和图3所示,再对电容引脚的未端折成水平状,即让电容引脚的未端与电容端面相互平行;如图4最后对两个电容引脚往外弯曲,折成外“八”字形状。电容引脚折弯成型看似简单,但要实现快速折弯,保证电容引脚成型的稳定性,采用纯人工来折弯成型显然是行不通,因此需对此类电容引脚的折弯提供一种电容引脚折弯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折弯、保证电容引脚成型稳定性的电容引脚折弯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容引脚折弯机,底座,折弯上模,所述折弯上模与折弯下模相向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成型压板;折弯下模,所述折弯下模与折弯上模相向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成型槽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折弯下模与折弯上模做相向运动的动力机构。进一步地,所述成型槽组包括有两条横向成型槽:所述横向成型槽由引脚外翻槽和直槽组成;所述引脚外翻槽一端为开口状,所述引脚外翻槽另一端与直槽一端相接通。进一步地,还包括:冲头,所述冲头一端与折弯上模相固定连接,所述冲头另一端设置有刀刃口;所述折弯下模位于所述折弯上模和冲头之间,所述折弯下模的前端设置有凸块。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两个滑座驱动气缸,左侧板,位于左侧的滑座驱动气缸固定在左侧板上,滑座驱动气缸的伸缩杆穿过左侧板后与左侧的模具固定座相固定连接;右侧板,位于右侧的滑座驱动气缸固定在右侧板上,滑座驱动气缸的伸缩杆穿过右侧板后与右侧的模具固定座相固定连接;模具固定座在滑座驱动气缸的作用力下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移动;左侧的模具固定座用于固定支撑折弯上模,右侧的模具固定座用于固定支撑折弯下模。进一步地,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用于固定支撑模具固定座,导轨,所述滑块嵌套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导轨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与底座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折弯下模一端上表面磨削有成型平台;所述成型槽组设置在成型平台上,所述成型平台与成型压板的底表面设置在相同的平面上,所述成型平台上设置有成型圆角面,直槽另一端与成型圆角面相接通。进一步地,所述引脚外翻槽的宽度随着远离直槽的一端逐渐增大。进一步地,还包括:电容夹紧机构,所述电容夹紧机构由两个相向设置的夹紧组件构成,所述夹紧组件由夹杆导向座和夹杆,所述夹杆导向座设置有与夹杆相匹配的夹杆导向孔,夹杆一端伸入夹杆导向孔中,所述夹杆另一端设置有电容定位槽,夹杆在外力作用下可沿夹杆导向孔滑动的方式设置;左侧的夹杆导向座固定在左侧板上,右侧的夹杆导向座固定在右侧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夹紧组件还包括有两个夹杆驱动气缸,左侧的夹杆驱动气缸固定在左侧板上,右侧的夹杆驱动气缸固定在右侧板上;左侧的的夹杆驱动气缸与左侧的夹杆相固定连接;右侧的的夹杆驱动气缸与右侧的夹杆相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容引脚折弯机,底座,折弯上模,折弯上模与折弯下模相向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成型压板;折弯下模,折弯下模与折弯上模相向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成型槽组;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折弯下模与折弯上模做相向运动的动力机构。在使用本技术时,动力机构带动折弯下模与折弯上模做相向运动,电容的引脚先与折弯上模接触后,把引脚折弯成斜引脚,接着折弯下模与折弯上模接触后,斜引脚通过折弯下模与折弯上模折弯折弯成L型引脚,L型引脚的末节在进入到成型槽组后,成型槽组把电容引脚向两侧外张,最终折弯成引脚外张的成型引脚;通过折弯下模与折弯上模一个动作,既能够完成电容引脚的成型,减少引脚折弯成型的工序,提高电容贴装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电容引脚被折弯成斜引脚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容引脚被折弯成L型引脚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电容引脚被折弯成成型后的主视图;图4是电容引脚被折弯成成型后的右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7是夹杆导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夹杆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模具固定座上固定有冲和折弯上模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折弯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冲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折弯上模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D201、折弯下模;D201a、引脚外翻槽;D201b、直槽;D201c、成型平台;D201d、成型圆角面;D201e、凸块;D202、滑块;D203、导轨;D204、折弯上模;D204a、成型压板;D205、模具固定座;D206、滑座驱动气缸;D207、夹杆驱动气缸;D208、冲头;D208a、刀刃口;D209、夹杆导向座;D209a、夹杆导向孔;D2010