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双杆支撑架成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469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变压器双杆支撑架成型机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U型钢在在多面打孔中效率低下、误差较大、质量不佳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机架内有水平固定的平板,平板上端面上固定有沿前后放置且开口向下的第一U形板,第一U形板上套装有第二U形板,第二U形板下端与平板固定,第一U形板与第二U形板之间形成U形的腔室;平板上方有水平的压板,压板下侧有竖直的第一冲头,第二U形板左右两侧均有第二冲头,第二冲头一侧有能转动的转轮,压板上下移动能使得转轮转动,转轮与第二冲头经第一连杆铰接在一起构成曲柄滑块结构,压板向下移动带动转轮转动能使第二冲头相向移动。

Forming mechanism of transformer double pole support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压器双杆支撑架成型机构
本技术涉及打孔设备
,特别是变压器双杆支撑架成型机构。
技术介绍
变压器双杆支撑架中多采用U型钢进行焊接制造,焊接前,需要在U型钢的三个侧板上均打孔用于安装定位以及安装变压器,打完孔后经焊接或螺钉固定最后成型,在打孔时传统的生产方法就是将通过多工位成型进行多次打孔,生产方式的生产效率低,而且产品在成型过程中有移动工位的情况,使得最终得到产品的空间距离大小误差较大,影响产品质量以及具体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了变压器双杆支撑架成型机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U型钢在在多面打孔中效率低下、误差较大、质量不佳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机架内有水平固定的平板,平板上端面上固定有沿前后放置且开口向下的第一U形板,第一U形板上套装有第二U形板,第二U形板下端与平板固定,第一U形板与第二U形板之间形成U形的腔室;平板上方有水平的压板,压板下侧有竖直的第一冲头,压板向下移动能使第一冲头向下依次贯穿第二U形板、腔室、第一U形板,第二U形板左右两侧均有一个水平状且能左右移动的第二冲头,第二冲头远离第二U形板的一侧有能转动的转轮,压板上下移动能使得转轮转动,转轮与第二冲头经第一连杆铰接在一起构成曲柄滑块结构,压板向下移动带动转轮转动能使第二冲头相向移动。本技术结构巧妙,有效的提高了现有技术中U型钢打孔的效率,大大减小孔间误差,产品质量有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部分零件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3给出,本技术包括机架1,机架1内有水平固定的平板2,平板2上端面上固定有沿前后放置且开口向下的第一U形板3,第一U形板3上套装有第二U形板4,第二U形板4下端与平板2固定,第一U形板3与第二U形板4之间形成U形的腔室;平板2上方有水平的压板5,压板5下侧有竖直的第一冲头6,压板5向下移动能使第一冲头6向下依次贯穿第二U形板4、腔室、第一U形板3,第二U形板4左右两侧均有一个水平状且能左右移动的第二冲头7,第二冲头7远离第二U形板4的一侧有能转动的转轮8,压板5上下移动能使得转轮8转动,转轮8与第二冲头7经第一连杆9铰接在一起构成曲柄滑块结构,压板5向下移动带动转轮8转动能使第二冲头7相向移动。为了安装第一冲头6,所述的第一冲头6上套装有第一圆筒10,第一圆筒10下端与第二U形板4上端面固定,第一冲头6上端伸出第一圆筒10,第一圆筒10上端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与第一圆筒10之间连接有压簧。为了安装第二冲头7,所述的第二冲头7上套装有第二圆筒11,第二圆筒11与第二U形板4固定,第二冲头7远离第二U形板4的一端上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与第二圆筒11之间连接有压簧。为了实现压板5的上下移动,所述的机架1上端有多个竖直的液压缸12,液压缸12中的活塞杆下端贯穿机架1上侧板且与压板5固定。为了实现压板5向下移动能使转轮8转动,所述的转轮8边缘部分与转轮8经第二连杆铰接,压板5向下移动经第二连杆推动转轮8转动。值得注意的是,机架1前后侧板上均开有孔洞,U型钢能从空洞中通过;平板2下端开有落料孔,废料能从落料孔中落下,机架1下端有开口向上的容器,容器用来收集废料;液压缸12与液压站连接。使用时,将U型钢从前往后穿过第一U形板3与第二U形板4之间的腔室,将U型钢需要打孔的位置置于第一冲头6、第二冲头7处,然后启动液压缸12,液压缸12中的活塞杆下端向下移动带动平板2向下移动,平板2向下移动使得第一冲头6向下移动,第一冲头6由上向下在U型钢上打孔;在平板2向下移动的同时,平板2经第二连杆带动转轮8转动,转轮8转动经第一连杆9使得第二冲头7向U型钢靠近并在U型钢上打孔,第一冲头6与第二冲头7在U型钢上打孔后的废料经平板2上的落料孔中落下至容器内,此时打孔完成,启动液压缸12使得活塞杆向上移动,活塞杆带动平板2向上移动,第一冲头6在压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脱离腔室,平板2向上移动经第二连杆使得转轮8转动,转轮8转动经第一连杆9使得第二冲头7向两侧移动并恢复原状,此时抽出U型钢即可。本技术结构巧妙,可以一次性进行多面打孔,有效的提高了现有技术中U型钢打孔的效率,大大减小孔间误差,产品质量有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变压器双杆支撑架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机架(1)内有水平固定的平板(2),平板(2)上端面上固定有沿前后放置且开口向下的第一U形板(3),第一U形板(3)上套装有第二U形板(4),第二U形板(4)下端与平板(2)固定,第一U形板(3)与第二U形板(4)之间形成U形的腔室;平板(2)上方有水平的压板(5),压板(5)下侧有竖直的第一冲头(6),压板(5)向下移动能使第一冲头(6)向下依次贯穿第二U形板(4)、腔室、第一U形板(3),第二U形板(4)左右两侧均有一个水平状且能左右移动的第二冲头(7),第二冲头(7)远离第二U形板(4)的一侧有能转动的转轮(8),压板(5)上下移动能使得转轮(8)转动,转轮(8)与第二冲头(7)经第一连杆(9)铰接在一起构成曲柄滑块结构,压板(5)向下移动带动转轮(8)转动能使第二冲头(7)相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变压器双杆支撑架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机架(1)内有水平固定的平板(2),平板(2)上端面上固定有沿前后放置且开口向下的第一U形板(3),第一U形板(3)上套装有第二U形板(4),第二U形板(4)下端与平板(2)固定,第一U形板(3)与第二U形板(4)之间形成U形的腔室;平板(2)上方有水平的压板(5),压板(5)下侧有竖直的第一冲头(6),压板(5)向下移动能使第一冲头(6)向下依次贯穿第二U形板(4)、腔室、第一U形板(3),第二U形板(4)左右两侧均有一个水平状且能左右移动的第二冲头(7),第二冲头(7)远离第二U形板(4)的一侧有能转动的转轮(8),压板(5)上下移动能使得转轮(8)转动,转轮(8)与第二冲头(7)经第一连杆(9)铰接在一起构成曲柄滑块结构,压板(5)向下移动带动转轮(8)转动能使第二冲头(7)相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双杆支撑架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磊杨百里王培武永华余珊刘伟锋郭义宾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固强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