、夹杆;D2010a、电容定位槽;D31、底座;D32、左侧板;D33、右侧板;E、电容;E1、斜引脚;E2、L型引脚;E3、成型引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5至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容引脚折弯机,底座D31,折弯上模D204,所述折弯上模D204与折弯下模D201相向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成型压板D204a;折弯下模D201,所述折弯下模D201与折弯上模D204相向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成型槽组;所述底座D3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折弯下模D201与折弯上模D204做相向运动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带动折弯下模D201与折弯上模D204做相向运动,电容E的引脚先与折弯上模D204接触后,把引脚折弯成斜引脚E1,接着折弯下模D201与折弯上模D204接触后,斜引脚E1通过折弯下模D201与折弯上模D204折弯折弯成L型引脚E2,L型引脚E2的末节在进入到成型槽组后,成型槽组把电容引脚向两侧外张,最终折弯成引脚外张的成型引脚E3(如图3和图4);通过折弯下模D201与折弯上模D204一个动作,既能够完成电容引脚的成型,减少引脚折弯成型的工序,提高电容贴装的效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成型槽组包括有两条横向成型槽:所述横向成型槽由引脚外翻槽D201a和直槽D201b组成;所述引脚外翻槽D201a一端为开口状,所述引脚外翻槽D201a另一端与直槽D201b一端相接通;在电容引脚没有折弯前,电容的两引脚分别与两引脚外翻槽D201a的开口端正对,在折弯下模D201与折弯上模D204相向运动过程中,折弯上模D204把电容的两引脚分别推入到两引脚外翻槽D201a的开口端,引脚在引脚外翻槽D201a内滑动的过程中,自动向两侧张开,接着折弯下模D201与折弯上模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引脚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D31),/n折弯上模(D204),所述折弯上模(D204)与折弯下模(D201)相向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成型压板(D204a);/n折弯下模(D201),所述折弯下模(D201)与折弯上模(D204)相向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成型槽组;/n所述底座(D3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折弯下模(D201)与折弯上模(D204)做相向运动的动力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引脚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D31),
折弯上模(D204),所述折弯上模(D204)与折弯下模(D201)相向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成型压板(D204a);
折弯下模(D201),所述折弯下模(D201)与折弯上模(D204)相向接触的一端设置有成型槽组;
所述底座(D3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折弯下模(D201)与折弯上模(D204)做相向运动的动力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引脚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槽组包括有两条横向成型槽:所述横向成型槽由引脚外翻槽(D201a)和直槽(D201b)组成;所述引脚外翻槽(D201a)一端为开口状,所述引脚外翻槽(D201a)另一端与直槽(D201b)一端相接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容引脚折弯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冲头(D208),所述冲头(D208)一端与折弯上模(D204)相固定连接,所述冲头(D208)另一端设置有刀刃口(D208a);所述折弯下模(D201)位于所述折弯上模(D204)和冲头(D208)之间,所述折弯下模(D201)的前端设置有凸块(D201e)。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容引脚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
两个滑座驱动气缸(D206),
左侧板(D32),位于左侧的滑座驱动气缸(D206)固定在左侧板(D32)上,滑座驱动气缸(D206)的伸缩杆穿过左侧板(D32)后与左侧的模具固定座(D205)相固定连接;
右侧板(D33),位于右侧的滑座驱动气缸(D206)固定在右侧板(D33)上,滑座驱动气缸(D206)的伸缩杆穿过右侧板(D33)后与右侧的模具固定座(D205)相固定连接;
模具固定座(D205)在滑座驱动气缸(D206)的作用力下沿所述底座(D31)的长度方向移动;
左侧的模具固定座(D205)用于固定支撑折弯上模(D204),右侧的模具固定座(D205)用于固定支撑折弯下模(D2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容引脚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文灿李清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鸿菊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